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天津“注胶虾”横行市场 商贩称吃不死人

天津“注胶虾”横行市场 商贩称吃不死人
# P7 t- V) P' q' d6 u9 ?1 r3 \2 d
4 e; ]1 ^1 |2 ^, Z+ Q6 s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39.217.77:88981 ?5 ^: w# K- m7 J8 W0 t

/ ~. n# c$ J6 q7 ~  T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8 ~& x+ ]' t; w, j  B2月13日,记者从购买的“注胶虾”头部挤出胶状透明物质。新华社发
* ~" r# T* R) i1 \5.39.217.77:8898
8 P1 M7 Q- _' N+ u; L' ^  针对网上热传“天津水产市场惊现‘注胶虾’”,记者日前调查了天津多个水产批发市场和社区农贸市场,发现确实存在“注胶虾”销售。由于注胶环节不明,来源复杂,给监管与治理带来难题。
5 E6 W2 |6 p% a2 ^# f( z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注胶虾泛滥商贩称吃不死人tvb now,tvbnow,bttvb1 y/ g" g/ E9 r( d/ Y) w
  日前,多个网站报道“注胶虾”充斥天津水产市场。报道说,不法商贩在冻虾的虾头和虾身注入明胶,以增加重量、改善卖相。该消息随即被大量转载,“注胶虾”迅速成为目前食品安全领域的焦点话题。tvb now,tvbnow,bttvb- R& E; x3 ]( `
  记者14日凌晨5点来到天津最大的水产批发市场——天津王顶堤水产批发市场。在多家虾产品批发店,记者均发现有“注胶虾”。这些“注胶虾”为冷冻虾,泡在冰水里,看起来更饱满,颜色偏白,头部轻轻一挤,容易脱落,里面有透明的胶状物体。一批发商告诉记者,春节过后虾价就下降了,目前单价在30元至120元之间。虾的产地,有渤海湾的,也有南方沿海的。公仔箱論壇) U( }$ f2 W$ {' M
  对“注胶虾”现象,一批发商说:“因为冷冻虾解冻后会变得瘦小干瘪,分量也会减轻,所以现在比较流行的做法就是往虾头、虾的腹部注射明胶。既能增加虾的重量,还可以避免虾头凹陷。”他坚称胶不是自己注射的,“可能在下船时就已经注射了,也可能在天津一些偏僻的作坊里注射的。”8 [8 w/ s& H/ F5 n' [  C, x0 A; F
  记者先后走访了天津华苑居住区丰盈综合市场、王顶堤居住区无名路市场、同安道菜市场等,发现都有“注胶虾”出售。一女摊贩告诉记者:“这种虾5年前就有了,批发来就是这样的。”她称“注胶虾”无毒,对人体无害,“吃不死人的,否则国家早就不让卖了”。
2 S7 H) l9 h/ b2 T! wtvb now,tvbnow,bttvb  天津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李志勇说:“‘注胶虾’不是现在才有的,过去就存在,也整顿过。”天津市卫生监督所副所长崔春明说:“‘注胶虾’最近一段时间比较猖獗。”他说,以前卫生监督所具有管市场的职能,在2005年就开展过打击行动。5 d3 v7 L* t! f7 h) ^
  质检机构称“不知从何下手”tvb now,tvbnow,bttvb$ ~% c# H7 o. o  N5 \; o8 e
  记者在两家农贸市场先后买了两批“注胶虾”样品,试图找相关检测机构检测注入虾体内的“透明物质”为何物,但多家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机构都称“无法检测”,要有明确的检测项目和目的,才能做检测,否则没有目标和标准,“不知从何下手”。
* z8 _, U( a! M& o5 D6 r' b0 i: S3 a5.39.217.77:8898  天津市卫生监督所副所长崔春明说:“根本不需要检测,肉眼就能分辨有没有注射。不管注射的是什么东西,都是不允许的,否则就是掺杂使假,就是违法行为。”他说,目前胶的种类比较多,若是添加工业用胶,就可能含有重金属和致癌物。公仔箱論壇- F2 n1 `9 Y7 B/ i1 Y
  天津市水产学会理事刘会平说:“即使注射的食用明胶,也许明胶本身没有毒害,但谁能保证注射过程是无菌操作?”教育部“食品营养与安全”重点实验室主任、天津科技大学副校长王硕说,目前急需权威机构对注入虾体的透明物质进行检测,给公众一个真相。/ u& q9 ?1 J: q4 W) Z; B
  多个监管部门互推责任tvb now,tvbnow,bttvb: e% b) U/ {7 V/ C0 X1 A! @
  一位天津网友说:“打了十余个电话,询问了国家食品检测中心、水产品检测中心、质量技术监督局、天津市及河西区工商局等等单位,均没有得到确切答复!”
+ J9 x) s" M6 I4 L* C/ \. p9 R5.39.217.77:8898  记者调查发现,“注胶虾”涉及多个监管部门。质监、工商、卫生及农业主管部门等部门分别监管食品从产到销的不同环节。记者先后致电多个部门,要么被告知“不了解情况”,要么称“不归自己管”。同一个单位的两个部门之间,也多次互推责任。5.39.217.77:8898$ {# o" \7 h; M: g* r* l" y- k$ E0 i
  天津市工商局食品监督管理处副处长崔洪涛说:“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33、50、52条有关规定,应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去检测。”他表示,工商部门要做的,是查处农业部门检测出的质量不合格的农产品。工商局15日与执法局进行研究,将在本周末或下周初展开集中行动。5.39.217.77:88981 G' e; t7 n# U! c; w- h
  专家认为,“注胶虾”治理之困,暴露了当前我国食品监管的机制之困:多头管理,职责分工不太明晰,导致出现监管盲区,应加大问责机制的建立,不作为应受到追究。据新华社电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