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政府公函寫簡體字,有乜問題?

今年年初,觀塘區議員畢東尼授到一封政府公函,地址除了繁體字外,還混有簡體字和簡化字,於是在網上張貼,因而引來不少爭議。他在接受訪問時表示,政府公函代表的是政府,應該小心處理,而港人一般會視繁體字為正字,「公函信封用簡體字,係咪代表政府會用簡體字?」不諱言的說,畢東尼這番言論,不但反映了部份人對於簡體字和簡化字的誤解,對於香港官方語文的法規,亦存在一定的誤解。tvb now,tvbnow,bttvb, Y: K% b- P$ U$ q9 z7 U# D
首先必須指出,內地官方透過頒佈《簡化字總表》所推行的簡化漢字,正式名稱應叫作「簡化字」。至於一般人所慣稱的簡體字,其實不只包括內地推行的「簡化字」,還包括漢字在演變過程中,曾經出現過的簡筆字。漢字出現簡化的主要成因,通常是因為古人追求書寫上的方便,因而減省筆劃,或在找筆劃更少的部首,作為形聲字的聲符。
" Z: B4 k, c  a$ h, [% Gtvb now,tvbnow,bttvb舉個例子:「法」本來的寫法是「灋」,會意字,從「水」代表法平如水,從「去」代表去惡揚善。至於「廌」代表獬豸,傳說中能夠分別是非曲直的瑞獸。後人嫌筆劃太多,於是把「廌」字省去,成了今寫。又例如:今日大家慣用的「簡」字,本不從間而從閒,明代焦竑的《俗書刊誤》,將「簡」字列作俗體,並在注解特意加上「非」,代表不是正確寫法。
  A2 i" H- [, n$ A$ d$ Dtvb now,tvbnow,bttvb由此可見,不只大陸推行的簡化字,才採納和使用了過去已存在的簡體字,即使是今人口中的繁體,其實也薀含簡體字,只是大家不知道而已。此外,臺灣教育當局所定義的「正體」,其實也有把舊有的簡體字「扶正」,以今人慣用的「即」和「既」字為例,本來的寫法是「旣」和「卽」,臺灣教育當局採納了簡體字寫法,反而把本字寫法的「旣」和「卽」列作異體字。
  S: Z. [% S; b. \$ k! E# U公仔箱論壇另有一點需要注意,即使內地官方未有推行簡化字之前,華人和港人社會已一直有用簡體字的習慣,當中的一些簡體寫法,其實跟內地官方推行的簡化字不同。以香港著名的太平館飡廳為例,這個「飡」是「餐」字的其中一種簡體寫法,元代《韻會》已有記載。內地方面,官方曾推出第二批簡化字,學術上稱作「二簡字」,「餐」字被簡化為「歺」,但是「二簡字」現時已被取消,所以內地跟港臺一樣,仍是用著「餐」字。公仔箱論壇1 Y4 F6 j  ~& }9 R
是故,任何只要對簡化字有最基本認識,便能發現公函上的一些簡體,根本不是大陸簡化字。例如那個「麗」字,內地的簡化字寫法為「麗」,公函則是把「麗」字上面的「麗」簡化為「亞」,這是民間其中一種簡體寫法。至於「場」字的簡化字是「場」,公函的寫法倒似是把「塲」字簡化了。值得一提的是,「場」、「塲」本來是兩隻字,「塲」音傷,意思是耕壟,即今人講的田埂,後人卻把二字混同了。
6 {9 z- q- n4 \1 p0 j# N+ {# _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很明顯,該名填寫公函的職員,因為求書寫方便的緣故,所以把潦草、一些民間簡體和簡化字混著用。這種做法在香港其實很常見,曾在香港讀書的人,也一定見過有人這樣做,目的是快速筆記。畢東尼這樣大驚小怪,真是莫名奇妙,更讓人懷疑他在小時候,究竟是否在香港讀書。5.39.217.77% {% u. R3 ^( ?$ [$ P+ W! v! c
最後但是不得不說,有人認為香港政府公函必須使用繁體字,這是絕對錯誤的。不論是《基本法》第9條還是《法定語文條例》第3 條,都只是規定中文和英文是香港的法定語文,當中的「中文」一詞,並無任何特定的字體書寫規範。換言之,法例無規定過政府必須用繁體字,政府公函即使是寫簡化字,乃至是其他民間簡體,都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