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咳!」感冒咳不停,你有這樣的困擾嗎?時序入冬,許多民眾總是感到喉嚨搔癢,老犯咳嗽,坊間流傳眾多止咳小偏方,像是「蘿蔔蔥白湯」據傳可以有效改善咳嗽症狀。中醫師表示,「蘿蔔蔥白湯」是一道適合風寒咳嗽患者食用的食療,不過,中醫上會認為服用「蘿蔔籽茶」對於治療寒咳的效果更佳。
5 V. I* k Q2 Q" X. ctvb now,tvbnow,bttvb
/ S+ e j1 b3 {5 }5.39.217.77
8 [6 F9 a! _/ w, C/ M根據中醫觀點,咳嗽可以依患者的體質分為兩種類型:寒咳、熱咳。寒咳產生的原因是脾虛、腎虛,常出現的症狀包括畏寒、怕冷、久咳、喉嚨搔癢、痰多為水狀、無色或偏白等;熱咳常出現的症狀像是喉嚨痛、口乾舌燥、痰多為黏稠、黃白色的型態等。. V" U- V3 ~0 c0 K* I- F5 i& s
& O4 S5 ?9 g% Q* Ttvb now,tvbnow,bttvb中醫師黃慧娟指出,中醫在治療咳嗽症狀上,會視不同類型的咳嗽,對患者採取不一樣的治療方式。以白蘿蔔來說,生者性涼,熟者性溫,因此「蘿蔔蔥白湯」就是一道適合感冒初期、風寒咳嗽患者食用的食療偏方,詳細內容如下:
6 L+ F% A" q3 N# Z5.39.217.77. }+ q& Z* y/ g0 S, l
【蘿蔔蔥白湯】公仔箱論壇- u+ i! x" w' c O+ x" k. r0 |3 g, S
公仔箱論壇, I$ X! }! x" N, n+ X! c
材料:白蘿蔔1根、蔥白6根、生薑15克。
8 q/ h% M L, u7 t r# J公仔箱論壇公仔箱論壇" w/ y) A9 [7 T% W
做法:
6 d% O6 C# x1 b- [
4 d4 ?2 B ?9 D) s- h6 T9 @# _5.39.217.771.用水3碗先將白蘿蔔煮熟。
1 V/ s6 j0 ?2 S& U! x/ ~) Z. ktvb now,tvbnow,bttvb8 Z; i: I! _! _8 i% H3 j
2.再放入蔥白、生薑,煮成一碗湯即可食用。% k0 f1 C- B) P m D) W3 F( P8 W
* h( D# A7 d- Z: Q3 z- A5.39.217.77功效:化痰止咳、宣肺解表、治療風寒咳嗽等症狀。 `" d/ }! C+ w" n
9 s' }9 s8 P T公仔箱論壇3 i. F$ X# E. t% y" I1 [% l
中醫師黃慧娟表示,白蘿蔔具有潤肺化痰、補腎益氣、利尿助消化等效用,但由於白蘿蔔本身性寒,所以一定要徹底煮熟、煮透;而蔥白性溫,有發汗解表、通陽宣竅的功效,「蘿蔔蔥白湯」可以說是具有發散風寒的食療偏方,但如果進入熱症症狀就不適合食用,建議可以改喝冬瓜湯。公仔箱論壇+ J; C+ f6 ?/ X# t
8 N+ S" i* x0 \
治療寒性咳嗽 建議飲用蘿蔔籽茶
# D, ?; v, o+ ~5 q0 |tvb now,tvbnow,bttvb0 ~5 X2 \+ c! S# A: \% ]
中醫師黃慧娟強調,中醫會更建議服用蘿蔔籽(藥名萊菔子),蘿蔔籽性平,具有化痰、治療胃脹及消化不良等功效。公仔箱論壇6 b' @2 h* t) C T) z
. E# a3 B; b8 [tvb now,tvbnow,bttvb本草綱目也記載:「萊菔子之功,長於利氣。生能升,熟能降,升則吐風痰,散風寒,發瘡疹;降則定痰喘咳嗽,調下痢後重,止內痛,皆是利氣之效」,顯現蘿蔔籽對於改善寒咳、熱咳、慢性咳嗽、老人痰多等症狀都頗有療效。$ i, V( y: i2 j' Q. l$ Q& Y* B
. Z5 P! Q2 @/ M. ?5.39.217.77【蘿蔔籽茶】5.39.217.773 @( m% `2 V" ~, ?; B! |
, L# l# e8 G$ Z( b$ i4 [# T5.39.217.77材料:蘿蔔籽2錢。7 I5 }2 I; R+ ^9 w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q' n! H3 l4 b+ i$ q9 D
做法:煮成300CC的茶水即可飲用。
/ {" \) D( V4 s- s- _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4 |5 J5 y' }' v0 {$ M
功效:具有理氣化痰之作用。
, L3 R# M$ N: ~) U6 W公仔箱論壇
$ J( P) h! J- N2 P3 P T j( d/ }5.39.217.77【中醫師小叮嚀】:
7 H% V4 U" l( O3 J& ^3 Ltvb now,tvbnow,bttvb
A& }% }$ R/ t! E! p; f5.39.217.77引發咳嗽的原因很多,民眾應依個人感冒咳嗽的情形,對症下藥,做不同的體質調理,建議還是需經專業的中醫師或醫師進行診察,千萬不要隨意聽信未經證實的謠傳偏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