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吾土吾情2018-02-26醮•有期

 ,  描述: 【節目頻道】:香港電台電視節目部
【節目名稱】:吾土吾情2018-02-26醮•有期
【節目頻道】:香港電台電視節目部【節目簡介】:香港承傳著中國的傳統文化,同時因它在地理、歷史上的特殊位置和角色,百多年來,香港既是中國人前往外地的重要中轉站,亦是他們落地生根的新家園。來自五湖四海、不同種族和國籍的人士均匯聚於此,不同文化、風俗和技藝在這裏得以傳承、演化、融合,令這片彈丸之地,流傳著豐富的文化遺產。隨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行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生效,非物質文化遺產(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這概念亦愈趨普及,本土對文化遺產的保育亦逐漸重視。

本節目希望立體地呈現香港的本土文化特色,令大眾對各項文化有更透徹的了解,加強對瀕危的本土文化的保育意識;同時文化在不同社區落地生根,既產生多樣的社會意義,亦是人與人之間凝聚力的來源;再者,具體地呈現文化承傳對社會,甚至社區所造成的正面力量,更是現代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元素。

【節目時間】:18:30 -19:00
【檔案名稱】:吾土吾情2018-02-26醮•有期
【本集內容】:醮的意思是祭神,《廣雅》:「醮,祭也。」;另根據《說文解字》:「醮,冠娶福祭。」,故醮亦有祈福慶賀之意。
香港的醮會主要分太平清醮和安龍清醮兩種,安龍清醮多見於客家社區,本地村(圍頭村)則多數做太平清醮。地區打醮都是有周期的,最短的要一年一次,像長洲;而相隔最長的就有上水鄉太平清醮,六十年才一次;其中以十年一次的為多。

在宗教上,人們可憑打醮而「清潔」地方,更新整個宇宙,使之能有一個新開始,讓人努力生活下去;在社會上,醮會則因為要很多年才舉辦一次,鄉民能久別見面,醮會便成為一處非常難得的社會場合,可以延續鄉情。

有關香港打醮的歷史,由於缺乏資料,難以追尋始於何時,惟大部份村落的醮會,都跟村內的主要廟宇相關,例如從錦田《鄧氏族譜》可以知道,錦田在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首辦太平清醮,其原因之一就是周王二公書院。

香港的醮會一般都是道教法會,當中又由源自天師府的正一派喃嘸主持為多。來自深圳寶安縣沙井村廣生堂的陳鈞師傳,自其先祖至他這一代,已七代做喃嘸,而他的身影亦常見於新界各大鄉村醮會之中。

不少香港的太平清醮都有上百年的歷史,像屯門鄉忠義堂打醮始於1816年,至今已經歷了二百多年。在上一輩村民的口授身教下,屯門鄉內不少年輕村民都視打醮是他們圍村文化的根,認為有必要延續下去。在2016年屯門鄉忠義堂太平清醮期間負責侍奉神靈的頭名緣首陶騰樞便身體力行,盡力在醮會中體現維護傳統文化的精神。
【城通網盤】https://u13572400.pipipan.com/fs/13572400-239318681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