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對潘基文出席閱兵式歇斯底里令人堪憂
) s: v0 K. S6 m$ }1 m* u/ V( K9 S+ V
3 v& P" T- b+ _& [8 u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u# O6 p' ~( m+ x5 }7 m& m# x1 r1 g0 |
公仔箱論壇" V6 N! C& N" _# D" ]+ _" |
" ?7 `* J2 I3 u( I% Q- Q# p5 j據日本《讀賣新聞》8月31日報道,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在31日上午舉行的記者會上,針對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即將出席中國9月3日舉辦的“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閱兵一事表達不滿。菅義偉稱,“聯合國應該保持中立。聯合國對於成員國的態度,不應該是在特定的過往上浪費精力,而是要促進未來藍圖的發展”。此外,日本常駐聯合國代表于8月27日,向聯合國秘書處傳達了對潘基文出席“9•3”閱兵“有損聯合國中立立場”等擔憂。5.39.217.77" c V# A, P7 O9 s, V% H& a$ ?
9 A# c1 S- ]/ z: m( G& ~公仔箱論壇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J+ E5 {. M p k( V% P; `
1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Z. G4 B0 T: M( q) B) R% J
) O% W& _$ M6 ^) t8 q- t k公仔箱論壇毋庸置疑,中國的抗日戰爭屬於二戰反法西斯戰爭東方主戰場。tvb now,tvbnow,bttvb( }8 D1 Y/ J. Z( D% x
9 v; T" r7 i3 i6 |+ Y公仔箱論壇5.39.217.77* D1 H8 F' V8 u& e
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三國在柏林簽署了《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成立以柏林-羅馬-東京軸心為核心的軍事集團--“軸心國”。就在1941年初,軸心國之一的德國對蘇聯實施閃電戰,並收到了“輝煌的戰果”,這個時候的日本國內,被德軍的大勝衝昏了頭腦而在其國內有一種“不要錯過公共汽車”的暗語流傳開來,“南進良機熱”如沸水般奔騰起來,日本認為,“要從歐洲戰亂中火中取栗。”
$ x" C w: A$ h) Htvb now,tvbnow,bttvb
$ T% R6 c) Y: B3 d3 s& g/ U5.39.217.775.39.217.77! S2 A( I6 _. H, z) S, b8 m
1941年12月6日(偷襲珍珠港前一天),時任日本參謀本部第一部長的田中新一已擬定“大東亞共榮圈作戰計劃”,即日本發動南方作戰,與此同時,德國、義大利向土耳其、伊朗、伊拉克等中近東地區進軍控制紅海,從而進入印度洋,迫使英國屈服,殲滅美英海空兵力,日本則由太平洋西進至印度洋,最後德、意、日軸心國會師于印度洋。$ N6 X$ G6 ~1 A2 D4 _
' E# o/ B5 S- _0 g* U! s0 w
B: |4 u0 P' }1 N9 ktvb now,tvbnow,bttvb日本當時信心滿滿的“大東亞共榮圈作戰計劃”,既來自於當時德軍攻勢處於最狂烈時期,也來自於時任日本駐蘇大使大島發來的電報,“有可能在嚴冬到來之前,攻佔莫斯科”。當時日本就“歐洲戰局前途如何”的問題進一步研究“國策”時,最終得出的結論是,“雖然德蘇、德英戰爭都將成為長期戰爭,但毫無疑問德國仍將佔優勢。”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q+ T4 T% {- q4 M. `
公仔箱論壇) f' e0 H6 I: M
9 n5 J' J# D) \0 d" f! }5.39.217.77正是包括以上在內的種種因素綜合下,日本最終放手一搏,1941年12月7日派出訓練已久的海軍聯合艦隊,偷襲美國海軍基地珍珠港。由此,中國在獨自抗擊日本軍國主義長達10年之久後,與美、英、蘇結為同盟國,並由當時蔣介石國民政府正式向日本宣戰。也由於此,中國成為二戰反法西斯戰場的東方主戰場。tvb now,tvbnow,bttvb* m m8 w7 v" L
" }) ^* ]0 @' i, P0 x4 d+ R24 ]! i8 Q! P* B5 ^2 N
5.39.217.77: E. V% p+ q* P4 c
實際上,日本這個國家和民族,一直想“討巧”。5.39.217.77$ n+ Z6 Z( f. j9 W1 y0 f
) X% e) e) S" _7 g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7 c+ n, T0 l8 a- C; e$ M' B% h
早在一戰期間,日本趁德國、奧匈、土耳其等同盟國敗勢已定之機,宣佈加入以英國、法國、俄國等協約國陣營,並向同樣向德國、奧匈、土耳其等同盟國宣戰的中國“大打出手”,派兵侵佔中國的濟南,並全盤接受德國在山東所有權益。
/ L4 u4 X4 i6 O3 k/ l6 t* Htvb now,tvbnow,bttvb
- r1 a, `# v5 p1 }+ R5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b7 a' @% n# i' x9 {6 d: ~6 W然而,在二戰中,日本則再也沒有這種好“運氣”。就在1941年12月7日偷襲美國之前的12月4日,即在法西斯納粹德國軍隊已對蘇聯的克里姆林宮塔頂望眼在即,但由於天氣原因及朱可夫反包圍,德軍不得不完全停止進攻,12月8日,希特勒命令部隊從前線後撤。
# l' C+ X2 e% k( A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 now,tvbnow,bttvb+ m/ P- [0 q# w. M7 d
* q- Y* X+ C; H8 [( ^& P, ytvb now,tvbnow,bttvb當時的日本對於德國這一動向,毫無知情。1940年12月以軸心國軍事委員身份被派到歐洲戰場的日本海軍大將野村直邦戰後懊惱地寫道,“面臨著從莫斯科戰線敗退的德國軍事當局,擔心這一事態對德國國民及全軍士兵的士氣影響極大,所以禁止一切報導。甚至對於我們這些盟邦的使臣,也是保密的。由於這種原因,我們了解到這方面的詳細情況的時候,己經是日美開戰以後的事了。”
* H' X6 V _# R2 ^# A% A% A0 R$ z' W+ w% r
% _2 I: @. E& ]/ Y在盟國對軸心國宣戰的情況下,1942年1月1日,包括當時的中華民國在內的26個反對軸心國的同盟國家代表在華盛頓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組織正式成立。
1 V3 \$ h7 k" |4 z5.39.217.77公仔箱論壇1 a0 p) N9 ^5 r
5 B5 ]# x; W; I. X" y+ C) u1971年10月25日,在聯合國大會第1976次會議上,以76票贊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的情況下,通過了“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利,承認她的政府的代表為中國在聯合國組織的唯一合法代表”的決議。tvb now,tvbnow,bttvb$ K( o* }+ }$ }4 [1 l3 M+ w$ T
, R- |/ V, K5 a* A" A" f) y7 i( H
3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a; I( Q& t, F( X. Q# s; S* w5 J
公仔箱論壇, L8 E) P0 r% ]) L
綜上,中國于2015年9月3日舉行中國抗戰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勝利七十週年系列紀念活動,理直氣壯、心懷坦蕩;而作為聯合國最高行政長官的潘基文秘書長出席中國閱兵式,更是無可非議。事實上,已有49個國家的元首、政府首腦及高級官員和10個國際組織出席9月3日的中國抗戰閱兵式。- B' q* Q9 {, z" e9 z
: n" `2 B6 U8 q; Z k
0 t" O; f# g5 H R5.39.217.77反觀日本現在針對中國閱兵種種歇斯底里的言行,如日本常駐聯合國代表對潘基文出席“9•3”閱兵表示“有損聯合國中立立場”、以少交聯合國會費相要挾和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稱潘基文出席“9•3”閱兵“不應該是在特定的過往上浪費精力”等等,令人堪憂。70年前,日本徹底輸掉了戰爭;70年後的今天,日本種種歇斯底里的言行表明,日本將徹底輸掉良知。5.39.217.776 W6 s1 U$ Q2 ^0 @7 m" |#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 |, E8 C. M! `( q$ \2 M( f
tvb now,tvbnow,bttvb' P0 M, K' v/ r# J
如果再聯繫日本近年來的種種反常行為,如設立《特定秘密保護法案》、創設“國家安全保障會議”機制、修改新“武器出口三原則”,安倍放言要建立“強大的日本”、“‘新日本人’與他們的父輩和祖父輩一樣對世界有所貢獻”,以及不顧民意強行通過包括“解禁集體自衛權”在內的“新安保法案”,等等一系列反常表現,日本到底意欲何為,則更堪憂。
. J: t. r; z5 ^2 btvb now,tvbnow,bttvb
1 w5 ] w; N6 ~: r2 c5.39.217.778 x1 P5 e2 Q X6 W! a9 H- c! s
時至今日,曾任美國駐日本佔領軍司令的麥克阿瑟曾對日本有一句著名的評價,“日本(這個國家和民族)精神年齡只有12歲”,仍言猶在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