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健康資訊] 人耳具自行清潔作用 挖耳朵不利健康

  摳鼻子、挖耳朵這些小習慣很多人都有,人們用來挖耳朵的工具也是五花八門:挖耳勺、棉棒、火柴棍甚至曲別針……然而挖耳朵這個看似平常的小動作,卻可能對耳朵健康甚至聽力都有損害。耳科專家目前又為耳屎(耳垢)“正名”,耳屎不是壞東西,如果不是患有“油耳”,挖耳朵絕對不可取。
- j+ D! z6 A  R; L  北京同仁醫院耳科夏寅告訴記者,耳屎,學名為耵聹,是外耳道分泌的一種淡黃色的黏稠液體,裡面其實富含許多人們想不到的成分,如氨基酸、免疫球蛋白等。因此耳屎可以起到保護外耳道上皮、防止皮膚干裂的作用,並能發揮抑菌和殺菌的生理功效。此外,耳屎還能阻擋灰塵、小飛蟲等進入外耳道,保護我們的鼓膜。
; e: q" K1 Z1 v8 m; m公仔箱論壇  夏寅指出,其實挖耳朵純屬多此一舉,這是因為人的耳朵有自淨作用,一般情況下,耳屎會在說話、吃飯、打呵欠時隨下頜運動,借助耳道皮膚上汗毛的推動作用,緩慢地從耳道內向耳道口移動,再干燥成痂、自動排出。
  v9 ?0 n& c8 Z# v+ l  說起挖耳朵這種壞習慣可能誘發的耳朵疾病,其實根本不是聳人聽聞。夏寅指出,挖耳朵時尖銳的挖耳器具或粗暴的挖耳方式,經常會引起外耳道的損傷甚至出血。如果挖耳朵時用力過度,還可能損傷外耳道皮膚甚至鼓膜,長期反復刺激可引起外耳道充血、腫脹,細菌也就乘機而入。而且,由於挖耳朵時經常來回刮,還會把細菌擠入毛囊、皮脂腺管,引發炎症、流水;嚴重者會形成外耳道癤腫和外耳道炎。最值得警惕的是,經常挖耳,反復刺激外耳道還有誘發中耳癌的危險。
8 f: n) R! ~' J. M; P1 B1 }  不過,夏寅也指出,不是所有人的耳屎都可以“置之不理”的。因為少數人耳內耵聹腺分泌旺盛、外耳道上皮脫落較慢,耵聹不表現為塊狀,而是黏稠的液體,被稱為“濕性耵聹”,俗稱“油耳”。這種情況是生理性的,屬正常現象,但有濕性耵聹的人如果長期不清理外耳道,可能形成耵聹栓塞,影響聽力,因此最好到醫院請專科醫生使用專門器械取出。# m4 e5 x$ p9 C5 w
  如果自己挖耳有以下幾個方面要注意:一是最好用棉棒,輕輕在外耳道口轉動,然後耳朵朝下,讓耵聹自行排出,避免使用指甲、鐵扦等尖銳物挖耳。而且不要形成挖耳習慣而頻繁挖耳,一般應一周左右一次,但在灰塵較多的地方間隔可適當短一點。最後,醫生提醒,如果“濕性耵聹”還伴有異味,就可能是耵聹腺細菌感染,最好到醫院就診。
thanks for sharing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