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长处”——可以给它加一个前提:“在不损害全局利益的前提下”。这句话的逻辑应该没有解释的必要吧?
可以说,面对全联盟任何一个对位者,姚明都处于优势地位。然而,近三个赛季以来,有一个相当明显的趋势是这个优势在下降——
06-07赛季,姚明平均每48分钟个人效率值为28.9, 并且只让对位者得到11.9, 净胜17.0;
07-08赛季,姚明平均每48分钟个人效率值为25.6, 并且只让对位者得到14.6, 净胜11.0;
08-09赛季,姚明平均每48分钟个人效率值为24.8, 并且让对位者得到18.7, 净胜6.1.
就全队而言,在
06-07赛季姚明出场时间只有41%的情况下,全队中锋位置上的对位值为20.5对15.7, 净胜4.8, 居五个位置榜首;
07-08赛季姚明出场时间只有52%, 全队中锋位置上的对位值为20.5对16.2, 净胜4.3, 依然居五个位置榜首(而且优势较06-07赛季更加明显);
08-09赛季至今姚明出场时间占67%, 全队中锋位置上平均依然取得20.3的效率值然而也让对手得到19.2, 仅净胜1.1(榜首的小前锋为2.2).
在上面这些枯燥的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下面几点结论:
1. 姚明个人效率值逐年下降,而在防守上对对位者的限制也逐年下降;
2. 在进攻端,本赛季中锋位置上姚明的替补效率值有大幅度的跳水(从06-07赛季的14.7, 07-08赛季的15.0到本赛季的11.2),而在防守端也有明显的滑落(18.3, 17.9, 20.2)——对位值的变化是触目惊心的: -3.6, -2.9, -9.0;
3. 从第2点可以不严格地推理出“现在火箭队在中锋位置上比以往更加依赖姚明”这个结论(其实从07-08赛季五个位置的对位值上中锋位置遥遥领先即可看出这一点)——这与姚明个人对位效率值严重下降这一事实相对比,有没有很奇怪的感觉?
我们暂且不讨论为什么姚明以及替补中锋位置上的对位值会有这么大的滑落,只讨论一个问题:怎样更有效地使用姚明?这是几年来火箭队一个永恒的话题。对于进攻端,一个主要的争议在于“先用”还是“后用”:考虑到姚明的体力因素,不可能要求他每场球都从第一节到第四节保持在很高的竞技水准上(偏离统计平均值太多的情况不予讨论,下同)。当然还有“不用派”——他们的观点用冠冕堂皇一点儿的话来说就是“只要姚明在场上就是一个巨大的威慑力”。
NBA中最了解姚明的教练Jeff van Gundy对姚明什么情况会退化成一个普通球员有明确的概念,而上赛季火箭队最终对姚明在进攻端位置反复试验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那就是让姚明回到低位并努力让姚明得到球。
有三点理由支持“先用派”:体力、裁判和犯规麻烦——
首先,对体力相对更差的人来说,体力下降在个人表现的变化上体现得更明显;无论肉搏要位还是折返跑,都是消耗体力的行为,恢复体力、让球员在比赛末段还有能量的最有效方法不是减少肉搏和攻击,而是轮换休息。
其次,期望姚明在第四节尤其是最后几分钟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的朋友们,请充分考虑裁判的判罚习惯乃至这个联盟的商业与娱乐本质,而且姚明过去几年在第四节以及关键时刻的表现已经很对得起他的身份,另外,“我们本来不该有那么多关键时刻”。
最后,六犯离场规则理论上是人人平等的,先打姚明对对方内线的杀伤效果正如05季后赛对小牛第二场以及对凯尔特人的这一场,反之不先打内线的后果可以用上赛季输给灰熊的比赛里看到。
在大多数的比赛中,进攻端先从内线姚明的攻击着手,有很多的好处:
1. 这是全队先发队员中效率值最高净胜最多的球员,因此这样有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开局(“连续打不中怎么办”——再强调一次,非常规情况本文不予讨论);
2. 内线打开能吸引对方外线的防守注意力,为外线创造更多的空间(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但是我个人依然认为内线是根本);
3. 内线攻击如能制造对手的犯规,一方面能有利于外线队员的突破,另一方面能在防守端更好地保护姚明,使姚明在关键时刻能留在场上。
这场球火箭队开场是怎么展开进攻的呢?姚明包办了前6分,投篮命中率2/2, 罚球2/2, 造成Perkins犯规一次,然后Wafer接到姚明助攻投进3分。
(一)
姚明进攻案例一
我们来看第一节进行到还有8:08时开始的这次进攻,当时比分4-9, 凯尔特人依靠Pierce的两个3分取得领先,火箭队上一次进攻Scola篮下获得机会然而被盖帽——火箭队没有因为对方的高命中率而急躁,而是耐心地寻求把球给姚明的机会。值得一提的是,前两次找姚明的进攻都是简单的推进落位后翼侧吊传,没有被绕前,也不需要强弱侧转移,只是要位单打而已。这次呢?
进攻方:1号位Alston, 2号位Wafer, 3号位Artest, 4号位Scola, 5号位姚明;
防守方:1号位Rondo, 2号位R. Allen, 3号位Pierce, 4号位Garnett, 5号位Perkins.
姚明进攻案例一·图1
图1: Alston高位控球,与底角的Artest和牛角位的Scola形成火箭式三角,然而这次并没有执行上赛季中后期很流行的进攻第一阶段战术,而是Artest往低位移动同时Scola离开强侧;
姚明进攻案例一·图2
图2: Artest遭到Pierce的绕前,这正好让他更方便地往篮下移动为姚明做底线掩护(这种战术因为马刺常用来给Duncan创造接球机会而命名为Spurs战术,作为一个有效的破绕前武器,以往在火箭队中常由4号位尤其是Hayes执行横向的掩护,强壮的三号位也具备执行此战术的条件,而且显然也不必局限于姚明被绕前的进攻态势——请参考syh的文章http://bbs.hoopchina.com/255264.html和christann的文章http://bbs.hoopchina.com/476373.html以及后者23楼以下goatie的分析);
姚明进攻案例一·图3
图3: Perkins试图阻止姚明到强侧接球,然而Artest继续实施掩护,姚明心领神会,强行从Pierce和Artest间挤过,我们可以看到上一图中试图协防内线的Garnett被Scola拉开少许;
姚明进攻案例一·图4
图4: Alston吊传姚明后离开强侧带走Rondo, 同时Artest拉开到三分线外(从图象上看可以说是被三个壮汉撞飞),姚明得球单打命中,Pierce试图包夹为时已晚;
姚明进攻案例一·图5
图5: 这时姚明单打时的局面——只要形成这种局面,从统计的意义上看,可以说战术已经成功,从另一方面看,凯尔特人的5名防守队员并没有失去位置,对内线和“中投圈”的保护相当不错,可惜他们遇到的是姚明。
这个案例的关键在于Artest对姚明作的横向底线掩护质量很高,而且参与攻防的四个人都很强壮,空间狭小,只要传球时机恰好,就能杜绝了其他队员短期协防阻滞姚明要位的可能。
(二)
姚明进攻案例二
接下来请看第一节还有6:53开始的这次进攻,当时比分6:13, 上一次进攻是Artest单挑Pierce带球撞人,而凯尔特人连续两次进攻得分。
进攻方:1号位Brooks, 2号位Alston, 3号位Wafer, 4号位Scola, 5号位姚明;
防守方:1号位Rondo, 2号位R. Allen, 3号位Pierce, 4号位Garnett, 5号位Perkins.
姚明进攻案例二·图1
图1. 熟悉的火箭式三角(姚明落在双人弱边的低位,可参考Throngil的文章http://bbs.hoopchina.com/277517.html):Alston传球牛角位的Scola后切往篮下为Brooks作向下掩护,Brooks上提至高位三分线外——这是典型的普林斯顿进攻跑位方式(虽然不像是剪刀切),对方明智地采取了换防(Rondo与R. Allen);
姚明进攻案例二·图2
图2. Alston没有获得篮下的空档,往强侧底角跑位,高位轴Scola手递手传球给外线的Brooks, 自动形成对球掩护的态势,可看到此时R. Allen并没有完全获得防守Brooks的有利位置;
姚明进攻案例二·图3
图3. Scola对Brooks作高位对球掩护,后者迅速把球转移到弱侧外线的Wafer, 可看到直到此时Perkins都没有获得任何绕到姚明身前的机会——在球没有过强弱侧分割线之前,绕前等于为姚明放空篮下;
姚明进攻案例二·图4
图4. Wafer吊传姚明,后者单打遇到Pierce协防,回传Wafer三分命中。
这个案例的关键在于强边进攻给防守造成一定的压力,致使球转移到弱边时局部形成2打2的态势,只要转移、要位和吊传的时机配合得当,对方就难以绕前,而强边防守队员也难以协防;对手的防守并没有出现大问题,他们对Alston与Brooks在高位轴Scola身前的交叉跑位防得很好,R. Allen在Brooks接受Scola掩护的时候也试图向边线迫使Brooks以延缓其面对弱侧的转移球,姚明持球进攻时防守阵型也不错。
三)
让姚明轻松地在低位得球形成1对1的机会,无论全队防守阵型保持得多么完好,都有可能遭到对手的杀伤——这一点在上半场比赛中已经多次得到验证。凯尔特人队适时改变了防守策略,除了上半场不时以Garnett代替中锋对姚明绕前外,下半场更是加强了包夹的强度。对此,火箭队应当如何应对,他们应对的效果怎样呢?
姚明进攻案例三
这是第三节进行到末段,在还有2:33结束时开始的一次进攻,当时双方处于反复拉锯当中,火箭队本节至此已有6次技术统计意义上的失误,凯尔特人进攻效率一般,比分为67:70. 上一次进攻中姚明两侧要位外线均寻找不到传球空间,最后以Brooks给内线姚明喂球失误告终。
进攻方:1号位Brooks, 2号位Alston, 3号位Wafer, 4号位Landry, 5号位姚明;
防守方:1号位Rondo, 2号位Pruitt, 3号位Pierce, 4号位Garnett, 5号位Davis.
姚明进攻案例三·图1
图1. 姚明在推进中为中路持球的Alston作掩护后切入内线试图在低位要位,Alston同时传球给姚明一侧边路的Brooks, 此时弱侧低位的Landry放弃往另一侧低位移动的意图转而提到上线,Garnett弃Landry而守在篮下准备协防;
姚明进攻案例三·图2
图2. 姚明在腰位要到位置,Davis顶防,在Garnett从外侧协防即将到位的瞬间Brooks果断传球给姚明;
姚明进攻案例三·图3
图3. 这个传球比较靠近底线,稍稍偏离篮下,Garnett包夹导致篮下空虚,弱侧Pierce一人看管Landry与Wafer难度很大,Landry空切篮下接到姚明传球轻松得分。
这个案例的关键在于姚明挡拆后要位、Alston的转移和Brooks的喂球时机很好,一旦姚明得到球,即使Garnett的协防也难以限制姚明,从图3可以看到姚明当时有两个明显的传球选择,直接传底角的Wafer也不错,比较理想的情况依然是传给Landry, 后者根据Pierce防守的情况从自己进攻、传底角Wafer以及回传圈顶Alston(Rondo已经有协防篮下的趋势)之间迅速作出判断。实战中Landry的攻击可说干脆利落。
对比案例一、二与案例三,可看出前两者火箭队基本上只存在一到两种较有把握的进攻机会——姚明的单打以及针对强侧外线协防的外传空位跳投,而后者姚明除了强行跳投(可参考第一节Garnett第一个低位单打Scola的跳投,姚明已经协防)外,存在传给空切者以及弱侧底角两个明显的机会,也就是说,当Alston拉开了Rondo从而使4打4的机会短暂出现的时候,如果对持球的姚明实行包夹,很可能出现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机会,这些机会都可以视作“无防守的”。
姚明进攻案例三·图4
然而,我们可以设想如果图2中Brooks传球不果断,一旦已经形成无球包夹的态势(如图4),可看出弱侧两名进攻队员根本没有得到传球直接攻击的可能性,此时需要回传圈顶重新组织、4号位队员横移接球、4号位队员或者姚明作对球掩护寻求变化,转入下一阶段,而进攻的第一阶段可以说失败了(这并不意味着整个进攻将会失败,但是既然出现了机会就应当抓住,这一点对手很值得我们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