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癲癇的發病率佔人口的0.5%至1%,當中20%個案不能單靠藥物控制,可考慮以手術治療。以顳葉癲癇為例,如能準確偵測病灶位置並以手術切除,治愈率高達70%至80%,餘下20%病人用藥份量亦可大大減少。
. i: I* Z. S) F& |/ W" Atvb now,tvbnow,bttvb
* j. {7 k5 t9 s$ S N" C# f; ]癲癇手術的成功先決條件,是甄選出合適的個案,並成功確定病灶位置。醫生會用磁力共振等影像掃描來檢測腦內是否有腫瘤或其他病變,接着便會安排腦電波檢查及24小時腦波錄影監察檢查,來確定癲癇發作的形態及異常腦電波的源頭。2 X/ C4 I: |. a0 ~8 g* N# d
2 \& P N" \' a- a0 p; _/ i公仔箱論壇必要時可植入腦膜下及深部電極來偵測腦內的位置,更先進的則有正子放射斷層掃描(PET)和單光子斷層掃描(SPECT),可顯示出各區域的代謝活動和血流:在沒有發作時病灶的代謝和血流一般會較正常低,而在發作之後的掃描,則會顯示出兩者在病灶區內增加。
0 L6 K( r' V7 k) X; N6 e公仔箱論壇: M; q8 s* r+ M/ u7 ]" l! T E
手術大致可分為3類:5.39.217.77- G( M$ }/ z# _' c! F! x, w9 m
公仔箱論壇1 \( y8 `% p& F: I& M8 Y; ~
1)切除性手術。如能成功偵測到引致異常腦電波的源頭,例如腫瘤、海綿狀畸形血管或顳葉內側硬化,可直接切除病變。假如沒有結構性的病變,但如能證實源頭來自顳葉,而癲癇症狀亦吻合的話,亦可考慮將顳葉切除。9 ^! a$ |' S+ n! K; O1 U" p: Y
5 V; o7 d0 J) `$ B$ Y2)分隔手術。包括胼胝體切開術及多處軟膜下橫切術,原理是阻止異常腦電波擴散到其他的位置,從而減少發作的程度和範圍。胼胝體是連結左右兩邊大腦的神經纖維,當癲癇從一邊的大腦發生時,會經過胼胝體傳至另一邊, 造成全身性癲癇發作。將胼胝體切開後,異常的電波便不會傳至整個腦部造成「大發作」,防止病人全身抽搐或跌倒。tvb now,tvbnow,bttvb' U% w3 ]( i8 k- [" V" J P3 b) f
# a7 Z# i1 K- B5 T" g# I) }9 H#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3)神經調控手術。其中以迷走神經刺激術效果最受肯定,適用於頑固型癲癇而無明確病灶,或病人不適合接受開腦手術。方法是在左頸動脈旁的迷走神經線上植上電極,再連接植於左胸前的起搏器,透過電流刺激迷走神經抑制癲癇發作。大部分病人可減少發作次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