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復旦大學學術委員會網站上登出一篇文章,作者是復旦大學哲學係教授張慶熊。張慶熊稱,2011年11月10日下午,他像往常一樣走進教室上課,赫然發現教室裏空蕩蕩,“一個學生上來告訴我,因為香港藝人梁朝偉來訪,35名武警班學員被團委叫去維持相輝堂秩序”,因此請假。(《廣州日報》)
+ x6 f) M+ K L) _5.39.217.77:8898 誠然,如果單單將目標對準那35名武警班學員的話,這幾名學生確實有些委屈,畢竟這是團委的“官方舉動”。但是,“35名武警班學員被團委叫去維持相輝堂秩序”卻頗能反映出藝人來復旦訪問的“盛況”——“當時活動現場座無虛席”。明星藝人在復旦如此受追捧,這讓我很是狐疑:難道明星是如今復旦眼中的“大師”?
/ l8 x; [0 z+ O3 K! D9 r" W( Ftvb now,tvbnow,bttvb 我不否認梁朝偉算是成功的人士,但很顯然,梁朝偉至少在現在是很難與“大師”這個稱呼結緣的。這,並非是身份的歧視。梁朝偉和他所在的劇組造訪復旦大學,這應該不是復旦的學術活動,我看更有可能是某種商業上的合作,或者說是宣傳的噱頭。
1 L6 \ q# u4 M1 x$ S4 V: ~ 過去的歲月裏,中國是不乏大師來訪的。1922年11月13日,愛因斯坦途經上海,根據當時的報道稱,“當愛因斯坦在南京路上被認出來時,狂熱的青年學生高呼‘愛因斯坦!愛因斯坦!’眾人把他高高地抬起來,以能夠觸到他的身體為榮。”不但是學術界和學生,社會各界都為愛因斯坦的到來而激動。而到了2002年霍金來華時,雖然中國也掀起了一場霍金的熱潮,他的講座也座無虛席,但是已經有人在這位大師的講座中打瞌睡了,甚至有人中途退場。5 l5 W# T* U4 i A. q# Y
青年人追一下星是可以的,枯燥的學術生活中來點調劑也無妨。但是當一所大學將與學術無關的商業活動、影視明星當成正事的話,那“大學”這個稱呼就頗讓人費解了。(姜伯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