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中國:歐盟解除對華武器禁運:說說而已?
, 描述: 史明 德國資深評論人
1 ?7 u1 ]3 ]# B& u9 e5.39.217.77:8898點評中國:歐盟解除對華武器禁運:說說而已?6 @. H' W' Q$ I: k/ V
2 b$ n( L- {+ [5.39.217.77:8898
8 |; {+ v/ b7 i' rtvb now,tvbnow,bttvb
3 \3 x/ |6 Q. p1 a8 l史明
: @# C9 \4 c3 M9 i" c; }德國資深評論人tvb now,tvbnow,bttvb5 T1 |% d- B7 k
5 l |6 [8 d" o$ B* [
tvb now,tvbnow,bttvb1 t" m* J7 T3 x3 a3 T$ A4 @
+ J4 h9 Z# o( \. C. A7 z: J( }" r& v# j5 b7 N/ a0 G! v4 b
S4 Z& B' B a" h& U
; J7 g! p+ K4 H& G2 H. d+ D9 f4 c2 x8 q0 ?0 S
公仔箱論壇0 W7 ]/ X0 Y0 _; ~5 Y
歐洲對中國武器禁運長達20多年, 不時困擾雙邊關係。
* | q" d" E4 h8 a, ~/ j* t 3 \" x5 `, K5 H7 d
" X; @- X7 g& ]% f: u5.39.217.77:8898
O* S" b8 X" c: Z# i7 f) f5.39.217.77:88985.39.217.77:8898/ b0 ~9 t0 v* Y* w. I
! i2 T0 |% Q7 A0 L4 h: q
從2003年初開始,就是否取消對華武器禁運,歐盟展開爭論,迄今8年,相當於中國抗日戰爭持續的時間。這當中,不斷有歐洲政府首腦出面,提出這個話題。其中,德國前任總理施羅德走得最遠:這位德國總理2005年4月在德國聯邦議會中,不惜和議會99%的多數翻臉,提出各種理由,要求歐盟取消開始於1989年六四事件後的武器禁運。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6 z' c; U: w1 Z. e+ y4 u
施羅德功虧一簣,難道它國能做到?
1 @% d# @* u$ l2 H' K) S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現在,來自西班牙乃至法國的一些媒體和政治頭面人物,再度把這個話題提上歐盟的議事日程,很引起中國一些人的熱議。國人議論,莫衷一是;卻很少有人追問:為什麼施羅德當時功虧一簣,德國做不到的,西班牙和法國能做到嗎?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g1 H6 N9 B; }0 C* r" @0 K
歐盟20幾個成員國很難形成一致意見,顯然是最淺顯的理由。
) W( u$ @5 V3 u" i u5.39.217.77:8898但認真考察施羅德在這個對華最大難點問題上未能如願的背景,不難發現:阻礙歐盟做出有利於北京決策的,遠不止歐洲意見紛爭。真正的絆腳石,首先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利益同盟。這其中,美國及其盟友英國地位極為重要。現在首先反對西班牙政要提出取消對華武器禁運的,又是英國。倫敦分量有多大,只要看看歐盟外長阿士頓在英國政府發言人表示反對解禁後不久就表態說,她提出這個話題無非是要繼續有關討論,就昭然若揭了。阿士頓言下之意:議而不決也無所謂。
& o: [. \; F1 j. Ftvb now,tvbnow,bttvb歐盟內三類國家反對,柏林觀望
, \, |4 L5 |; L8 w& Q/ u8 g來自美國的消息證實:正在軍事政治與經濟上重整對世界領導地位的華盛頓,對來自歐盟的討論至少是不感興趣。值得玩味的是:中國官方新華社1月底卻沒有提到英國與美國反對,也沒有提到爭取擴大與美國戰略關係的東歐諸國,而是應景地援引專家的話認為:妨礙歐盟決策的主要是斯堪的納維亞諸國,其中因頒獎給中國持不同政見者劉曉波的挪威,名列榜首。倘使新華社此論未必是空穴來風的話,除去英美,東歐諸國,對堅持共產主義話語的北京,猜忌極深。現在再加上斯堪的納維亞,可以想見:要重啟27國同意對華取消武器禁運,步履會如何艱辛。tvb now,tvbnow,bttvb6 m) m6 a. ?; ] L& E' n
實力派的德國迄今對此沒有態度,歐盟願意沾遠東燙手山芋嗎?5.39.217.77:88989 |( ?) c2 ?) Y8 r e/ {
當年導致施羅德推動取消武器禁運失敗的直接原因,據稱是北京公布《反分裂法》,用法律形式固定決不放棄必要時使用武力解放台灣。歐盟外交國防界當時就提出:歐洲外交不能加劇世界危機地區局勢。假如這句話不是說說而已,和2005年相比,遠東現在又增加了諸多危險因素:南北朝鮮幾次險些擦槍走火;中日釣魚島爭端升級到軍事準軍事船隻對峙;南海是誰家「核心利益」,中美外長在河內針鋒相對,加快美國海軍大舉返回這一地區;中越就南海領海劃界上公開對抗;美國對台軍售2010年規模空前,2011年絲毫沒有停止跡象。中國與印度關係緊張,誠如北京高級智囊中國社會科學院2010年底發表的分析指出的:中國與周邊國家的「平穩期」已經過去,現在要面對的是「不穩定時期」。公仔箱論壇1 _" ?: Y5 }: x0 }6 o/ i
在如是背景下,即便有中國13億人口的巨大市場作為釣餌,但人口同樣眾多,同屬新興國家的印度,市場容量殊不在中國以下。日本印尼人口加起來,也接近5億。換言之,即或歐盟只算經濟帳,其中包括向中國出售武器這樣的買賣,布魯塞爾要在中國與其周邊間取捨,也絕非易事。更何況比如正在力爭進入安理會的德國,自然不能冒得罪同樣要進安理會的日本和印度的風險,把寶都壓在北京身上。tvb now,tvbnow,bttvb) q# T/ j y) i& y# _0 x3 k
北京的高科技武力示威:圍繞J20的爭論公仔箱論壇0 O; E& _! e) p% c, w# U
最終加劇歐盟是否解禁運論的,是北京自己。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問美國前,中國官方以中國空軍推出第五代隱身戰機殲-20為題,大力宣傳自己武力進入高科技領域,和美國有一拼;這固然引發美國軍界的高度關注,但同時導致國際上討論中國崛起之路會不會是「和平」的?一面要樹立「和平崛起」的形像,另一面不斷宣示武力;如此外交公關,起碼不會減輕歐盟討論是否解禁的難度。4 d; u' g" d# w3 E9 |
北京政府不願提到的事實是:與中國宣佈J20試飛同時,作為中國重要的地緣對手印度,得到了來自美國,俄國與歐盟在第五代隱形戰機技術上的合作。其中,俄國與印度共同研製米格35戰機,已進行了幾年。歐盟剛與新德里簽訂了研製Eurofighter的意向書,而華盛頓則表示願意和印度共享F-35戰機的技術。要對付這樣的來自全世界頂級的高科技對手,北京急需來自歐洲方面的技術支持。但這樣的支持,隨著歐洲走近新德里,變得越來越渺茫了。2 A6 C {# X ~
即便中國外交界自己,也對歐盟解除對華武器禁運保持矜持觀望。新華社旗下《國際先驅論壇》2011年年初,援引中國外交部新聞司參贊魯世巍的話,列舉北京在新的一年裏,希望重點發展的一系列關係中,沒有一字提到和歐盟關係,更不用說歐洲媒體熱炒的「中國以大舉投資歐洲國債,換取歐盟取消對華武器禁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