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福州三坊七巷大改造 變身商業街

具數百年歷史的福州三坊七巷古民居群,歷經二年大改造今年五月完工,在引進開發商資金轉為商業步行街的民居,昔日傳統的街坊氣氛不復存在,形式統一的明清建築外觀,更顯冰冷,中國古民居的傳統情感紐帶,如何在現代化與商業化間存息,終究是場難有對錯的「金錢」競賽。 暌違兩年,記者再次走進「三坊七巷」主街南后街,簡直像魔術般,整個街區景觀全變了模樣。原本形似台灣眷村的街區,現全被鋼筋水泥內裡、明清外觀的現代建築取代,之前僅容兩輛汽車交會的街道,轉為禁止車輛通行的步行街,兩側行道樹已消失無蹤。 沈葆楨、林則徐子孫 長居此地 走進中國近代船政大臣沈葆楨居住的官巷,巷子明顯變寬,沈宅對面老舊民宅已成工地,工人忙碌地切裁木頭,準備安裝鄰居林則徐之子林聰彝的故居,兩年前眼裡的陳舊破爛、頹圮建築,現已淪為破磚頭與斷木頭。 為改造三坊七巷,福州市府斥資四十億人民幣(約二百億台幣),以住商結合方式大改造,這是場傳統與現代的角力賽。身為沈家後代媳婦的葉阿姨,退休後為幫帶孫子搬回故居,「政府提供房子要我們搬出去,但要我們從黃金商業區搬到鄉下,誰願接受?」葉阿姨說。 強調現代化的大陸,古民居改造所涉「傳統文化」因素不多,更多的是「金錢」。其實住三坊七巷的居民,全知曉此地不宜再久居,以沈家故居為例,三進式大宅院每進兩側「廂房」等於一戶住家,現在還有七、八住戶,廂房用木板再隔成房間,洗衣機、電冰箱、餐桌就放在房外,令人想起台灣的眷村生活。 住戶想自掏腰包花錢整修,因故居列為歷史建築無法修茸,「隔壁的林聰彝故居因已賣給僑辦,現在政府出錢整修,我們林家因家訓『只住不賣』,只能看著房子壞下去」,葉阿姨說。 剛完工的南后街則變成商業街,形式跟去年落成的北京前門大街無異,昔日木製老建築、東拼西湊的空間、傍晚炊煙裊裊,以及走進屋內那股木香氣,全被鋼筋水泥外表的明清建築所取代,南后街入口處幾家老字號壽衣、指燈籠等儀葬店家,消失無蹤。 兩年前,百年歷史的「米家船裱褙店」內,字畫亂中有序置放四周,改造後現一派清爽、少了股老舊味。「改造後屋子變高也更寬,還有衛生設備,環境更好了」,「米家船」老闆林文光十分滿意地說。 老街商業化 傳統街坊氣氛不再 商業街改造後的店面因租金高,原商家難以為繼不願進駐,「米家船」因「老字號」得以降租重回南后街,記者在街上所見,福州知名的小吃、餐廳開始進駐此地,其實原本的老街是沒有這些「知名老字號」的,商業化使然。 「三坊七巷」的改造已然成形,關鍵在如何「以舊復舊」,吸引商家及市井民眾重回這塊熟悉的「三坊七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