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只能回到「富裕中的停滯」 盧峯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1 B! o4 R" N$ m0 L9 o/ w
% b: M4 f: O5 b& B4 Y% q# d根據日本政府的估計,整個二次大戰大約摧毀了日本全國財富的四分一,又或是相等於一九三五年到四五年(整整十一年)間的全國生產總值,再加上二百億美元(四五年時的幣值)的海外投資。以損失計算,數額不能算不巨大,社會與民眾受創不能算不深重。但二戰後不到十年,日本的經濟實力,日本人的生活水平已超過戰前,到戰後三十年即八十年中更已成為出口大國,一度有能力威脅美國的經濟龍頭位置。
$ A7 ~( ?! J: N6 w( G9 X" O) ]公仔箱論壇
# B# f4 ]4 a% ^0 v. u5.39.217.77:8898也許正是因為有這種「敗部復活」,迅速捲土重來的歷史經驗,不少有份量的投資者對今次日本三合一特大危機不太擔心,深信日本能再次復蘇,不會被天災人禍淹沒。股神畢菲特甚至認為這是投資日本的好機會。
. A! \: `; X' s( q& D# v" f2 \tvb now,tvbnow,bttvb股神等對日本投下信心一票當然不純粹因為歷史經驗。跟二戰的損失相比,日本今次地震+海嘯+核災所造成的損失規模小得多、局部得多,個別企業的生產無疑有短時間的中斷或延遲,但已開始逐步恢復。連最受打擊的漁農及畜牧業也已逐步回復正常。只要消費者不再擔心抗拒,復元的速度將會加快。
& `( q4 w4 E" L, h! k; V$ w公仔箱論壇tvb now,tvbnow,bttvb" w+ z3 h3 f2 p/ t
更重要的是,今次大災難跟二次大戰一樣沒有傷及日本經濟的筋骨,包括人才、有效率的企業、訓練有素的員工等。二次大戰時,日本各方面的人才培訓已甚有成績,工人擁有高中學歷的比例比大部份西方發達國家都要高。戰爭期間雖然損耗了很多這方面的人才及技術人員,但存活下來的仍有不少,他們到和平時候便成為重建的主力,讓日本企業、經濟少走寃枉路。今次三一一巨災的人命傷亡超過三萬,當中自然不乏專門或熟練人才,但跟龐大及訓練有素的日本工作人口相比只是少數,不難在短時間內補充,讓經濟重生。
: j9 p% A( M- S) M: d+ s( ^tvb now,tvbnow,bttvb! E. b. R& y$ y) Z: T8 z" S. A
從經濟基本因素來看,日本前景的確有看好的理由,但從政治因素來看,情況卻不太樂觀。二次大戰後日本經濟快速復元及騰飛,政治上的改革也是關鍵因素。這些政治改革包括土地改革、政制民主化、非軍事化。大刀闊斧的改革打破了盤據鄉郊地區的舊勢力,減少了世襲關係在經濟上的影響力, 並讓日本可以集中資源搞活經濟,不用也不能分神搞軍力擴張。可以說,這是日本經濟復蘇的重要政治資本。提供這筆資本的是當時佔領日本的美軍。要不是有外力推動改革,舊有社會秩序只怕難以動搖。
8 ~+ l3 s/ H; i* e2 z1 K: v+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4 M4 O9 s" V+ s. i# C1 F- Y0 m. m同樣,二十年的經濟停滯加上巨災應變的遲緩無能充份說明日本社會及政治需要來一場深刻的改革。官僚主導的政治體系,一黨獨大的政制曾令日本享有高速增長,但已令既得利益變得鞏固,難有改變。前年,民主黨成功取代自民黨上台執政曾被外界視為改革曙光,只是兩年下來,民主黨不但動不了舊體制,反而跟自民黨一樣跌入派閥鬥爭的死胡同;改革的動力在無窮的內耗中蒸發掉,應付重大危機時更是左支右絀,狼狽不堪。若果這種缺乏政治領導、缺乏方向,只懂「分豬肉」的政治生態及體制不變,今次巨災過後的日本頂多只能回到「富裕中的停滯」,走不出新的道路,開創不了新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