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高考作文拒網絡熱詞不必“一刀切”

 ,  描述: 劉昌海
     2010年上海語文高考閱卷中心組負責人周宏表示在接聽高考熱線時表示,“給力”、“神馬”等網絡語言不應用在高考作文卷中,如果貿然使用將會被以錯別字扣分。還有一些笑臉、哭臉等網絡符號以及外語單詞等,也不要夾雜在作文之中。(6月3日東方網)
/ V  x% o9 A% z3 L, Vtvb now,tvbnow,bttv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6 b' `. A; @2 D1 Y& {  I* S& f
    高考語文考查的是漢語的規范使用,對于那些生編硬造、不符合現行語言規范的網絡詞語,理應明確拒絕。但語言的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很多網絡熱詞其實已經融入了我們的生活,在所謂的網絡詞語和規范用語之間並沒有一個明顯的界限。如果“一刀切”地對所有網絡詞語都“格殺勿論”,很可能會“誤傷好詞”。公仔箱論壇6 R, d; Y6 e7 B6 l1 h% B3 n) b
5 X& F; H' L4 H
    比如“躲貓貓”、“打醬油”等網絡詞語,本身就是脫胎于現實當中的新聞事件,其形成過程和常用的成語典故有共通之處。只要用得合理不但不會影響讀者的理解,而且還會為文章增色。這些網絡詞語在使用時一般都加上引號,其實完全符合現代漢語規范。如果高考中出現了這些詞語,只因為在網上更流行就一概以錯別字來對待,顯然有矯枉過正之嫌。
! `2 d2 k6 M* P, ~8 D+ X5.39.217.77:8898% E) E& B7 z+ ~4 z+ a5 T
    而且,語言文字的發展本身就是一個不斷約定俗成的過程。網民也是社會當中的公民,網絡語言也應該納入現代漢語的范疇,我們不應該在現代漢語和網絡語言之間劃上一條人為的鴻溝。語言的規范必然落後于語言的發展,對一些大家都在使用已經司空見慣的網絡用語,即使詞典暫時還沒有收錄,也不應該以錯別字對待。那些在網絡媒體和傳統媒體已經經常使用、有固定含義的新興語言,只要使用得當,即使是“網絡熱詞”,高考作文也不應該拒絕。
/ B4 P$ A' M/ F- s: |9 y; Y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E: U$ g0 {( e4 F8 a& W9 }8 l公仔箱論壇2 }% z0 Y3 z) M

    當然,高考考場不是網絡新詞的試驗場,一些生編硬造、純粹為了娛樂而沒有任何意義的“異型語言”濫用是不恰當的,很可能會成為失分因素。這就需要考生在答題的時候合理使用,盡量採用那些大家耳熟能詳的詞語。寫作的目的是與讀者溝通,如何運用語言是作者的基本功問題。換言之,如何使用網絡語言自有考生自己選擇自擔風險,並不需要試卷的評判者事先給出規范。
& @% [9 c9 h! V/ `2 e5.39.217.77:8898
8 ]$ W+ V5 {+ N6 d( y    在現代社會,網絡和網絡語言漸漸和現實生活融為一體。面對網絡詞語,高考試卷和閱卷教師都不能“打醬油”置身事外。連一向嚴肅、在國內堪稱權威的《人民日報》都可以與時俱進,思想活躍的高中畢業生作文中出現網絡詞語卻要“格殺勿論”,簡直太不給力了!
1

評分次數

  • aa00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