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1-5-20 05:34 AM 編輯
) x# o7 ]$ N2 @) F' c% ?2 F: C& o4 i# z/ ?2 k$ k4 \
遲來的李顯龍時代 何擧良
- Q7 H7 M( {2 L% s" v, s! C# m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f" K3 s, D% l; I# D. e" Q# E
兩位資政離開政府,李顯龍可真正實施政治抱負,但卻遲了整整七年,並要面對如何從威權過渡到民主。
2 D& X4 P3 k: V. d! T5.39.217.77:8898
5 J, N2 I$ ~/ C, M) u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和國務資政吳作棟辭去內閣職位,是因為他們準確的意識到,他們時間已來臨。落幕之時,演員豈有不離開之理?最好的演員也得謝幕。五月的新加坡大選成績顯示,民怨極深,人民行動黨已經得不到年輕選民的支持,若要繼續執政,它必須改革與轉型。從威權到開放、從跋扈到謙卑、從專橫到諮詢、從精英到民主。新加坡選民已用選票表示他們對當權者的不滿,聰明如人民行動黨領袖必然聽到,然而改革決心究竟多深?兩位資政的去留是關鍵。
) A& H+ o5 h m/ b, f- S; _公仔箱論壇
" ?. N: r4 n0 k" n$ X- Ktvb now,tvbnow,bttvb李光耀是新加坡建國元老,赫赫功績,何以近年來逐漸成為舊時代的象徵?年事已高(八十八歲)固然是因素。他是建國第一代領袖僅存者,夫人年前去世後,其健康明顯下降。英雄暮年,猶有竟時。然而他之成為連人民行動黨領袖也想避而遠之的對象,乃因為他頻頻失言之故。失言之內容,又顯示他與現代新加坡時局已經脫節。去年出版《李光耀:新加坡賴以生存的硬道理》一書時,他批評島國馬來同胞還不能融入新加坡社會,引起馬來社群不滿。大選投票前,他放言阿裕尼集選區選民,若選反對黨,他們將有五年後悔云云。這些言論,都令執政黨候選人感到相當尷尬。李顯龍甚至公開說「資政已不合時宜」,以保持距離。6 E- o/ h; e7 c4 T. @, C0 b
$ B+ h& `8 ^6 E. k E% v
吳作棟三十五歲從政,追隨李光耀多年,雖然不是李的繼任總理的第一人選,然而同僚對他有安全感,擁護他為領導。一九九零年吳作棟宣誓為新加坡第二任總理時,亦想開拓思想版圖,然而李巨大的影子尚在,一直不能擺脫。就任時開始他提倡「更開放」、「更參與性」的新加坡,直到一九九一年他領隊第一次大選,竟失去了四個國會議席,於是又回復到李光耀式的威權治理手段。吳作棟顯然非改革型領袖,在意願上他主張言論更多元,然而又不願意撤除政治地雷禁區。他是新加坡第一代領袖政績的收成者、李光耀政策的維護者、「亞洲價值觀」的擁護者。此次與李光耀一齊引退內閣,給了他前任上司一個極大的面子。
: \0 l+ ]$ n$ R* b9 N9 U s0 d公仔箱論壇
% E% [, K, o3 |' k7 q& B8 N5.39.217.77:8898李顯龍能實現轉型嗎?
5 p3 a. |$ a0 b0 X. e公仔箱論壇吳作棟轉型不成,難道李顯龍就可以?其實未必。二零零四年李顯龍當上了總理,七年來所作所為,無不在人民行動黨的框架內運作。他是新加坡精英制度的產物,時代思想的局限不允許他在制度上做太大的更改。他亦有父親的遺傳,在行為上如此(李光耀說兒子:「他做了一個小動作,把衣袖往肩上拉,這和我的動作完全一樣。」),政治理念也是一脈相承的。如今大選後想帶領團隊急轉彎,看來不易為。其實他必須面對以後人民行動黨將會失去更多國會議席、或兩黨制、或甚至失去政權的可能性。這就是民主的弔詭:制度越開放,人民就越自由,而反對的聲音就越大。這已經不是轉型不轉型的問題了。5.39.217.77:8898# P: W4 S' Q. n+ w& t* T
9 l, t) g! l; G8 [1 s
坊間常嘲笑吳作棟是一位「暖席」總理,亦有人認為李顯龍是一位「被庇護」的總理。在他父親巨大的身影下、在吳作棟尚受民眾歡迎的背影下,李顯龍一路來顯示不出他應有的領袖風範。許多重大的決策,他都不是第一個發言人。如今兩位資政離開了政府,他應該真正可以享用到當「內閣第一人」的權力空間,實施他的政治抱負,開展自己理想格局。李顯龍時代的來臨,整整遲了七年。
$ |3 s" T0 \$ ~2 D; X5 Q, Ktvb now,tvbnow,bttvb
! {* N" ~, ]4 r0 c) J: Z4 v李顯龍時代也只不過是新加坡從威權到民主的過渡期。他任總理剩餘時間,應該是為下一位領導人鋪路。他常把物色下一任總理人選掛在嘴邊,新加坡人但願如此。開展新局,有賴新人。
' ]) M" J1 C; ~5.39.217.77:8898* q9 m& m6 m% x8 m
(作者為馬來西亞拉曼大學中華研究院院長、政治學教授。曾任職新加坡國立大學、東南亞研究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