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粵語不是粵人古語,而是中原夏語! 周雲

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0-8-2 08:57 AM 編輯
- W0 X* K$ o' s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b7 H1 m0 [6 b; B) V
粵語不是粵人古語,而是中原夏語!  周雲
  h! ~6 A* d# |5.39.217.77:8898
, s. o3 M+ w$ U  V1 }9 H! M  U/ d) e& n5.39.217.77:8898粵語,俗稱廣東話,英文叫
Cantonese,當地人稱白話,正名該稱「粵方言」,是漢語七大方言中語言現象較為複雜、保留古音特點和古詞語較多、內部分歧較小的一個方言。分佈在廣東大部分地區和廣西東南部,並以廣州話為代表。5.39.217.77:8898! Q" s% t( o' U, w( o
+ I, {8 z1 l. r6 }" G, g+ @
粵語的形成地
6 ]% @* n" K8 D#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據邢公畹等先生考證,早在龍山文化時期即堯、舜時期,黃河流域就發生了一場以中原為中心、在空間上向周圍、在時間上向後世擴展的「夏語化」運動;到西周時期,進而形成以夏語原生地秦晉的方言為標準音的「雅言」。
: n* A; \7 w* _: L2 X; G當時各部落和民族結成了同盟,共同選領袖,治理天下,聯盟之後,進行商品交換,分工合作,經濟規模擴大了,部族之間的生存空間界線解決了,可以共同抗禦自然災害的問題,例如共同開發水利,治理洪水,大規模改善生活環境,生產力快速提高,發展出燦爛的夏文明。在共同的勞動中,就需要共同的語言進行溝通。黃河流域之所以成為文明中心,跟「夏語化」運動有著極大的關係。正是由於這種原因,當今的漢語各大方言之間儘管千差萬別,卻總可以發現它與黃河流域的某種淵源。公仔箱論壇1 ?- N( [3 B; F: I# c: V# r* y6 t
5.39.217.77:88981 b) z- e5 U6 j# p5 ?( J
作為漢語七大方言之一的粵語,便是如此。雖然它從古百越語言中吸收某些因素,但總體來看與古漢語有著更密切的淵源,有些語音和詞匯,在今天中原漢語已經失傳,在粵語中卻保存完好。例如古漢語中的入聲韻母,在今天的中原漢語中已不復存在,而在粵語中就完整地保存著。
7 D9 @/ k$ Z8 U

4 Q7 O, s, G% e+ W7 l/ X5.39.217.77:8898以「粵」命名卻非土產tvb now,tvbnow,bttvb$ n1 B) s: H2 _
有人以為粵語來源於古代嶺南「百越」語言,這不合乎事實。粵語確實保存著某些古代嶺南「百越」語言的因素,但它的主要來源,則是古代中原一帶的普通話——「雅言」。公仔箱論壇2 V: ]5 s: \: D6 m9 ?* M  `

& Q5 r" M" ]8 z* Z雅言的基礎是以黃帝為首的華夏部落聯盟使用 的原始華夏語。到了周朝,便發展成為中原一帶的民族共同語。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方言不同,而官方交往,文人講學,祭祀活動,都使用雅言。孔子就說過:「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秦朝征服「百越」之地,徵發原六國的逃亡者以及贅婿、賈人到嶺南作「墾卒」。這些墾卒「來自五湖四海」,互相交際必須使 用雅言。但由於墾卒獨自屯田,因此他們的語言只在屯內通行,並未在整個嶺南地區傳播。在秦代之前,廣東被稱為南蠻。這是百越族人居住的地方,「百越」乃漢語音譯,又寫作「百粵」,是古代南方土著的自稱。百越又通百粵,所以,廣東話又叫做粵語。' ]1 U+ ~6 T0 X# F

; {4 \: ~: m8 v* h+ U& @5 y+ V+ r" E百粵的構詞方法是通名在前,專名在後,意為「越(粵)人」。「百」是人的意思,越是族名,即越人,或粵人。越南胡說百越乃越南族之古稱,長江以南自古以來就是越南的領土,可說是荒唐透頂。百粵與百越都是譯音,同一回事,百越三千年前就在中國大地生活,越南僅是一個小藩屬,按百越之繼承邏輯,豈不是現在的越南也是廣東的領土?
) n5 R! L+ R+ Dtvb now,tvbnow,bttvb

0 B% f: j1 `7 W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從這一語詞可看出,那時候廣東人的交際用語 是與中原漢語有很大差異的「百越語」。但「百越語」究竟是什麼樣子,現在已經難以考證。唯一的「化石」,是一部分地名中所保存的非漢語因素,例如「六建」「六賀」「六謝」「六吟」中的「六」,是指「山沖」,「那務」「那霍」「那錄」中的「那」是指「田」,「羅鏡」「羅龍」「羅沙」中的「羅」是指「山地」, 等等。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地名的構詞方法,也是通名在前,專名在後;同時,其中通名的意思,今天居住在那裡的人已經完全不曉得,也就是說,這些地名中的非漢語因素在當地今天的粵語中已經不使用,恰好證明今天的粵語跟古百越語沒有繼承關係。  c% q- t) m2 I- ~0 Z

- C/ c: _. Z6 [6 i' c% y由此可見,粵語雖然以「粵」命名,卻非由古「粵人」的語言演變而成,不是古粵地的「土產」,而是從外地「引進」的,是漢族移民帶來的。這漢族,是秦代的漢族,主要是晉、趙、燕、魏的舊貴族及其下屬兵丁。
: D& E- `7 u! i公仔箱論壇
公仔箱論壇& N9 B6 V# T, {# Z
漢人南移傳播「雅言」
2 E2 Q% s- }: h8 j( V6 b6 y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中原漢人南移,發生於秦統一中國之際。公元前223年,秦國60萬大軍攻滅楚國,便將大軍駐紮於湘南五嶺,準備南征百越。到了公元前218年,西江中部的「西甌國」起兵反秦,秦始皇派50萬大軍征討。又派史祿在海陽山開鑿靈渠,將湘江與漓江溝通,以保證軍事上的運輸。靈渠便成為中原漢人進入嶺南的第一條主要通道。公元前214年,滅了西甌國,戰爭告一段落,秦「發諸嘗捕亡人、贅婿、賈人略取陸梁地,為桂林、象郡、南海,以適遣戍。這50萬人,便是第一批漢族移民。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v4 E2 e2 w* F7 d/ C& j

; o2 o- O4 d# U5 y- U. _在秦始皇時期,嶺南各郡地曠人稀。直至東漢時的統計資料,南海郡(廣東珠三角洲)也只有9萬人。因此,遷入50萬人,足以改變嶺南越人「一統天下」的局面。有些學者提出質疑,認為一下子遷入那麼多移民並無可能。但我們知道,大移民是秦滅六國之後為了鞏固政權而實行的一項重要措施,是分期分批移入。秦始皇既然可以將12萬戶豪富遷徙到咸陽以及巴蜀,又將內地大批罪人遷徙到河套以及甘肅一帶,那麼,完全有可能將大批中原漢人遷至嶺南。雖不一定有50萬 那麼多,但也肯定為數不少。而秦始皇之所以搞大遷徙,其目的主要在於剷除六國的地方勢力,把族人和故土分開,交叉組合,徙到南蠻之地戍邊,也就連根拔起,不能在秦的京城附近形成威脅,做其復國之夢,秦朝的統治就牢固得多了。這些移民不可能來自與嶺南毗鄰的楚國,而多半來自中原或北方各國。由於他們是成批遷 入,所以到達嶺南之後,思念故土、懷念昔日鄉音,特別強韌有力地固守原有的文化習俗以及語言,因而成為嶺南最早的「雅言」傳播者。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 G  k4 ?5 B7 I0 V$ a& Y

  w1 {' t0 ?/ a/ O4 M(《粵語不是粵人古語,而是中原夏語》.之
一)
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0-8-2 09:01 AM 編輯
0 U# T  F1 H; q: q9 H* g: X公仔箱論壇5.39.217.77:8898) |, e6 {* ]3 |" R' F
漢族移民 雅言入粵公仔箱論壇! b% j. X6 [5 }3 x9 ~7 T

4 c4 y* `& o# _6 k, {% s+ ~秦代移民主要落腳於廣東何處史書沒有明確的記載,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當時的番禺即今天廣州一帶,仍是百越的天下。因為直至秦末,趙佗在
此建立南越國時,所任用的官員從丞相以下均是百越人。就連趙佗本人,也得改變自己的服飾、生活習慣及其語言,將自己異化成百越人,以便於統治。西江中部的情況就有所不同,因為西甌人首先起來反抗秦始皇的統治,秦兵攻擊的目標也就集中於這個地區,而經過秦兵的征討,原來居住在那裡的百越土族大都逃散,從而成為漢族移民落腳定居的最佳之地。同時,在那個時代,中原漢人進入嶺南,由於五嶺之隔,主要靠水路,除靈渠外,秦始皇三十四年,又在富川的嶺口修築一條新道,將瀟水和賀江聯結起來。這樣,賀江與漓江就成為南北溝通的兩條主要通道,而賀江、漓江與西江交匯之處,也就成為中原移民首先落腳之地。廣東的封開縣是北方舊貴族最集中的移民地,這些移民文化水平高,把六國典章文物都帶到了封開,保留了古籍古經文,能以古音讀經。
' O8 {, ~9 a: M.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公仔箱論壇. O. y6 R7 B3 O) u
封開在秦代稱為廣信。據《漢書》記載,到東漢時,地處西江中部的蒼梧郡的人口有
14萬,而南海郡只有9萬。這個曾經歷戰亂的地區,不但沒有變得一片荒蕪,反而人口密集遠遠超過南海郡,如果沒有大批漢族移民源源補充,是不可思議的。直至趙佗建立南越國時,也採用百越土著的服飾和生活習俗,講百越土著的語言。可見雅言為未在嶺南通行,只是出現了少數面積很小的「雅言島」。這些秦漢的移民對於自己的語言和文化深以為榮,以保留或發揚光大為傲,非常重視教
. g4 X. C  ~0 ^0 atvb now,tvbnow,bttvb育,辦了許多博學堂,呈現了巨大的強勢。漢武帝設「交趾刺史部」監察各郡,東漢撤交趾刺史部另外設置交州,交趾刺史部和交州都是漢人政權,政府設在廣信,官方交際必須講雅言。交趾刺史部和交州的治所大部分時間設在廣信,雅言就首先在廣信使用。+ m3 {- _4 S6 O; c; n7 v6 i. M
tvb now,tvbnow,bttvb- N& d2 r1 y' V4 F% {. L! a! x
廣信從此成為嶺南早期的文化中心。東漢時期,一大批文人學者以這裡為陣地,開展文化活動,設館客授生徒。其中最突出的是經學家陳元和士燮。陳元被
譽為「嶺海儒宗」,晚年回廣信辦學,成為嶺南文化的先驅者之一。士燮擔任交趾郡太守40多年,還一度「董督七郡」,不少中原文人慕其名前來依附,他們來往於交趾、廣信等地,以講學為業。這些文人在傳播中原漢文化時所使用的,當然是有漢字作為記錄符號的雅言。* `6 c5 [9 `8 t: f# L5 r
/ |$ k! r$ ?6 P0 k& h
大批漢族移民定居的結果,是使西江中部成為嶺南最早的漢文化傳播基地,也就成為嶺南最早的「雅言」傳播基地。漢族移民在這個地區取得了統治地位,作為文明程度較高的征服者,其語言也就成為優勢語言。
當地土著將漢語作為第二語言來學習、來掌握,學習漢文化和漢字,「雅言」也就在這一帶逐步流行開來。這些土著居民的語言本來千差萬別,互相無法通話,又沒有文字,因此除了跟漢人交往時使用雅言之外,部落之間交往也不約而同地借助雅言。這麼一來,雅言便成為各土著部落的共同語,就像春秋戰國時各諸侯國交往都使用雅言一樣,形成雙語制,在自己部落內使用自己的母語,對外交往則使用雅言。同時,古百越語言中一些因素,也為漢族移民的語言所吸收,從而逐漸形成為漢語的一支方言——粵語。
! H8 F* ^9 e+ C# Q9 v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_. o; D1 w+ k" T* jtvb now,tvbnow,bttvb廣東氣候溫和,糧產豐登,秦代北方移民樂不思鄉,秦滅亡之後,他們不再回徙故土,長作嶺南人,戀上了這樂土,他們沿著西江向著珠江三角洲地區進
發,到了廣州和南、番、順,與原居民通婚,其語言雅言成了主流語言,粵語因此在珠江三角洲流行。東吳政權於公元217年將交州州治從廣信搬到番禺,即今天的廣州。三國時代廣州逐步成為了粵語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0 \* \2 U! e: |3 q/ B1 p+ M
& e. M4 \  D" R: y0 v
從東漢末年起,中原經歷
300多年的戰亂,導致中原漢人一波又一波更大規模南遷,嶺南漢族移民人數激增。這些漢族移民南遷的途徑,雖然各有不同,但靈渠作為主要通道的地位並未改變。但西江中部作為漢族移民主要聚居地的地位未有失落。因此,經歷兩次移民浪潮之後,中原文化和語言,首先在這塊地方傳播並與百越文化、語言融合,從而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 t* ^. Y0 X% t, a

: h3 r; L" V# a2 M! _$ k; D8 v9 ~公仔箱論壇更重要的是:晉代之後,「五胡亂華」,中原受北方遊牧民族統治長達
270多年,原有的居民紛紛逃離黃河流域,其語言面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原來的「雅言」幾乎蕩然無存;而嶺南漢族移民的語言沒有經歷這場衝擊,也就較多地保存著「雅言」的面貌,加上五嶺形成天然的地理屏障,從而跟中原拉開了距離,成為漢語的一種方言,保留了中原漢語的特色。5.39.217.77:8898/ D# d: V' ~% H
1 i+ S1 v/ n7 @: ~5 B- O
粵語形成於西江中部,說得再具體一點就是古廣信一帶。方言的形成直接影響著它的分佈。反過來,分析方言的分佈情況,也可以印證它的形成和發展過
程。由於粵語形成於西江中部,後沿江而下向珠江三角洲擴展,因此,西江中下游一帶的粵語一直保持著較大程度的一致性;而遠離西江的地區,如「四邑」(台山、開平、恩平、新會)、陽江等,語音差異就較為明顯。就拿封開縣的粵語來看,南片講封川話,北片講開建話。這兩種次方言雖然同屬粵語,但其聲、韻、調有較大的差異,基本不能通話。封川屬古廣信縣地,地處西江邊上,因此這一帶的粵語與廣州話差異並不大;而開建話跟廣州話就有較大的差異。. q7 r. A( \% |: y% W
/ E  C! D6 |8 H2 w- n9 Z) e
上述可見,封川話具有粵語廣府話的基本特點:在聲母方面,沒有翹舌音,「見」組讀為牙音(舌根音);在韻母方面,保留著鼻音韻母〔擬
m〕和全套入聲韻母:〔擬p〕〔擬t〕〔擬k〕;在聲調方面,上聲與去聲均分陰陽,入聲則分為上陰入、下陰入和陽入,等等。事實上,封川人與廣州人在通話上沒有多少障礙。
- l6 b) T7 b% [5 I1 Q5.39.217.77:8898
+ j! p0 N0 v) _; ]) ]3 H4 T; L(《粵語不是粵人古語,而是中原夏語》.之二)
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0-8-2 09:05 AM 編輯 5.39.217.77:88982 G3 k$ T3 i. Y4 }) O: R* d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3 A0 Y5 U( I) V# U
移民不斷南下古粵語一體化有跡可尋公仔箱論壇+ X) i/ Y& i0 x, _# n: G9 x

& f! \8 t, ~  F  G8 p/ S8 y5.39.217.77:8898《切韻求蒙》是清咸豐年間廣東順德人梁僧寶作的等韻圖,是研究漢語等韻學以及中古語音的重要材料。從語言學的角度來看,粵語發音現象卻值得重視。因為在今天的粵語,甚至在漢語各方言中,如此完整地保存著全濁塞音聲母的,實屬罕見。公仔箱論壇# b* K: b7 _' z/ F: C

, f; d0 u+ b# q' O7 {, ^! N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從《切韻》得知,唐代以前,中原漢語是有全濁塞音的。直至北宋邵雍作《聲音倡和圖》,將濁音按照平仄分別與次清音、全清音相配,才出現濁音清化的
先導。大約到金、元佔領中原,濁音清化才真正完成。這就是宋朝時代的普通話,又叫做中州話。宋代出版的字典都用中州話標音。中原地區這個時候的語言與秦代之前中原地區的語言已經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北宋時代的戲劇就是以中州話演唱。
9 W7 m- V1 W- p1 {公仔箱論壇* g- v0 w) ?3 O& B0 n/ [1 d; v$ `! E6 ?" F
早在秦漢時期就已經傳入封川的漢語,當然有可能偏離中原這種演變軌跡而原封不動地保留著全濁塞音,這是不難理解的。
正因為封川話全濁塞音聲母是《切韻》以及《切韻》之前古音的保留,我們就可以進一步推斷:在《切韻》之前,大約是漢至南朝這一時期,中原漢語就已經傳入封川,並逐漸偏離中原漢語發展的軌跡,其表現之一,就是它的全濁塞音聲母沒有經歷「清化」的過程,從而形成具有自己特點的方言,那就是早期的粵語。
+ H3 V( D! q2 s/ X9 d. }tvb now,tvbnow,bttvb公仔箱論壇" x9 H# e( m. ^2 l
所以,從今天的封川話,我們可以窺見早期粵語的某些面貌。
到了唐代、宋代,依然有不少中原移民流入廣東,但這些新移民的中原語言已非雅言,結果,宋代取道南雄珠璣巷入粵的新移民,由於在戰亂中逃亡南下,到了廣東之後,發覺廣東氣候溫和,商業發達,貿易通商遍天下,都羨慕廣東的文化和語言和經濟水平,逐步地被同化,也逐步講起了廣東話,以便同廣東人交流。這同今天的新移民來了香港,也開始學習講廣東話,其原因是一模一樣的。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D  u3 i/ t' E( O2 I: d$ |
& ~. z5 U% I; ]0 j: o# d
漢代之後,嶺南地區經濟的迅速發展,也有利於粵語優勢地位的鞏固。
廣信又是嶺南早期的商貿重鎮。漢武帝派使者從徐聞、合浦出發,開通了海上絲綢之路,以絲綢、瓷器、雜繒等購回明珠、璧琉璃、奇石等海外奇珍,經南流江——北流江和鑒江——南江兩條貿易通道輸入廣信,再經賀江——瀟水輸往中原。中原傳入的雅言通過商貿活動而逐步通行於這一帶。一個小篋的貨物,就價值連城,不少駐廣東的海關官員都變了富翁。
$ z- K' o. |) |! n8 k% Q3 p% c' l  c' a% u+ U* u6 J
東漢末年,進入了三國鼎立的時代,東吳的孫權政權管治廣東,把首府從廣信搬到了番禺(即廣州),廣州有極其發達的航海事業,貿易通往日本、朝鮮、
南洋、印度、波斯、非洲東岸,經濟發達,商業繁盛,積聚了大量財富,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成了全世界最大的港口。廣州經濟繁盛向海洋開放、萬商雲集。五嶺形成屏障,與北方交通阻隔的地理條件下,粵語保留了對中原地區語言的封�]狀態,而且自我感覺良好,外省人來廣東做貿易也要講粵語。雅言在今天的北方和中原已經蕩然無存,它的大量因素卻保存於今天的粵語。% h8 Y9 s8 q( H+ {
5.39.217.77:8898: Y, h5 M, T" r/ S1 ~) R
粵語保存著古代雅言的大量因素,可以通過粵語與《切韻》音系的對照證實。《切韻》是我國最早一部音韻學著作,成書於隋朝初年,所記錄的是南朝時期
讀書人的音系,也就是晚期雅言的音系。以《切韻》音系跟今天漢語七大方言進行對照,可以看出,保存這個音系最多最完整的是粵語。以古代的入聲為例,北方的漢語方言由於受遊牧民族語言影響,塞音韻尾普遍脫離,因此,現在這一帶的人完全不知道入聲是怎麼一回事。其他漢語方言雖然保存一些入聲,卻不完整。粵語由於拒絕了「入派三聲」這一變化規律,所以保存著古代的全套入聲,同鼻音韻尾整齊對應。2 _7 y. s& Y5 b; _
5.39.217.77:88986 A* u( c9 m) F/ S2 N: l- A) P1 x
在粵語的形成地封開一帶,古代雅言音系的因素保存得更為明顯。《切韻》音系中有一套濁塞音聲母,這套濁塞音聲母在漢語大多數方言中已經消失,在今
天的粵語廣州話亦已無存。然而,這套濁寒音聲母在封開的粵語中完整保存,更令人注意的是:在封開粵語,不僅在《切韻》中念為濁塞音「並」、「定」、「群」母的字仍然讀為濁塞音,而且有些在《切韻》中已經念為清塞音「幫」、「端」、「見」母的字也讀為濁塞音。這是粵語起源於封川話的直接證據,所以說封開是粵語的發源地。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i' f" j* m! W+ T* [9 G+ E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6 Y6 }. [4 {; G
目前,粵語流行於廣東、廣西境內,此外,海外華僑及華裔中以粵方言為母語的也很多,他們主要分佈在東南亞、南北美洲、澳洲、新西蘭等國家,而美洲華僑和華裔幾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祖籍都是粵方言區。
, k3 a! a# C' P+ \0 i$ P

7 {! n. Z  W# c* I公仔箱論壇1949
年前的香港,由於主、客混居,所以香港方言帶有很濃的粵客混雜的口音(即客家人說的客家話受到廣府話的音調和辭匯的影響和反過來)。當中以錦田話為代表,但這種口音今日只在上了年紀的香港人身上找到。 5.39.217.77:88984 E0 |' K0 `4 H4 e! |1 a

% u$ P5 y9 {' ?1 q; }( m# n1949
年後,香港方言開始出現大量懶音,當中以鼻音消失(即n/l不分)及w拗音的消失最為顯著。新一代年輕人普遍把「你『nei』」和「我」ngo」念成「lei」和「o」。把「國」「gwok」誤讀成「角」「gok」,「過」「gwoh」讀成「個」「goh」。這現象似乎與大量外地移民有關,對他們而言,n/l的發音差異不大,在大部分情況下混淆兩者亦不會帶來嚴重的溝通障礙,於是他們來港學習這種新方言時,往往捨難取易,淡化一些難以分辨的發音之差異,這亦即所謂「民理論」,這種現象在台式國語、美式英語的演化過程中,亦曾出現。
7 V  b, }( w2 i1 I& ztvb now,tvbnow,bttvb公仔箱論壇5 {5 w9 w3 y0 t4 }9 [4 b/ h
不過,
80年代之前的大眾媒體依然盡力避免在電台電視節目上出現懶音,直到今天,部分香港語言學家亦對懶音屢加抨擊,並提出「正音」活動,但懶音似乎已經為香港粵語的特色,在大多數大眾媒體、歌手表演中,懶音更被視作「潮流」、「入時」的口音;但總體上,香港方言與廣州方言仍然異常接近。5.39.217.77:8898: P, P" D6 z$ ^0 H, G- L3 B

# C/ f1 m( b& v3 l1 E" x8 Qtvb now,tvbnow,bttvb英語在香港比較普及,加上從前香港通常比內地較先接觸外來的新事物,過去不諳英語的低下階層會用廣州話拼讀日常的英語辭匯,所以香港粵語的英語外
來詞十分普遍。例如盤管工稱為「科文」foreman)、煞車叫逼力(brake)、軸承叫啤令(bearing)、草莓叫士多啤梨strawberry)等等。不少老人家仍把郵票稱作士擔(stamp)、保險叫燕梳(insurance)等。這些地道的用語可能會使外地漢語使用者不知所云。
, u4 l2 F3 o2 ~7 j% ^3 S
8 n6 ~3 m6 o# `, d' l. [3 K) k# a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粵語不是粵人古語,而是中原夏語》.之三.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