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台 古今風雲人物 - (061)維多利亞女王(六) 02-07-2011
, 描述: 【節目主持】:張偉國、麥勁生、曾卓然
【節目主持】:張偉國、麥勁生、曾卓然
【檔案格式】:mp3, lrc
【檔案數目】:2
【下載方式】:直接下載
【檔案容量】:21.17 MB
【下載連結】:
維多利亞女王(六)
1793年,英王喬治三世派遣特使喬治.馬戛爾尼來到中國,名義上是為了恭賀乾隆皇帝八十大壽,真正目的是希望與中國最高當局接觸,謀求打開中國貿易大門。馬戛爾尼到達北京後,獲得乾隆皇帝接見,但為了覲見儀式中使臣是否行三跪九叩禮而爭辯,其後乾隆帝為了羈縻外夷,表示寬容,免去跪拜。馬戛爾尼曾多次企圖向大學士和珅提出討論交換使節及通商問題,但和珅故意迴避,馬氏設法與乾隆帝直接討論,亦未能成功。使團不得要領,決定離北京返國,臨行前,馬氏於10月3日以書面向和珅提出六條要求。
清廷認為這六項要求與中國體制不符,不能接納。1816年,英使阿美士德來華,希望改善對華的通商關係。阿美士德因為拒行中國的三跪九叩禮而被驅逐,未能與嘉慶皇帝會面。
英國為了擺脫對華貿易逆差,英國從印度運載鴉片來華。1820年代初,英商對華輸出鴉片,已發展為中英貿易的主體,英國對華貿易扭轉鉅額逆差,變為大量白銀從中國流入英商手中。龐大的利潤驅使英商熱衷於販賣鴉片,對英國商人和英國政府來說,對中國輸出鴉片,已不再是道德問題,而是關乎大英帝國的經濟體系運作的關鍵。
鴉片原本是鎮痛的藥物,在中藥書中又名「阿芙蓉」,但吸食過量便會上癮,上癮之後吸食者變得精神萎靡,消瘦無力,思想遲鈍,而且必須不斷增加劑量,因此鴉片的需求越來越大,並且給中國帶來嚴重的社會問題。清朝早在雍正年間已明令禁止販賣鴉片,但鴉片販子為了謀取暴利,不顧禁令,賄賂清廷官吏,勾結國人,在廣州附近的零丁洋進行鴉片武裝走私。鴉片輸入連年猛增,由道光元年1821年的四千餘箱,上升到1838年的四萬零二百箱。鴉片大量輸入,使中國每年白銀外流達六百萬兩,造成嚴重銀荒,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鴉片流毒甚廣,從王公大臣到平民百姓,吸食者越來越多,士兵也吸食鴉片,身體變得虛弱,失去作戰能力。有識之士向道光皇帝提出禁煙。
1839年正月,主張禁煙的湖廣總督林則徐奉道光皇帝聖旨,以欽差大臣身分南下廣東,執行禁煙任務。所謂「禁煙」,就是禁止鴉片從外國進口。林則徐到廣東後,先派人蒐集情報,查明重要的鴉片商人和輸入的途徑,又命人翻譯《澳門新聞紙》等外國人書報,掌握有用情報,然後發佈禁煙令:查封煙館,逮捕煙販,限令外國商人三日內交出全部鴉片,並簽切結書,承諾以後不再販賣鴉片,否則「一經查出,貨盡沒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外國煙商最初採取拖延手法,只繳交少量鴉片敷衍了事,但林則徐決不寬縱,下令封鎖廣州海岸,圍困洋商聚集的十三行(廣州西關地名,在珠江岸邊),斷絕通信,斷水斷糧。絕大部分洋商把儲存的鴉片全數交出,換取茶葉結案,只有英商怡和洋行的渣甸(William Jardine)、馬地臣(James Matheson)及寶順洋行的顛地(Lancelot Dent)等洋商拒絕合作。林則徐把他們驅逐出境,英商們及英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Sir Charles Elliot)只好到澳門暫住,數十艘軍艦和武裝商船停泊於珠江口東面的水域,即今日香港水域一帶。
英國內閣以商務受阻及大英子民生命受到威脅為理由,作出「派遣艦隊去中國海」的決定。1840年1月8日,英國「窩拉疑」號艦長宣布,自1月15日起,封鎖廣州口岸與珠江口。1月16日,維多利亞女王在國會演說,她表示:在中國發生的事件,已經引起我國臣民與該國通商關係中斷,朕已極嚴重注意,並將繼續注意這一影響我國臣民利益與王室尊嚴的事件。
4月,英國國會對此進行激烈辯論,在維多利亞女王的影響下,結果以271票對262票通過軍事行動,英政府始終未正式宣戰,認為軍事行動只是一種報復(reprisal),而非戰爭。
6月,英國的全權代表和英軍總司令喬治.懿律(George Elliot,即商務總監義律的堂兄)率領由戰船四十餘艘,士兵4000多人組成的英國遠征艦隊,從印度出發, 1840年6月22日集合在珠江口,宣示英國政府的命令,封鎖廣州海岸,並向虎門炮台進攻,中英「鴉片戰爭」正式展開
本帖隱藏的內容需要回復才可以瀏覽
使用 Megaupload時,會出現空白頁問題: 只要在空白處點選滑鼠右鍵; 編碼>>其它>>Unicode(UTF-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