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健康資訊] 一起走過腦退化的日子

筆者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套短片,裏面描述了一對老夫婦的生活。
# K9 w$ C1 M$ [) j5.39.217.77
0 D% [: G9 S  e8 G8 \( |公仔箱論壇主人翁是一位約80歲的婆婆,這10年來,她一直照顧自己的丈夫。她的丈夫需要臥床,行動不便,會說幾句說話,但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睡覺。伯伯一切的起居飲食、梳洗二便,都需要婆婆照顧。
0 G5 G; g) S3 [1 U9 Z
' K) i  {3 ?- R& Z7 H/ T6 m6 c原來,伯伯在10年前確診患上腦退化症。
/ m0 z4 E$ Z5 a# S! j5.39.217.77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H1 u9 t4 Q" b# D0 |* f( D6 q  a
香港人愈來愈長壽,2011年,大約有94萬長者(65歲或以上)。當中65至75歲的人口佔我們總人口不足7%,75至85歲的人口和85歲以上的人口也分別只佔總人口大概5%和少於4%。但估計到2039年,65至75歲的人口會接近總人口的12%,75至85歲的人口也同時接近總人口的12%,85歲以上的人口亦佔總人口約10%。政府統計處最近發表的《香港人口推算2017-2066》報告中,50年後的長者人口更可能達259萬,即佔總人口達36.6%。
/ W- ^) W3 D+ T% O8 U5 v6 mtvb now,tvbnow,bttvb
5 L" Q3 `) ?$ t6 v  _) x$ W$ q& U6 t& Q公仔箱論壇九成患者隱藏社區tvb now,tvbnow,bttvb  g# G2 U& r" Y; E4 A, K2 n( r
7 e$ w( C3 ]; `/ y+ |
年紀愈大,罹患腦退化症的機會愈大。65歲以上的長者中,每10個人之中就會有一名患上腦退化症;80歲以上的長者則有三分一機會。如此推算,香港未來罹患腦退化症的病人亦將會迅速飆升。; h: }$ \+ d7 c( ~! B7 ]
$ F% ~! J! s- I' v3 A
腦退化症初期症狀並不明顯,除了一般人知道的記憶力衰退之外,其實語言困難、情緒容易波動、性格轉變,以及判斷能力減退等都可以是腦退化症的病徵,到後期,腦退化症的患者很多時已不能走動,亦沒有自我照顧的能力。然而,估計約有九成的病患者還是隱藏於社區之中,完全得不到任何形式的支援。此外,年紀愈大,患上其他慢性疾病,例如糖尿病、心臟病、肺病等的機會和數目也會愈多。公仔箱論壇/ o; \3 j6 H3 P4 f5 Q
5.39.217.77# q( Q( ?1 v& b
根據政府統計處的調查,超過八成(81%)長者希望與家人共住安享天年,但事實上,香港無論在社會氛圍上或客觀環境下,能夠跨代共住愈來愈困難。2001年,65歲及以上獨居的長者不足8.5萬人,兩老(指兩人都在65歲以上)自住的有9.6萬人。但到了2011年,獨居長者有12.3萬人,兩老自住的人數更升至18.3萬人,10年間分別上升了45%和接近一倍。兩老共居,如果其中一位有病,另一位則要肩負照顧的責任。tvb now,tvbnow,bttvb* G- L! G1 e, I' S% q5 p5 a! }

9 k3 ?! S) g. `# {要一位個子嬌小的婆婆去照顧一位患上腦退化症的大男人,其艱辛不言而喻。公仔箱論壇+ C: O* i7 f5 P' S" d2 A) R2 ~
5.39.217.77- Y! \' r1 U, H. b- f: i2 M
「我這10年也沒有怎樣地好好睡過,有時要餵他吃點東西,有時要幫他轉身,有時要幫他清理,家裏要煮食都不容易,最辛苦就是要帶他覆診,幸而有社工幫手,否則我一個人根本無可能帶到他落樓。」婆婆自白。
2 h1 G7 E9 F  F1 d( ]5.39.217.77
& w4 P: D) T  g; x" S筆者卻察覺到,伯伯的臉和衣服還是乾淨企理,也沒有一般長期臥床常見的蜷縮。婆婆不時輕撫着伯伯的手,不時又小心翼翼地用小勺子餵伯伯喝水。當伯伯徐徐吞下了一口水的時候,婆婆即露出微微滿足的笑容:「他吞了喇。」
8 a& J" @: z; [2 X. s7 V
( Q4 ^" i' l! f& btvb now,tvbnow,bttvb然而,最教婆婆心酸的是,伯伯偶爾可以說出自己的名字,卻已無法再記起婆婆的名字。還有的是,婆婆擔心不知道自己還可以照顧伯伯多久。
: p% @: p: j5 }/ j. Qtvb now,tvbnow,bttvb
& E. ~! A: Q) e% y! @0 ~「畢竟自己年紀也不小了,力氣更加大不如前。見到他每天也一樣,已經不會再希望他可以好轉。我現在最怕的是,如果自己也病了,就真的不知道該怎樣了……」2 P/ W( ?! E" i8 N& L; @

4 y; T; L: K( H* {' O事實上,當今的醫療,對腦退化症的治療甚至預防並沒有很明顯的效用,極其量或可某程度上減慢惡化的速度。這樣更加突出了這些與老齡有關的健康問題,已經不再是單純的醫療範疇,社區支援在當中顯然佔了一個很重要的位置。
3 ~: F3 M& H# f% Z: S# `, m8 J; t0 {5.39.217.772 o3 r" d! Z4 _: f0 O  Z
加強對照顧者支援5.39.217.77* \$ A  o' r( c4 m3 a
, U* b; A& ?2 a& O+ \& W
最近一期《刺針》(Lancet)提到,對於腦退化症,多於三分一的高危因素是可以根據生活模式而有所改變的,包括人生早期的教育水平、中期的血壓高和肥胖,及至後期吸煙、抑鬱、缺乏運動、缺乏社交活動和糖尿病。重點是,這些減低腦退化症的要素並不是靠醫療介入,而是依靠從小的生活環境和習慣。
3 D- O. m$ B, N5.39.217.77
8 p7 m# ~$ c# b7 i: v. _從婆婆的故事可以見到,要幫助腦退化症的病人,醫療可能並不是佔有最重要的位置,反而其中一個很主要的環節就是幫助腦退化症病人的照顧者。; r# p) C( G' ^% v. [) P3 H

  g* o; x5 a' i7 y1 D) c! R2 O腦退化症病人的照顧者,除了筋疲力竭之外,心理壓力之大,很多時都不是常人可以想像。簡單如一啖餵食,病者的一句說話,都足以牽動照顧者的心靈。但是,孤獨的照顧者難有正常的社交,也缺乏向人傾訴的機會,枯燥重複的生活,不難理解為何抑鬱成為照顧者最常見的問題之一。
; c2 M' q5 W* v) u7 d, a' S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8 i9 k8 _! [. k# E( V9 t5 |" D當我們還在期待有一天醫療可以發展到預防和醫治腦退化症的同時,加強對照顧者的社區支援是絕對不容忽視的一步。送餐、陪診、家居助理、為病人提供簡單運動,甚至有人可以不時和照顧者閒談,了解他們的需要,又或者為照顧者建立互助組織,這些都比給病者多一顆藥丸有效得多。5.39.217.775 `6 e( t& g, @$ L- ~3 f! J
) ]: n) t5 f+ m$ }/ }& ~7 f
當然,能夠更有效直接支援病人,亦能減輕照顧者的壓力,請容筆者下回(3星期後)再續。
1

評分次數

  • soforlee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