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策程式不「環保」 添堵1 j- G7 U1 d, A& [
6 i) A2 ?4 Q% g) ]: ~tvb now,tvbnow,bttvb杭州官方認為,垃圾焚燒項目的選址,綜合考慮了地理環境、城市規劃等因素,以及對周邊交通、市民生活的影響,並承諾採用國際最先進的設施設備。但是,居民擔心有害物質會影響空氣、水源和土壤,並對自身健康產生危害。衝突之所以出現,是因為官方強調的科學決策與民眾要求的民主決策,產生矛盾。具體來說,一個正確的項目沒有走正確的程式,一個科學的項目沒有行使科學的民主。
5 i5 X0 u1 }5 e2 ^5 V! ]5.39.217.77: ?0 i# |4 A* [' @/ {
當地民眾的反對,多少有些「鄰避效應」的考量,即不希望將存在潛在危害的項目建在自家附近。儘管政府部門一再強調垃圾焚燒項目技術很成熟,但很多人對這個項目的安全程度有懷疑、沒信心。這種擔憂不是民眾的錯,而是官方沒將項目的科學性、安全性給民眾說清楚。如果地方政府不反思自身責任,將決策程式失當造成的問題歸咎於民眾,這在客觀上會給民眾原本不滿的情緒更加添堵。tvb now,tvbnow,bttvb" A$ i, x! x3 R8 }* g( A
tvb now,tvbnow,bttvb5 B+ p7 {( g9 C6 v
用正確的程式辦正確的事,是避免政府決策遭遇不必要衝突的重要路徑,也是中國現階段許多重大建設項目屢遭民眾反對的最大教訓。很多地方政府決策的項目,官方認為很科學、很安全,但民眾心裏沒底;官員承諾不會在民眾不理解、不支持的情況下開工,但民眾得到的是動工消息。在重大建設項目上,幾乎所有衝突的本質,都是決策程式與越來越強烈的民眾參與訴求之間的矛盾顯現。
0 _- X4 e7 a# \+ F/ c- F- u. d6 btvb now,tvbnow,bttvb
) c% H1 T) E6 {" t5.39.217.77一個垃圾處理專案,還沒開工就先收穫滿地的「情緒垃圾」,這不一定是項目本身不環保,而是決策程式不「環保」。權力部門在做決策之前,非但不能漠視反對的聲音,反而應將反對的聲音放得大些,這樣才會將潛在的衝突減到最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