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听闻美国石油公司总裁阿曼德·哈默(Armand Hammer)访问中国时将中国画家陈逸飞的作品《故乡的回忆》送给了邓小平。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画面:一个外国人为什么选择给中国领导人送中国“土产”作为见面礼,但正是这一次中国人才眞正知道了这个坐落在苏州边上一个“默默无闻”的水乡──周庄。 上世纪80年代初,居住在北京的苏州画家杨明义偕刚回国的陈逸飞走进周庄,当时的周庄,惟一有点现代气息的建筑便是那幢水泥材质的邮电局,陈逸飞与杨明义便爬上邮电局平坦的屋顶,挥笔每一寸教画家感动的画面。 5.39.217.77: W" P& U, W; L. k3 o' |$ S( k
过半的“周庄人”都不是当地人
; H) P4 a9 V6 d5.39.217.77 等到我终于前往周庄,周庄已经是“江南六镇”中最负盛名的水乡。由于寒假没有回家,我便与友人相约周庄“做”一晚水乡人家。这时,虽然不少人对旅游开发后的周庄颇有微词,却始终不影响我的“周庄印象”。
1 F7 n1 l+ X* l$ J# t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寒夜刚过去,周庄的清晨还是一片氤氲渺渺。 |
3 O- F: ]9 }8 Mtvb now,tvbnow,bttvb 窗外飘起了小雪,下车后,一直到入住贞固堂,简直不敢相信眼前那“高墙花窗、粉墙黛瓦”的水乡民居,与白雪皑皑的“朦胧”天色,染开像一卷江南墨画。
+ A2 K8 a6 v+ i+ _/ N9 q+ W3 }公仔箱論壇 居住的地方——贞固堂位于太平桥堍,面街临河,是一座内外建筑风格、家具陈设古色古香的老宅院。贞固堂,又称沈体兰故居,是著名爱国教育家沈体兰先生年幼时的寓所。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e! G& t' h$ N. m* D
晚饭以后,向老板了解才知道现在过半的“周庄人”都不是当地人。大家聚居镇里只为了谋生。我去的那天刚巧除夕在即,镇里的“周庄人”早已回乡过年。难怪一路上走来,看见在店铺内售卖的周庄特产“万三猪蹄”还多过来往的人。
& L/ B$ Q5 g1 v5 C7 c6 J+ J公仔箱論壇 夜间的周庄,没几个人与我们擦肩而过。从一些旅游指示牌上知道全镇保存了大多是明清时期修建的雕砖门楼。白天开放游人参观的古老宅院一到晚上就高门深锁:著名的“沈厅”是明代江南第一富豪沈万三后裔的住宅。站在这里,让人想象一墙之隔里有规模宏伟的江南建筑群;“张厅”则为明代徐达之弟徐逵后裔所建,清初时易手张姓人家,而俗称“张厅”。厅内还保留着“轿从前门进,船从家中过”这样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江南。
9 M) q4 Y6 C6 k7 k镇为泽国 四面环水
& _9 b) X0 I6 K- D( g& i( ]tvb now,tvbnow,bttvb | 周庄的由来,据说可以追溯到北宋年间周郎把家业捐赠当地全福寺为寺,始称“周庄”。 |
; A1 r2 \7 ~0 H/ mtvb now,tvbnow,bttvb 第二天大清早,轻舟摇、桨人唱起了吴侬软语。随着小舟的路线,我们好像坐在“河道中”观看着两岸民居临河而居,亲身体会到“镇为泽国,四面环水”的水乡乐趣。
& i' [, B! b5 N9 w5.39.217.77 至今,河上还保存着不同时代所建造的古石桥,其中建于元代的富安桥,是江南目前硕果仅存的桥楼建筑。
, v! l7 p/ B( ]9 C/ j5.39.217.77 舟桨摇摇摇,眼前再出现一座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双桥,由一座石拱桥和一座石梁桥横跨于两条河上。桥下碧波荡漾,映照出“桥洞”一圆一方。上岸以后,我回眸小小周庄数十桥,仿佛已走过历史兴衰九百年。 9 f' R( @3 N$ l. F7 O
回到贞固堂准备离去之时,看见门前陆续坐了十来个学生模样的孩子在写生。想起当年陈逸飞曾在这里写生作画,也为周庄带来了“写生文化”……
( Q* n* A: Q" h i2 N5 K4 F公仔箱論壇 突然一阵喧闹声划破了水乡的宁静。导游们举起手中的旗子在讲解,人潮又开始涌现。
! f5 U2 M% o4 D$ R( H( l: ptvb now,tvbnow,bttvb西塘镇:生活着的水乡古镇
" W! i( N) G& g公仔箱論壇 一周后,我们从太湖返程上海的路上,在“江南六镇”之西塘落脚。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的西塘,规模和名气都不如周庄大。但是,它却有着周庄没有的古朴民风和水乡氛围。在西塘镇内大部分的居民依然生活在古镇里,所以,少有得被游人称为“生活着的水乡古镇”。
5 j0 C9 y' ?- v& Ftvb now,tvbnow,bttvb |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西塘。 |
% I7 \2 u& `2 {1 Y1 t v5.39.217.77 在江南,许多“以水为乡”的城镇都经历过成为一座大集镇,如窑业、米市、丝绸业、手工制造业等各种行业,西塘也不例外。现在从西塘街道、弄堂的取名所得,有米行埭、灯烛街、油车弄、柴炭弄、石皮弄等数十个称号,这些在今天看似“莫名其妙”的名字正是体现了西塘过去的贸易繁荣和弄堂建筑的水乡特色。 : O* o0 c6 Q9 |) I X% V
现在,我们看到无论是弄堂小径还是房屋之间的空隙距离,已是“人稠地少”的水乡给予的最大宽容。120多条长长的深窄弄堂,形成了抬头到处“一线天”的奇观。在西塘的弄堂中名气最响要数石皮弄,它是一条夹缝在两座高大老宅下的狭道,长不过68米,宽不到1米。我走进石皮弄里,阴天让人不见一丝阳光,甚至阴郁地让人压抑。 ! z: }# f3 t d* U0 U: |( N7 U
西塘著名的廊棚都建筑在河道两岸和街道两侧,清一色的黑瓦盖顶、高低错落有致。下午,天空骤然下起了倾盆大雨。我们从桥头上快步跑进廊棚避雨,廊棚里又是另一番景象:当地老人悠哉游哉地坐在廊棚下聊天下棋,妇女们忙碌着编织毛衣、烧饭做菜,三两个游人在这里拍照摄影,甚至还有一些摊贩们干脆在此设摊兜售土特产。
! L W4 A: p+ a# [" u: \5.39.217.77 在廊棚里,我看着那廊檐口滴滴嗒嗒一道一道长长的雨帘,自然天成。雨天下的西塘民居乍看如赋新装,呈黑白灰数种顔色、幽暗分明:这些看来“似曾相识”的画面,让我不经意地联想到中国水墨画与江南水乡之关系——是中国古代文人根据江南山水之美开创了水墨画派,还是这仅仅是两者的审美情愫,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