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就是這樣的,當愛上一間餐廳,就像搵到一個新竇,時常去也不會厭倦,直至有一天問自己為什麼這麼多次還未厭,是否沒有其他選擇?又有時候,去得太多了,吸引力忽然間消失於無形,就像電腦洗版,將名字刪除。
, j* D! v8 t0 X" a3 j! z就像我,四十多年前剛結婚,家在美孚新邨。那時候曾試過一連七個星期天也會與七哥一家去深井裕記,主要是吃燒鵝,每人一碗瀨粉,再加一碟菜,沒叫其他。有一次試過在裕記吃午飯,意猶未盡,打包一隻燒鵝,然後到我家打麻雀,第二隻燒鵝便成為晚飯的主菜,隔了幾小時的燒鵝,質素當然是差得遠。當大家開始食膩了,有時候會問是否真的沒有其他地方好去?於是第八個星期刻意不再去裕記。人常常會見異思遷,之後竟然幾十年也沒有再去,到隔了三十幾年才再去一試,好像味道也不同了。可能是我們沒有與時並進,還是記着四十多年前的味道。tvb now,tvbnow,bttvb( \ v4 I. D; ^4 [
不再去裕記之後,便開車到更遠的地方,到流浮山吃蠔和其他海鮮。
( U' ?/ X* S" f. c% m' utvb now,tvbnow,bttvb吃蠔美地5.39.217.77+ H& A0 b( Q7 H7 E
如沒有記錯,那間常光顧的酒家叫裕和隆,地方大,門前可泊車,每次必吃酥炸生蠔及薑葱蠔煲。酥炸生蠔的脆漿非常鬆化,蠔很肥美,好吃得很,是其他酒樓不能媲美的。除了蠔,也會要白灼蝦和蒸魚,吃得不亦樂乎。七十年代沒有高速公路,我們這班貪吃的人從港島到流浮山,雖然路途遙遠,但為了吃一餐好的,遠一點也不覺得辛苦。已記不起到流浮山有多少次,只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尾香港有移民潮,裕和隆的老細亦移民到多倫多,在當地也開了一間同名的酒家,但聲勢遠不如在香港。8 k' U$ Z) } n" R: Q
十多年前常到鴨脷洲,雖然主要是買海鮮回家,但多數也會買海鮮到市政大樓樓上熟食檔吃午飯。市政大樓熟食檔大約有八九間,最喜歡的是位於中間的耀記。耀記只做到5時,晚上便由另一夥人處理。當時的老闆姓馬,非常好人,從不介意我腌臢。我怕他們的油用來煎炸海鮮太多次,會不健康,於是買一樽獅球嘜合興花生油放在店子,用來煎魚或蒸魚灒油,也給他一支豉油用來蒸魚。對海魚從不厭倦。曾在鴨脷洲買到又靚又抵吃的魚拿到耀記來煮,有金邊方脷、大馬友、游水迷你紅衫魚,還有老師喜愛的細魚油栗,也買過假白飯魚呢!
/ X2 S2 Z$ Y# ?) J; O" D. Q& I5.39.217.77抵吃午餐
+ p3 b6 p+ x) j4 u- a- }已有多年沒去鴨脷洲,但自從一個月前去碰運氣買海鮮,已連續幾星期去鴨脷洲街市。除了買得開心,也吃了幾餐既好食又抵吃的午飯,但不是去耀記,而是到鴨脷洲大街的海港食家。曾有朋友介紹到海港食煎青根及蒸肉餅,於是與大師公在一個多月前先到海港吃午飯,然後才到街市買魚。如你是一個魚癡,又不介意地方簡陋,那你應該在午飯時間到海港。這間叫好又叫座的餐廳是鴨脷洲老街坊喜歡光顧的餐廳,午飯及晚飯也是坐滿的。但我首先要講清楚,在這裏介紹海港只是因為他們午飯時候供應的雜魚,無論是煎或蒸,真的是好吃又抵吃。試過其他食物,不單是廚藝一般,還有味精也用得太慷慨了。
1 _* f8 m8 D- u7 M2 l: K$ Vtvb now,tvbnow,bttvb歐老闆年過70,但精力充沛,買魚絕不求其,一日數次到鴨脷洲及香港仔街市,先買菜煲例湯,然後在不同時間到不同魚檔買海魚仔。兩星期前曾到海港,問歐老闆當日去街市多少趟,他輕鬆地說7次!這幾星期到海港吃了3次午飯,大師公多數是吃蒸魚,有鹽水蒸青根、清蒸石斑仔、蒸烏絲等,吃得他不亦樂乎。我多數是吃煎青根,一碟兩條,煎得很香脆,相信是半煎炸。有一個星期日的晚上,大師公實在太想念他們的蒸魚仔,於是開車到鴨脷洲。除了蒸魚仔是一貫的好,但肉碎蒸蛋及罐頭鯪魚煮油麥菜等家庭小菜便不值一提。很奇怪,他們的例湯寫明是無味精,但不明白為什麼其他菜也不這樣做?海港食家,鴨脷洲大街71號,電話:2552 6463。( O# ~# E# T! j; P! `% i
" I3 A4 f$ C0 _% R
, @8 y2 b0 L+ P3 {. i
2 O; A+ Q. y# y: L$ e& w, M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 e- F2 R& j( e6 {' t }- F公仔箱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