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挂號不超過10分鐘”看上去很美

 ,  描述: 劉昌海
本帖最後由 mr2907 於 2011-9-12 02:50 PM 編輯 * u' _* E5 L* {+ x4 N
5 \: \) }" e# K3 a$ H9 V( M
衛生部下達指標,要求醫院要合理安排門急診服務、簡化門急診服務流程。其中挂號、劃價、收費、取藥等服務窗口等候時間不能超過10分鐘。同仁醫院副院長稱總體上排隊挂號時間能控制在10分鐘之內,但很難每天達到挂號不超過10分鐘的要求。(8月1日《新京報》)$ W( Z7 @' \) t( _! j3 @
公仔箱論壇3 P1 C" J: i+ `
挂號是醫院看病最沒有技術含量的環節,如果加快挂號速度就能解決看病難問題,醫院隨便多招點員工多開幾個挂號窗口,或者幹脆向銀行學習弄幾臺排隊機放到門診大廳裏,豈不就會立竿見影!
) S8 L) A% |. `. y& g) V" t+ V2 u- D2 J* B/ X- @. P
事情顯然沒有那麼簡單。眾所周知,看病難最本質的原因在于優質醫療資源稀缺,這才是“一號難求”的真正原因。加快挂號速度,並不能減輕門診醫生的壓力,患者面臨的問題依舊。' P  S  _- |4 B( p7 w; F

0 x# e, c" h, q1 R5.39.217.77:8898前兩天,有人提出“地鐵嚴禁超載”。從安全的角度考慮的確有必要,但現實操作性不強。地鐵售票口“挂號”的速度倒是夠快,但車少人多就得人滿為患。同樣,好醫生少、好醫院少,我們指望從“入口”解決問題,顯然沒有抓住問題的要害。3 c4 q4 f. I, u- _8 v% D" j
5.39.217.77:8898/ r% z" N6 {2 N7 G" E
解決看病難最好的辦法是增加醫療機構和醫療工作者的數量和質量,同時提高工作效率。要做到這一點,一是國家要加大對醫療衛生的投入,建立更多更好的公立醫院,培養更多更好的醫生為百姓服務;二是引入競爭機制,加快民營醫院的發展,讓患者有更多的醫療機構、更好的醫療服務可以選擇。) {" [* |) I4 k# g5 `4 I2 H; g

- {3 E0 O6 ?7 o# n: u' N5.39.217.77:8898經歷過計劃經濟時代的人都知道,那時候去商場購物經常要排隊,甚至還要托關係走後門,其緊張程度不亞于今天的看病。如今各地大小商場多如牛毛,顧客不但輕松購物,而且還能享受導購小姐的熱情服務。購物和看病兩者有相似之處,根本出路還在于增加有效“供給”。
% {# E; K+ g; {5 D" z0 x5 W0 m5.39.217.77:8898" T) ~+ F/ T! k8 ]1 f
衛生部下令簡化門診服務流程,其用意值得肯定。其中要求醫院進行科學管理,通過限定常規檢查的時間、檢查結果上網等方式也是行之有效的。但“一刀切”想把挂號時間限定在10分鐘以內,和“地鐵禁超載”一樣,顯然治標不治本,徒具觀賞性。
1

評分次數

  • aa00

“挂號10分鐘”與“問診19秒”

      醫院挂號難,需要排很長隊、等很長時間才能挂到號,一直是患者對醫院不滿的因素之一。衛生部近日在完善醫院服務上開展了“三好一滿意”活動,並將這種“好”和“滿意”分解成量化的指標,比如要求醫院合理安排門急診服務,挂號、劃價、收費、取藥等服務窗口等候時間不得超過10分鐘。(8月1日《京華時報》)
- a; A; P% J7 [' ~6 M公仔箱論壇  挂號時間不超過10分鐘,我信!為了達到這個要求,醫院可以提高效率或是增加服務窗口,讓挂號、劃價、收費、取藥等環節的服務像流水一樣暢通,這的確方便了患者。但是醫生問診病情需要多長時間,才能與挂號、劃價、取藥等環節“接軌”呢?挂號速度快了,問診的病人必然增多,而醫院的科室和醫生卻是相對固定的,于是問題就出來了——— 醫生問診需要多長時間?
( r5 p- ~1 B7 P! |  筆者想起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陳劍教授在2009年召開的第三屆廣東大學生科技學術節上曾透露的一則信息:“國內一份大樣本調查顯示,門診醫生平均只肯聽病人述說病情19秒,超過這個時間,醫生就會打斷病人開處方。”“問診19秒”或許有些絕對化和偏頗,但從側面反映了一些大醫院面對大量病人無法仔細問診的現狀,或是個別醫生問診敷衍了事、唯利是圖的事實。5.39.217.77:88986 r/ x; L4 [$ b4 U, P
  問診講究“望聞問切”,醫生只有通過多種途徑了解病情後才能對症下藥。短短19秒,還未聽明白病人哪裏疼、哪裏癢,就匆忙下診斷、開處方,別說病人不滿意,就連醫生自己恐怕都心虛。聯想到我們自己平時因為頭疼腦熱看病時一些醫生不耐煩的眼神與言語,寥寥詢問幾句就下診斷書,然後高喊“下一個”,診斷如“行雲流水”,怎能不令人心有余悸?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0 j; e) u2 K4 |9 t
  2008年廣東省衛生廳副廳長廖新波曾發表博文透露:醫生的診斷確實有三成是誤診;如果在門診看病,誤診率是50%。如今衛生部下達指標,要求挂號時間不超過10分鐘,這樣在醫生面前候診的病人勢必遭遇“腸梗塞”,屆時醫生問診病情會用多長時間呢?恐怕時間會更短!否則如何應對長長的候診隊伍?蘿卜快了不洗泥!行雲流水般的以秒計算來問診,結果只能是問診時間越快誤診率越高。公仔箱論壇6 w, N6 d. j( Y+ h( M% ^8 N
  合理安排門急診服務,簡化門急診服務流程,提高服務效率,這本來無可厚非。但是,提高效率必須綜合考慮,在確保問診質量的前提下進行。多少年來,醫療資源過度集中于大醫院的狀況一直未能改觀,百姓有病就去大醫院,造成了基層醫院尤其是社區醫院資源閒置、大醫院人滿為患的尷尬境地。若想“挂號10分鐘”,提高服務效率,改變“問診19秒”現象,減少誤診率,不能僅靠行政命令,而應該進行資源優化和完善制度設計,最終形成“小病進社區(或基層醫院)、大病進大醫院”的病人合理分流格局。比如,國家通過“無形的手”平衡一下優質醫療資源,讓基層醫院不僅擁有先進的醫療設備,也擁有一批技術精湛的醫護人員;或者通過大醫院醫生有組織、有秩序輪流坐診基層醫院等方式,分散病人過度集中大醫院的擁擠現象。(青 爭)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