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聯合早報》4月25日載文《達則兼善天下》,摘要如下:
8 Q; D0 x: J# H% z$ H5.39.217.77:8898
5 q5 V) N1 h+ K! z# [1 o6 A' D# [5.39.217.77:8898中國政府上週四發布了《中國的對外援助》白皮書,綜述了中國從1950年到2009年對外援助的成績,披露了大量的數據。截至2009年底,中國累計對外援助金額達2562億9000萬元(人民幣,下同,約512億6000萬新元),其中無償援助佔了四成,達1062億元。* [; ?& W6 X- d y3 d
5.39.217.77:8898! i! [5 @$ N1 g* U; [2 Y
雖然中國政府一再強調,中國的人均國內生産總值(GDP)國際排名很低,依然是個發展中國家;但畢竟作為一個整體,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且一直保持驚人的發展速度,其政治和外交影響力也水漲船高。當前的任何國際事務,缺少中國的參與已經變得越來越難以想象。5.39.217.77:8898+ o. G! s+ ^: ?* I( J/ |
5.39.217.77:88984 @9 m2 V3 V8 g- \2 L
伴隨著日益增長的國力及影響力,國際社會對於中國的期待必然也相應提高。美國在對華外交上提出的“利益攸關方”概念,雖然不乏大國博弈的計算,但中國實力的不斷壯大,的確讓這個概念在更多國家間取得共鳴,甚至於把它提升到“負責任的利益攸關方”,希望中國能在國際事務上扮演積極的角色。
" b* f# G) ]" P. z& K2 `
5 ^) {8 G3 |6 ~3 D# t9 I; Ptvb now,tvbnow,bttvb對外援助無疑是履行國際義務的具體作為,而中國政府在這方面的表現,不無值得關注的特點。早在1950年代,中國便開始了對外援助;然而當年的中國百廢待興,自己拉緊腰帶外援,更多是出於意識形態的政治需要,一來同社會主義陣營老大哥蘇聯競爭,二來與美歐資本主義陣營對抗,三來在國際與台灣爭奪中國的合法代表權。5.39.217.77:88984 z2 R4 J* S3 P+ p: h* ?2 g6 \; E
% A9 F6 f% V) D0 U5 w0 l對比之下,今天的中國對外援助行為,顯然比較“正常”。毫無疑問,對外援助是整體大國外交策略的手段之一,不能沒有國家利益的考量。外援不但能增加中國的外交影響力,也為中國的資本、産品和技術開拓外部市場。然而,外援畢竟是一種對國際資源再分配的良性行為。既然中國按自己的能力協助需要幫助的國家,在過程中獲得政治以及其他方面的回報,純屬理所當然。
: |! Y4 N4 B0 e6 l) n4 ~2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u) L5 z% v! a9 Q
根據白皮書的介紹,中國外援主要包括成套項目、技術合作、醫療隊、志願者、緊急人道主義援助等八種方式,涉及涵蓋工業、農業、文教、衛生、通訊、電力、能源、交通等當地的民生領域。應當説,這些作為有助於促進人類社會的進步。如果中國能繼續把外援主力集中在人道領域,而不對發展中國家提供軍事援助,必然會對國際社會的和平有莫大的貢獻。tvb now,tvbnow,bttvb) W- N4 u8 _9 M/ O9 Q6 X
tvb now,tvbnow,bttvb: m5 h0 X+ U; c! Q8 Y' e2 [
配合其外交方針,中國的外援如同白皮書所強調,堅持不把援助作為干涉他國內政、謀求政治特權的手段;堅持不附帶任何政治條件;堅持幫助受援國提高自主發展能力。在現階段,這些外援性質別具特色,相信也能得到受援國政府的歡迎。但可以預見的是,當中國的各種海外利益隨其國力增長而變得越來越複雜後,繼續這樣的堅持將面對更大的挑戰。
' k. ?3 r: ]- r# O" }( F# R
# o3 A$ t7 x p無論如何,中國的外援還是值得贊許的國際行為,尤其在華爾街金融危機後,美國財政赤字及國債問題懸而未決、歐洲諸國相繼面臨主權信用危機、日本的地震、海嘯、核洩漏三合一危機,勢必都將影響這些發達國家的外援能力。中國的外援,多少能起到彌補的作用。根據聯合國的目標,外援支出理想上應達到 GDP的0.7%,但經合組織國家當中也僅有四個達標。中國若要符合聯合國標準,光靠政府行為當然不夠,民間社會跨國界的樂善好施也同樣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