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健康資訊] 秋季養生》防燥邪 調養方重辛涼甘潤、化痰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1/09/03 00:27" ◎記者李叔霖/專題報導
" k, w& n: G/ ^9 `" X5.39.217.77:8898 9 h* x( U. r3 z! e+ ]  |( J& a  v" R
傳統中醫有所謂外淫六邪的說法,其中之一就是燥邪,署立豐原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張盈瀅表示,外淫六邪包括風、寒、暑、濕、燥、火,正常情況不會有外邪的問題,但在異常環境下,外在環境就會出現六邪,當人體受到外邪侵犯時,就很容易生病,因此,入秋後常有秋燥,這時候就應慎防燥邪傷身,中醫可以辛涼甘潤、化痰潤燥等方式來調養身子。
& |! S: O$ w  o- I& j9 a$ l. Ytvb now,tvbnow,bttvb
8 G5 C6 z$ n# e% e) _) a" M0 ^5.39.217.77:8898張盈瀅醫師舉例指出,燥邪容易誘發各種乾燥症狀,譬如呼吸毛病、各種皮膚炎、腸胃炎及心血管疾病。因此,為順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養生原則,秋季特別要注意「滋陰潤肺」,也就是說要多喝開水,多吃補氣養陰的食物或調補的中藥材,像是西洋參、麥門冬、生地、玉竹、百合、沙參等。
" d- T: X4 u  E7 W 公仔箱論壇; Y& v+ f" b' ~" e; m
原則上,秋燥咳嗽還分為溫燥、涼燥兩種。溫燥的主要症狀為咳嗽少痰、咽乾不舒服、鼻子乾燥、口乾、手腳心發熱等,如果民眾出現這些症狀,中醫治療宜辛涼甘潤,適合使用中藥為桑葉、玉竹、杏仁、沙參、貝母等中藥材;涼燥的主要症狀有乾咳痰少,咽乾、嘴唇乾燥、鼻塞、怕冷、頭痛等,如果民眾出現這些症狀,中醫治療宜化痰潤燥,適合使用中藥為半夏、陳皮、紫蘇、杏仁等中藥材。5.39.217.77:8898& Z; w8 S  J9 s3 b0 ~5 r

5 k$ M8 A, b  @8 F秋燥是自然界變化和人體互相作用所致,因此,預防的方法主要是精神穩定、飲食調整。精神方面,應保持神志安寧,收斂神氣,不要一天到晚胡思亂想或心神不寧,白天宜以平常所好的事物,隨意玩樂,積極去參加一些有益而力所能及的社會活動,藉此有助於保持樂觀向上的情緒,若受燥邪所傷,應盡早就醫診治,以中藥處方來調養身體。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i) `0 k: D& F- E+ a1 w& X! K
tvb now,tvbnow,bttvb) R" |9 z5 j% P2 {5 G5 z
運動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張盈瀅表示,民眾可以趁秋天時加強鍛煉身體,以便調整人體陰陽,提高身體對氣候變化的適應性,例如健身操、跳舞、練氣功、吐納健身等都有助於增強肺臟的生理功能,有助於補益肺氣。
( G' \0 b/ V5 y) e' S" [
3 ?5 K: O+ ^1 P, Y張盈瀅醫師指出,以吐納建身來說,這是一種很簡單的養生法,民眾可以將兩唇微後收,上下牙齒相合而不接觸,舌尖插牙齒上下之縫,微出,然後雙腿自然站立,輕輕吸氣、呼氣,之後兩手掌從小腹前抬起,逐漸轉掌心向上,一直到跟雙乳平行,然後兩臂外旋,翻轉手心向外成立掌,接著左右展臂寬胸推掌有如鳥張翼般。呼氣盡,隨吸氣之勢兩臂自然下落垂於體側,重複六次以調整氣息。
. L/ ^' u2 c  c. O) [  i# J" b+ G 5.39.217.77:88981 l( f7 D3 A2 L% V0 F- R# O
這種功法也可採用坐式練習,具體做法是在清晨時,於室內閉目靜坐,先叩齒三十六次,再用舌頭在口中攪動,等口中津液盈滿,分三次咽下,並意送至丹田,稍停片刻,緩緩做腹式深呼吸。吸氣時,舌舔上顎,用鼻吸氣,用意送至丹田,再將氣息從口中慢慢呼出,呼氣時不要出聲,如此反復做三十次。這些吐納的方式,有保肺健身的好處。公仔箱論壇0 @. C+ ^% x+ b5 A+ }

# O* u1 T+ R/ z* }張盈瀅醫師進一步指出,健身操、跳舞、練氣功也是不錯的秋季養生運動,這些運動都很適合在秋季進行,但不管是哪一種運動或活動,最好是在空氣清新的環境下進行比較好,或是在公園、綠地等處運動,唯有這樣才能在良好的外在環境之下,補益人體肺氣。
昂首千丘遠,嘯傲風間;
堪尋敵手共論劍,高處不勝寒;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