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人生」本來就是動詞

很多人只記得換工作,卻忘了換腦袋。所以無論換了多少份工作,最後的結果都差不多:嫌主管不好,同事太機車,全辦公室只有自己最忙碌,這樣的人如果能夠仔細觀察,可能會發現,全辦公室最討人厭的,其實就是自己。只想準時上班,準時下班,準時睡覺,每天堅持按照自己厭惡的規律、不願意改變的人,多麼令人不快! 不滿意自己生活狀態的人,常常會有現實無法改變的錯覺。不敢行動,不敢面對改變,卻回過頭來說服自己:「其實這樣的人生也很不錯。」久而久之,就會變成沒有生命力的人。 但是《深山裡的奇蹟雞蛋拌飯店~小光的蛋》的主角村田二郎是眾人眼中的「傻瓜」,為了讓更多人知道故鄉的美好、想到更多人吃到新鮮美味的食物露出的驚喜笑容,不惜抵押父親辛苦創立的養雞場進行他的家鄉振興計畫,只為讓更多的人吃到真正有滋有味的雞蛋。 另一位日本作家三浦紫苑原著小說「哪啊哪啊~神去村」改編的電影「Wood Job!」,裡面那個大學考試落榜,整天渾渾噩噩,只想著交女友的十八歲東京高中畢業生平野勇氣也是這樣。想重考又懶得去補習班待一年,忽然被女友甩了以後無所事事,偶然看到伐林業招募見習生的廣告,只因為被廣告單上的美女吸引而去報名,一個過去從來對於自然沒有感情的年輕人,到三重縣深山裡的「神去村」,開始做夢也沒想過的伐木生活,一年的見習期間期滿後,發現原來已經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從此決定留在山裡當伐木工。 真實生活中,我的身邊也充滿了這樣的人。比如說我的緬語老師歐克爾是英國人,如今已經八十歲了,大學時代原本在牛津大學念古典希臘文學,畢業以後適逢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沒幾年,念古典文學的要找工作非常難,他最後找到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當時的老師說:
$ Y2 p. v. H+ g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沒辦法,我們只缺緬語的受訓生,你來不來?」
% f1 _+ U1 h# H; T+ @8 H' b$ h就這樣,年輕的歐克爾,就在因為找不到其他出路的情況下,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情下,誤打誤撞進入了緬語的世界,嚴格說來是個意外,卻因此開啟了一扇他五十年來無怨無悔的異文化之旅。 「與其說是我選擇了緬語,還不如說是緬語選擇了我。」年屆八十的歐克爾老師,常常這樣告訴學生們。 我的好友賴瑞,是美國波士頓大學英語系的系主任,他專供西印度群島文學。從小生長在紐約的他,大學主修的是古典希臘文學,專攻「荷馬」,1971年的時候正在耶魯大學寫比較文學的論文,在圖書館大量閱讀的時候,意外發現加勒比海原來也有具可看性的文學作品,他說當時的感覺就像「第一次發現貝多芬竟然有寫四重奏同樣興奮」,因緣際會一腳踏進前所未聞的加勒比海文學研究,也因此成為這個領域世界權威。 或許這也是為什麼,我特別認同跟我同年齡的美國作家唐.米勒(Donald Miller)寫了一本叫做「把人生變動詞:用行為改寫你的生命故事(A Million Miles Thousand Years])的書,還有日本暢銷書作者石黑謙吾(他也是《再見了,可魯》的作者)的「七個動詞,就能改變人生」,提醒我們往往花了太多的時間在猶豫不絕、躊躇舉足不前,而忘記了簡單行動的重要。 我相信行動可以轉換思維,甚至改變命運,否則我的歐克爾老師不會陰錯陽差成為世界級的緬語權威,在他的身上,我清楚看到行動的力量。 工作不是一條直線,人生本來就是動詞,用行動翻轉人生,其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不得了。即使是一個意外的人生叉路,選擇了一個行動,也可能開啟全新的道路。 當然,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到深山去養雞,我曾經問一位公務員朋友:「你是怎麼在你的工作環境下保持自己行動的力量?」 出乎意外的,他告訴我一段被稱為二十世紀三大詩人之一的里爾克(Rilke)的《給青年詩人的信》:5.39.217.77& M2 x) n) b: n8 ]
「如果生活在你看來乏善可陳,請不要責備生活,而應該責備自己。tvb now,tvbnow,bttvb  R8 E7 o2 N* \2 m
你要承認自己沒有足夠的詩意逗引招來絢爛華麗。」
如果說臉書或社群網站是我們希望別人看到的自己,那麼工作就是我們的真實面,大多人都誤以為自己是有趣的人,只是被工作耽誤了。其實不能在工作中有趣的人,真實人生中一定也不有趣。里爾克說的「詩意」,其實就是石黑謙吾提出的七個動詞:「衝撞、劃分、開啟、跌倒、締結、分離、笑」,因為人生就是一場行動劇,沒有行動的人生,就沒有可看的情節。 在森澤明夫故事當中,我們再次印証了人生這件事。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