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的鳥兒有食吃:一隻雌性小鸮正在努力把一條蚯蚓從地下拽出來。
就要成功了:這只小鳥用盡渾身力氣,使勁往外拽蟲子。
蟲子彈了出來:經過幾分鐘的苦苦僵持,最終這只小鳥成功把蚯蚓從地裏拽出來。
繼續努力啊,我們還很餓呢:饑腸轆轆的幼鳥盼著母親早點回來。
據國外媒體報道,每一位辛勤養育後代的母親都知道,要想讓一群饑餓的孩子快樂起來並不容易。這隻身為人母的小鸮也不例外,為了養活3個嗷嗷待哺的孩子,一貫晝伏夜出的它也不得不選擇在白天出去覓食。但是身高只有7英寸(17.78釐米)的它,要把食物帶回家,經常會遇到很大困難。
它在加的夫附近找到一隻蚯蚓,但是花了幾分鐘時間,它仍然無法把獵物從地下拽出來。然而這位母親並沒放棄,它死死叼著蚯蚓的一頭不放,使出渾身力氣往外拽,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它最終把可憐的蚯蚓帶回了家,給饑餓的孩子們充饑。它的巢築在附近一面乾燥的石墻裏。一隻幸運的小傢夥直接從媽媽嘴裏搶到食物,整個將蚯蚓吞下了肚。
翹首企盼:一隻幼鳥蹲在家門口,等待著母親把吃的帶回來。
勝利歸來:一隻幸運的幼鳥直接從母親嘴裏搶過蚯蚓,整個把它吞進肚子裏。不過身為父母的不會眼睜睜看著其他孩子挨餓,它們很快會把吃的給還餓著肚子的孩子們帶回來。
野生生物攝影師安迪·盧瑟說:“這位母親不停地使勁往外拽那條蚯蚓,但是怎麼也拽不出來,最後它借助翅膀讓自己稍稍離開地面,以獲得更多力量。這招真的見效了,蟲子從土裏彈出來,打在小鸮的臉上。對這位母親來說,這條蚯蚓真夠大的。”儘管大部分貓頭鷹都是晝伏夜出,但是雷丁大學的研究人員艾米麗·約基姆表示,當它們有嗷嗷待哺的孩子等待它們把食物帶回來時,它們往往會選擇在白天出去覓食。
約基姆說:“貓頭鷹喜歡在拂曉和黃昏覓食,但是它們也常在下午出來找吃的。它們吃蚯蚓,不過也喜歡吃甲蟲和田鼠等小型哺乳動物。”小鸮的身高一般在7到8英寸(17.78釐米到20.32釐米),重大約是6盎司(170.10克),它們是英國體型最小的鳥類。它們最初起源於義大利和荷蘭,19世紀80年代被引入英國。然而不幸的是,由於經濟發展導致它們的棲息地受到嚴重破壞,它們的數量正在急劇下降,去年英國還剩大約8700對小鸮。
除此以外,導致它們迅速減少的其他問題還包括家貓等天敵的增加,但是對這個家族來說,家貓並不是一個太大的問題。盧瑟說:“孩子的父親也在場,它和孩子的母親好像是在輪流工作。一個出去覓食,一個負責在家站崗放哨。它們有很多天敵,前幾天我看到這位父親把幾隻喜鵲趕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