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所谓志向者,乃是指一个人决定自己将来做什么样的事,要做什么样的人的愿望和决心。公仔箱論壇0 X4 P/ c* d- b, B+ u
我之于立志,有两方面的内涵:一是读书给自己立下目标,我读书要读到什么程度;二是做人也要给自己定下目标,做人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0 e, e3 A4 E9 P6 f0 k3 V' I8 W5.39.217.77 读书与吃饭一样,不可偏食,只要是感兴趣而又内容健康的书,拿来便读。虽则内容庞杂,然多读则视野开阔。“读书万卷,神交古人;中学西学,兼收并蓄。”,这是晚清四大权臣之一的左宗棠读书座右铭。他的意思是要自己广闻博取,在中国浩荡的历史长河中吸取养料;在传统文化中与古人思想的光辉交汇融合,经世致用研究古籍,与古人神交,与现实并轨。但同时对西学(西方文化)也不要排斥,力主学刁西方的科学技术,要善于拿来为我所用。左先生的治学思想,我是十分赞成的。
j% y/ J2 s& W6 S# O) Y) A 十九世纪中叶之后的清王朝,已经进入末世时期,社会动荡,内忧外患,战争频仍,铁与血的悲壮一幕幕上演。屈辱与抗争交织奏响着时代之音符。tvb now,tvbnow,bttvb% K2 ~' M3 ]/ T3 h0 y5 T3 n
左宗棠,生于乱世,建功立业于乱世,死于乱世。他的一生曲折复杂,历尽苍桑,引人瞩目。他是这样来评价自己的:“我一介书生,危疆重寄,义无可诿,唯有尽瘁图之,以求无负,其济则国家之幸,苍生之福,不济则一身当之而巳。”公仔箱論壇& k/ `5 G/ [" X# i
他以同时代的林则徐、魏源、贺熙龄、林福祥等人为师,主张“内修国强,外御敌国”。尤其对林则徐的仰慕更甚。他赞成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中的立场和态度,同情林的遭遇。他称林为“天人”,他的心曾追随林战斗在粤海,奔波于新疆和西南。1850年元旦刚过,左宗棠于湘江舟中高兴地见到了久慕的先生,两人促膝而坐,抚谈今昔,直至东方吐白,始各依依别去。他们谈到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谈到了国内人民的起义,还谈到了清朝政治、经济和军事。此次见面更加深了他对林则徐的敬仰。
9 c$ g. [4 m7 T! l6 ?4 |5.39.217.77 左宗棠过不惑之年而郁郁不得志,四十八岁仍为一介举人。历经数年终得朝庭赏识,官至督抚,任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直至官拜军机大臣,掌握清庭的军事大权。此后左宗棠方才得以舒展抱负,有了用武之地。2 e5 b' N$ p) t: n1 _1 X- l
最可称道的是,继林则徐之后,左宗棠不愧为那个时期在洋人面前腰杆子挺直了的一个人,绝非李鸿章之流可比。在此后的对法、对英作战中更加说明了这一点。左宗棠一生中最值得书写的便是力排众议、以浩然之民族大气收复沙俄盘据的新疆,使中国这一广袤的领土得以保全。" R9 I/ t. Z. t2 `
但我也认为,左宗棠虽满腹经纶,才情横溢,却也难以逃脱旧时大多数读书人的宿命。晚清末年,败象丛生,整个社会机体已然彻底腐烂,病入膏膏。林、左等人不思变革之道,而是秉承历代读书人忠君爱国的思想,为行将就木的清王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实在是令人为之叹息!亦可认为,这是林、左牢固的儒家传统观念的使然,令其不会如晚生后辈谭嗣同、刘光笫等,将自己的才干奉献于黎民苍生之福祉,中华帝国之再造。
$ l+ S# j- W; a# C) u$ W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然而,作为一个有经天彻地之才的儒将,他的学养、道德与人品,以及治学思想却是大可称道的。
6 [5 x: p; v- d “若读书不耐苦,则无所用心之人;境遇不耐苦,则无所成就之人”这是左宗棠从读书谈起,进而言起人身修养。突出了人生不能不耐得住劳苦的磨炼之深刻含意。
5 Q8 b8 r2 r% z( f$ F" s0 u/ ^5.39.217.77 古之成就大事者,大多避不开“艰苦”二字。正可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段脍炙人口的名言,千百年来,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走向成功的彼岸。古来想成就大事业的人,无一不是从艰难困苦中走出来的。艰苦的环境能激发志向远大之人树起比常人更为远大的目标。促使其勇于面对一切苦难,坚定自己的信心和决心,与生命抗争,从而成就一番大事伟业。中国有两部大书:《史记》和《资治通鉴》,都是有才气的人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境遇中编写的。看来,人受点打击,遇点困难,也未尝不是好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公仔箱論壇' P8 v% s4 v$ A2 F+ k8 n
左宗棠之所以能说出这番话,关键在于他把清苦淡泊看成是磨励人意志的最好环境,把这种环境看成通向未来成功,走向“圣人”的必由之路。当然,这种人也必须具备儒家所宣扬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修养与素质。tvb now,tvbnow,bttvb) \! O$ y4 z& Z7 m/ i
左宗棠还有有一句名言:“只要功夫有恒,不在迫使也。”恒者,从心从亘者,延续不断也。故此,恒乃指人心之持久不变。tvb now,tvbnow,bttvb, y4 B8 }. J0 P- _ G
“恒”在中国哲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孔子曾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立足于社会,四十岁能在是非面前不迷惑,五十岁就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顺从天命,而七十岁就能够随心所欲却不会超越道德规范。这里,孔子说的实际上是个人通过读书学习,道德和知识修养达到的境界,这是一种“圣人”的境界。正因为这是一种“圣人”的境界,所以要达到并非易事。学无止境,这就要求学而不倦,不断求索;没有生生不息的顽强毅力和孜孜以求的坚强精神,没有一种“一箪食,一瓢饮” 的恒功是达不到的。
) C( |( w" u% t(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学问学问,一个人的知识和本领不是生而得来的,而是通过“问”和勤学得来的。左宗棠在给儿子的家书中表达了同样的意思:“果能日日留心,则一日有一日之长进;事事留心,则一事有一事之长进。”然而,有意思的是,道理虽简单,可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这样去做呢。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除了在学校学到了一些知识,走上社会以后,似乎觉得不再需要学习了,上班也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做什么事都不留心,喜欢人云亦云,缺少独立思考,这种人怎么可能成为人才呢?
+ B g3 E8 R& H% N% V. U6 K 左宗棠在其《家书》中还言道:“读书能令人心旷神怡,聪明强固,盖义理悦心怡情之效也。”
! i* D; C% a: p M3 G+ v7 C. U 人们读一本好书时,每到精彩处,总会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甚至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此时,人之心灵已经融化于书之中。这种融化既是人对书中意旨的消融,又是人对书中人物和故事的主动投入与参与。在这种情况下,左宗棠所说的“义理” 便像春风和雨露一样悄无声息地沁人心脾,不仅开启人的智慧之窗,让人增加对这个世界的更多了解,深化人对生活和生命的感悟,而且还给人以心灵愉悦。更有名人说过:“惟书有色,艳于西子,惟文有华,秀于百卉。” “和书藉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任何烦恼的时候,稍稍想一想之后,即可在图书馆里得到消解。” 由此可见,读书不单能够学习知识,而且能从其中体味到许许多多人生的快乐。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x7 J/ d+ D; _; v8 [
当然,我们说书可以悦心怡情,但并不是说所有的书藉都有此功效。每一本书,都有一个自足的世界。正像人一样,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但是,人有好坏之分,也有忠、孝、贤、愚、奸、佞,等等。因此,书与书也有千差万别。所以说,当人们读到一本道德情感高尚,思想旨趣健康向上的好书时,不仅道德情感受到陶冶,而且对人的情绪也是一个良好的调节,它会使人心情舒畅,身心得到滋润,起到修心养性的作用。正如诗人臧克家说的:“读好文章,如饮醇酒,其味无穷,久而弥笃。” 而当人们读那种道德情感低下,思想内容消极的书时,不仅不能激发自己善良的情感,引发人对美好事物和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反而会破坏人的心理平衡,给人身心健康带来损坏。
7 T: b4 V* i1 c, U) b2 K0 D F$ b 说到身体健康,读书人通常是比较差的。究其原因主要是不经常参加锻炼,导致身体虚弱。读书也是一种蒡动,这种劳动消耗的不是体力,而是人的心神。尤其进入当代,当电脑与读书人结缘后,这种心神的消耗更甚。往往向电脑桌一坐就是四五个小时,说累吧,和体力劳动相比还真不算累。可是,说不累吧,腰酸脖僵头昏脑胀浑身上下没有一点儿舒服的地方。有时,躺在床上,思维之马收不住缰,依然纵横驰骋,想睡睡不着,不睡吧,还难受,于是辗转反侧,半阴半阳。久而久之,神经衰弱等毛病不请自到。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d/ F! }0 ]8 P' a$ D
然而,读书人又非读书不可,所以,尽管伤血伤心劳神,但书还是要读的。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既然书还是继续要读,如何讲求读书的效益就很重要了。所谓读书效益就是用最少的时间读最多的书。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力戒两种情况:一是不能敷衍了事,口是心非,装模作样,这是假读书。二是不能和尚念经,照本宣科,以书为上,不求透解,这是死读书。而应该以用为主,经世致用,入书悟书,举一反三。这样,才能使自己伤血伤心劳神的读书代价得到高值回报。
9 V/ ^6 ^5 J+ s( o' E) C; f! g公仔箱論壇 而要做到以上这点,便离不开读书的方法。即是要在读书时做到“目到、耳到、口到”,也就是孔子在论语中所说的:“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善于独立思考,是读书人做学问的要义。左宗棠的“不以人言为言,不以人是为是。”令今人深思。因为中国人很长时间以来,早己不习惯自己用恼考虑问题,而喜欢被人牵着鼻子走。
) U* \) Z! T" y* e( n1 S' t; p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左宗棠主张:读书明理,讲求做人,以及掌握经世有用之学,不在科名。! w0 T& y) K4 a6 [; f( `
他把读书做学问的目的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要明理,二是要学会做人,三是多学经世致用之学。公仔箱論壇' y: Y0 F6 q) K: u
明白事理,仅用在读书上,当然指的是对所学内容真正的理解和掌握,但这并不是最终目的。应该说,左宗棠读书在于“明白事理”的文化观,虽然源于儒家,但是又有所发展。这表现在他的“理”包含了对事物客观规律和真理的探索和追求,这在当时是相当难得的。而只有明白了这一道理,才能通过读书广泛接受一切对社会有用的知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4 Z. a* {& @0 m+ k7 i7 i/ [/ W- ~
其实,读书的本身就是一门大学问,同样一本书,不同的人读,会有不同的感悟与收获。即使是同一个人,在自己生命的不同时期也会读出许多的不同。这不仅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想观点、不同的读书目的、不同的审美意识,也不仅仅是因为同一个人由于自己的人生阅历和人生经验的变化,而对同一本书产生不同感悟。还因为作为一本好书,作为人类某方面文明成果的集成,它本身所包蕴的“理”不是表浅的和僵化的,而是和世界本身一样,有自己的完整性和鲜活性。或者说具有一种不息的生命。它对人的感悟不是一时的,一种力度的,而是经常的和富有活力的。它能时时激发人的生命力,还原人的创造意识和生活信心,让人更加聪明,变得睿智起来。
0 v" l$ `7 q J: l( g) a5 v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左宗棠读书观中最值得赞尝的是要扎扎实实,不搞花架子。其实做人更应如此。所以说,扎实认真与其说是一种读书观,倒不如说是一种人生态度。扎扎实实,认认真真,不轻狂,不浮燥,一步一个脚印,当然也就会做一事成一事,即使不成,自己也会坦然面对,而不会有什么悔恨。因为,我已经尽了力了,这就是真实的我。
# r: h5 V6 I1 G" d# G6 P% P5 ^5.39.217.77扎实,是使别人信赖你的一个重要标准,做人行事马马虎虎的人不仅不能把事情办好,反而有可能坏了你的事情。如果左宗棠不是一生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地把事办好,他也不会在满人横行的清庭那般八面威风的。tvb now,tvbnow,bttvb6 `2 h' m! e) I- c
左宗棠认为,读书与做人皆应脚踏实地,识得一字即行一字,方为善学。tvb now,tvbnow,bttvb" {2 Z& e, e* C8 J, S
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做人,则与事无论成败,无论与人怎样相处,都会保持内心的宁静而免于惶恐。
, m7 @3 f* f% }9 D公仔箱論壇 所以,左宗棠一生活得很真实,即使遭到别人迫害,身陷绝境,自己也潜心读书,这都是由读书获得的真实境界。心胸开阔,坦坦荡荡。随时有朋友倾心相助,一个真实的人,总会赢得人们尊重。
0 k3 u! m5 K S5 Y5.39.217.77 左宗棠认为:“能自知自过,则过亦少,知有过而渐加愧改。”这是所有想做好人者的座右铭。
; j, x& ?8 y2 w3 u$ Z; E5.39.217.77 成功,这是我们每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都向往的一种人生高度,但很多人在经历几次失败与挫折之后便怨天怨人,怀疑自己的能力,从而丧失自信,结果自暴自弃,毁在自己手里。但从左宗棠这里我们看到,作为清末政坛举重轻重的他,在年轻气盛时也是累遭打击,且还不是一次两次,一年两年……后来他说:“动心忍性,为古来读书人修身之秘诀。”左宗棠这种观点,也是他自己人生经验的结晶与升华。若左宗棠年轻时参加会试一举成功,尝到当进士或者状元的甜头,他也许不会有这种思想,果真如此,便不会有后来成就伟业之左宗棠了。tvb now,tvbnow,bttvb& h" K# p0 M& L% W) y" f) ~: D
左宗棠到道光十九年,已二十七岁,经历在封建社会仕人视为改变命运的科举考试三次而不中,但他并未怨天尤人,而是依然钻研农书、地理、历史、军事等知识如故,并能理顺自己的思绪,冷静克服自己心焦气燥的缺点,胸怀“欲做事必先做人”的理念,加强自我修养,最后终获成功。这是我们当今这个浮燥多变社会中人所应借鉴的。
+ P5 d/ v0 M$ B; S; R9 |+ v5.39.217.77左宗棠的一生是清正廉洁的一生。他刚直不阿,从不溢美,不掩恶,而且勤奋好学。他的“读书非为科名”,“读书在于经世致用”等观点,依我看来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3 } F% P( @1 `; v. b “读书非为科名计”不仅体现了左宗棠的读书观,而是他在洞察科举制度之弊端后而得出的:“科名无有定数,能文章者得之,不能文章者亦得之;有道德者得之,无道德者亦得之。”的确,科名和才学并不是一回事,一如当下社会之各级官员。一些人靠钻营拍马谋得一官位,却一心利用公权以自肥。平时说得天花乱坠,自我标榜,然而为了私利,却显出了卑鄙的原形。道貌岸然,实则不学无术,表里不一,令人生恶。才学和人品也不是一回事。我们经常说,人如其文。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却经常发现不仅有文不如其人者,而且更会发现人不如其文者同样大有人在。特别是,有的人在做学问上很出色,但在做人上却是一塌糊涂。我们经常说的“有才无德”便是这种人。
2 l+ p6 e, o* b& T1 I2 Mtvb now,tvbnow,bttvb 左宗棠强调的读书经世致用之道,大抵与现今流行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中华崛起”却有着不同之解读,却不是本文所能力陈的了。就此打住,以后抽闲暇之时专就读书与中华崛起再续一文,谈谈一孔之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