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5-1-18 02:08 PM 編輯 5.39.217.77' m$ q' g# w0 o% S% ~) W6 R6 j4 ^
/ y% O: t; o9 K( P" w1 m5 b【窮哉法治】公仔箱論壇. T1 [7 E- x6 i% n9 j
# { }. A( {' x" v& O5.39.217.77下面提出問題來了:tvb now,tvbnow,bttvb* h2 `( i& ?& k5 p5 K. n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8 |$ |# D. B' L# O1 h2 j l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5.39.217.77" X8 E ~2 V0 Z; e2 ?9 h
公仔箱論壇( C6 z1 f+ o) s: r6 Y- V
這個「道」是領導的導。剛才我們提出來,說孔子講的為政,不是談政治,以現在觀念勉強說來,他講的是政治哲學,或說是政治的原理。他說領導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如果以政治體制來領導,再用法制來管理,「齊之以刑」,使大家不犯法,犯法就罰他。但是用法制來管理人民,這樣一來「民免」,一般人會逃避,鑽法律的漏洞,而且他逃避了責任、法律及處罰,他還會自鳴得意,認為你奈何他不了,毫無羞恥心。這和道家老子講的「法令滋彰,盜賊多有」的道理一樣,法令越多,犯法的人越多。
; f( } q% a; A9 h0 Q m. R
. G/ v$ s( F* }0 n1 M, n4 gtvb now,tvbnow,bttvb因此孔子又說:「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假如以道德來領導,每個人都有道德的涵養,「齊之以禮」,以禮教化。這就談到禮義精神了,大家能自動自發,如果做錯了,有那慚愧的心情,這樣做到人人有恥,不敢做不道德的事,不要等到法律制裁,自己就很難過,這就是有恥。到了這種情形,則「且格」,就達到了政治的目的。所以他是主張用道德的政治、道德的感化,這就是儒家與法家的精神之不同了。不過,中國的政治,向來是道家、儒家、法家合用的。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M& j, V- ?$ @7 t' L
# n$ [- e; B0 W) i
【孔子的自剖】
5 i" q( ^% \2 `* w! _6 F7 ?; Y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_1 s2 D9 M$ R& u9 a$ s! f% G& a
下面更有趣了。
" z7 o! C/ B" Mtvb now,tvbnow,bttvb5 V* s6 X( g6 H) U( P" h7 Z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5.39.217.77" D9 Y1 H' c* ]4 q! p
tvb now,tvbnow,bttvb" K3 ^3 X* T0 N0 g
這是孔子的自我報告,為什麼孔子在談到為政,要作自我報告呢?孔子是七十二歲死的。他用簡單幾句話,報告了自己一生的經歷,艱苦奮鬥的精神。他的身世很可憐,父親去世的時候,他還有一個半殘廢的哥哥和一個姐姐,對家庭,他要挑起這擔子來,他的責任很重。他說十五歲的時候,立志作學問,經過十五年,根據他豐富的經驗,以及人生的磨煉,到了三十歲而「立」。立就是不動,作人做事處世的道理不變了,確定了,這個人生非走這個路子不可。但是這時候還有懷疑,還有搖擺的現象,「四十而不惑」,到了四十歲,才不懷疑,但這是對形而下的學問人生而言。還要再加十年,到了五十歲,才「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是哲學的宇宙來源,這是形而上的思想本體範圍。到了「六十而耳順」,這裡問題又來了,孔子在六十以前耳朵有什麼問題不順,耳腔發炎嗎?這句很難解釋,可能在當時漏刻了文字。可能是「六十而」下面有一個句讀。如果照舊,「耳順」的道理就是說,自十五歲開始作人處世,學問修養,到了六十歲,好話壞話儘管人家去說,自己都聽得進去而毫不動心,不生氣,你罵我,我也聽得進去,心裡平靜。注意!心裡平靜不是死氣沉沉,是很活潑,很明確是非善惡,對好的人覺得可愛,對壞的人,更覺得要幫助改成好人,要這樣平靜,這個學問是很難的。然後再加十年,才「從心所欲」。西方的文化就是自由,但下面有一句很重要的話:「不逾矩」。我們上街去看看,這家包子做得好,就拿來吃,「從心所欲」嘛!行嗎?要「不逾矩」。人與人之間要有一個範圍。「從心所欲」——自由而不能超過這個範圍,所以「不逾矩」,同時這句話也通於形而上的道理。公仔箱論壇' v& ]7 W5 x. X- s
& k# v. | z. h公仔箱論壇講到這裡,我們要研究孔子為什麼把幾十年所經歷作人、做事、做學問的經驗,要放在《為政》篇裡。這經驗太重要了,本來為政就是須要人生的經驗。tvb now,tvbnow,bttvb) y' s* V# h1 X# z5 p! o
7 M& p" i+ Z7 t- @8 r( |2 @
在世界上有兩個東西是沒有辦法實驗的,就是政治和軍事。這兩個東西,包羅萬象,變動不居。從歷史上看,古今中外的政治,專制、君主、民主、集體,究竟哪樣好?誰能下得了這個結論?尤其現代的中國,幾十年來,西方的什麼思想文化,都搬到中國這個舞台上來玩過,結果如何呢?所以為政的人是要瞭解人生,要有經驗,要多去體會。因此孔子將自己的經驗講出來,編到《為政》這一篇,就是暗示一般從政者,本身的修養以及作人做事的艱難,並不簡單,要傚法他這個精神,在工作上去體會、瞭解它,才把這一段編到《為政》中來。5.39.217.77) c2 i( O$ A7 e$ z3 r4 x6 M
9 x' Z3 T. x5 f) d% N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從上面幾段,我們得到一個結論:不管是為政或做事,是要靠人生經驗的累積。而人生經驗累積成什麼東西呢?簡單的四個字——「人情世故」。
7 J. Z1 q( c7 e; W+ p6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講到人情世故,中國人現在往往把這個名詞用反了,這是很壞的事。如果說「這傢伙太世故了!」便是罵人。尤其外國人批評中國人,幾年前在《中央日報》我就看到這樣的文章,說中國人什麼都好,就是太重人情了。這裡一般年輕人的反應,認為這個外國人的文章寫得非常透徹,我說你們不要認為外國人在中國留學兩三年,就能懂中國文化,那你們都是幹什麼的?幾十年的飯是白吃了。中國文化一直在講人情,所謂「人情」,不是過年過節的時候,提著一隻火腿,前街送到後巷,左鄰送到右捨,在外面送來送去地轉了個把月,說不定又轉回來物歸原主了。這只是情禮的象徵,中國文化所講的「人情」是指人與人之間的性情。人情這兩個字,現在解釋起來,包括了社會學、政治學、心理學、行為科學等等學問都在內,也就是人與人之間融洽相處的感情。
& \ w- W3 K+ e9 |! v
3 Y9 _" E- Y& ~7 w7 ?& a. Z「世故」就是透徹瞭解事物,懂得過去、現在、未來。「故」就是事情,「世故」就是世界上這些事情,要懂得人,要懂得事,就叫做人情世故。但現在反用了以後,所謂這傢伙太「世故」,就是「滑頭」的別名;「人情」則變成拍馬屁的代用詞了。就這樣把中國文化完全搞錯了,尤其是外國人寫的更不對。& u0 j g5 M- ]
& }+ B' S4 t+ x# y* p" t為政以「德」為本,再以學來培育「詩」的溫柔敦厚精神,是不是就具備了為政的條件了?不然!不然!就好像一個軍人,把中外古今的軍事思想理論都翻遍了,但是連槍怎麼放都不會,二等兵上等兵是怎麼回事也不曉得,這等人充其量只能當個參謀,絕對不能帶兵上戰場的。所以《論語》行文的氣勢,輕輕一轉,把孔子的簡略自傳編進來了。也就是告訴我們,為政的道理就是要真正能多懂得人情世故。公仔箱論壇) i* Z& _' F$ Y
+ s1 E: u! W1 N8 n6 I6 y! k
我曾講過,世界上所有的政治思想歸納起來,最簡單扼要的,不外中國的四個字——「安居樂業」。所有政治的理想、理論,都沒超過這四個字的範圍;都不外是使人如何能安居,如何能樂業。公仔箱論壇* i+ E0 E, f) }/ |, N
同時我們在鄉下也到處可以看到「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這八個字,現代一般人看來,是非常陳舊的老古董。可是古今中外歷史上,如果能夠真正達到這八個字的境界,對任何國家、任何民族、任何時代來說,無論是什麼政治理想都達到了。而這些老古董,就是透徹了人情世故所產生的政治哲學思想。
/ L8 B, p3 d8 J% o$ ^0 D
% \1 g9 }2 Q; C3 C2 j5.39.217.77【車上的一課】
( c8 S0 c0 _) r) J: w* S+ R5 _+ t0 Y9 `: _. r. w& A; Q% `/ F) T3 g( I( ?6 M; c
接下來,根據我們全篇連貫起來的觀念,似乎有了問題了,因為下面接著是說:tvb now,tvbnow,bttvb8 t6 z: D, f/ J, M9 ?
tvb now,tvbnow,bttvb/ ]4 ?# z2 ~0 V4 K5 W# j! ?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公仔箱論壇* a5 R+ ]8 i. i; Q x5 C; j$ t
# ]; I" `9 f# ]. o6 y0 |3 atvb now,tvbnow,bttvb如此一節,我們不要看宋儒這樣的一圈,就把它圈斷了;這是後人圈的,是不對的,上加一圈,下加一圈,結果就變成了教條。其實它是連貫的,也就是前面「為政以德」的引伸發揮,把中國文化裡面的孝道精神,擴充到待人處世上面,中國自古以來、大政治家的出入不苟的胸襟,就是根據這一點培養出來的。tvb now,tvbnow,bttvb0 z% G4 A, }6 g/ D9 B
' C1 j$ V1 Y8 g4 A5.39.217.77現在我們先對文字作一瞭解,孟懿子不一定是孔子的學生,而是介於學生與朋友之間的關係,他是魯國的大夫。當時的「大夫」,當然不是現代的醫生,而是一個相當高的官位。
) f' M0 e, b. S* ~! j8 j公仔箱論壇
8 I6 @" ?& F3 [5 N* d勉強比,有如現在的內閣官員之流,通稱作「大夫」。「大夫」是官階,不是官職。中國這些官階職務,歷代都有變動的。我們要瞭解中國歷代政治形態的變遷,必須讀「十通」或「三通」——通志、通獻、通考。裡面不僅包括了中國政治制度的演變、官職的演變、一切的演變,乃至現代研究三民主義思想,國父為什麼採用了五權分立制度,都與「三通」、「十通」的文化有絕對的關係。這是講到孟懿子的職位,順便提到的。
1 L# [ j9 @6 O n既然孟懿子是這樣一位人物,以當時孔子的立場來講,這一段問答,到底是孔子做魯國司寇以前,或以後說的,就很難考證了。孔子當時在國際——諸侯間——的地位也很特殊,是一位突出人物。所以孟懿子來問他什麼是孝,孔子只告訴他「不要違背」。如果根據這句話來看,孔子講話非常滑頭。不要違背什麼呢?沒有下文。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答話,接下來,又是一幕短劇式的談話。我們看《論語》,深入了,很有趣味,像看小說一樣,不必用那麼嚴肅的態度去看。
' @0 [9 ?, s1 l! l- M: J, }5.39.217.77
; i6 F9 n- P* P公仔箱論壇「樊遲御」——樊遲是孔子的學生,名叫樊須,字子遲,小於孔子三十六歲,是年輕的一輩。「御」是駕車。孟懿子剛剛來拜訪孔子,並請教什麼是孝道這個問題,孔子說「不要違背」,就只有這麼一句話。等一會兒孔子出門了,因為請不起司機,都是學生來服務。現在由年輕的樊遲來駕車子,不像現在的汽車,孔子那時坐的是馬車,駕馬車有一套專門技術,很不容易的。那麼孔子坐進車廂了,樊遲坐在前面的駕駛台上,開動了車子,在途中,孔子坐在車廂中和學生談起話來了。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到孔子的教育,是隨時隨地都在對學生施教的。tvb now,tvbnow,bttvb8 k6 c) i( Y/ f% {- g$ t7 M2 J8 H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S! `% r& R6 U R: h
「子告之曰」是描寫孔子在車上特別告訴樊遲一件事:「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孟孫是孟懿子的號,因為他是當朝有相當地位的人,而且在當時政界來講,還算好的一個人,所以孔子對他相當尊敬,便只稱他的號。
: g) I" P8 j& q3 @! t. S: a公仔箱論壇
# H# T+ u# B( r9 Q2 o) l5 {% Ltvb now,tvbnow,bttvb孔子說,他問我什麼叫作孝,我答覆他「無違」,不要違背。「樊遲曰:何謂也。」從這一句話,我們看到那個畫面上,學生正在前面駕車,靜靜的,沒有開腔,而老師好像在自言自語的告訴他,剛才答覆孟懿子問孝的經過,樊遲一聽,回過頭來說,老師,你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跟我們現在的疑問一樣。「無違」,不要違背,這是什麼意思?5.39.217.770 o1 f6 |' h- g' P' }( i, @% W
tvb now,tvbnow,bttvb& @9 o3 O& B6 ^' u
於是孔子說,沒有什麼,很簡單。「生,事之以禮。」這個「事」字是古人以下對上而說的。孔子說,當父母活著的時候,我們要孝敬他——「事之以禮」。怎麼叫以「禮」事之呢?很難說了,這個禮不是說見到父母行個禮就叫孝。禮是包括生活上的照應、愛護。(這一切道理,將來我們還有專門講「禮」的機會,在這裡暫不詳述。)又說:「死,葬之以禮。」所以禮是中國文化中很重要的一個基本概念,看到這個禮字,絕不能作狹義的禮貌解釋。去世以後則「祭之以禮」。我們研究這一段,好像沒有什麼了不起,可是又把這一段問答記到《論語》裡,到底有什麼意義呢?對為政又有什麼關係呢?tvb now,tvbnow,bttvb! i) W) Z" C Z* F( g
我們把這些問題先放在一邊,再看下一段,然後綜合起來作研究。
: h1 J; z. W5 X2 a5.39.217.77
, F1 @4 s% J* A0 W* V, b5.39.217.77下面跟著記載的,是孟武伯問孝。
) \9 y! B; Z+ m" j; I; X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 l+ k0 y- }9 J4 T7 Z& X3 v1 d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公仔箱論壇% P! ^5 u$ S$ h& k8 A* N5 w
o# b' P- D" \% U6 A
孟武伯是何許人也?就是剛才所講的孟懿子的兒子,他是「世家公子」。
7 C( k' J8 {4 O* y8 Vtvb now,tvbnow,bttvbtvb now,tvbnow,bttvb, S. U5 R) z! M" t, \' @5 R' n& O5 O
這又牽涉到什麼是「世家」,古代的制度,和現代兩樣,尤其在春秋時代,與印度、歐洲古代又不相同。所謂「世家」就是作官的,子子孫孫都有這個官作,不過是長子繼承這個官位,即所謂的封建時代。但是與歐洲的封建不同,不是永久的,誰家不好,就被除掉。在中國這樣傳下來的家庭叫「世家」,長子有繼承權,第二以及第三、四、五個孩子都是另外在一邊了。孟武伯是孟懿子的兒子,是正統的世家公子。父親剛剛問了孝道,(當然不是同一天的事,不過編書的人——孔子的學生們,硬要把它編在一起。)兒子孟武伯也來問孝,孔子的答覆,和答覆他父親的是兩樣的。
3 ~% T& Q8 Z9 ^6 @* k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3 A' j2 ]: K* J9 mtvb now,tvbnow,bttvb孔子說:「父母唯其疾之憂。」這句話就是說父母看到孩子生病了,那種憂愁、擔心,多麼深刻,你要去體會這種心境。tvb now,tvbnow,bttvb5 j3 l) u' D2 P& }% K1 @
: I* C) ~* R# g( k; ]tvb now,tvbnow,bttvb孔子這個答覆有多妙!這句話,我們要這樣說,這個問題只有自己做了父母的人才真能體會出來。這種情形是,自己要上班,家裡錢又不夠,小孩病了,坐在辦公室裡,又著急,又出汗,又不敢走開,可是心裡記掛著。這種心境就是「父母唯其疾之憂」。孔子對孟武伯就是說,對父母能付出當自己孩子生病的時候,那種程度的關心,才是孝道。9 b4 R/ H" h- K; L; E% n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7 |( o3 q3 P8 B) O5 t6 _3 E$ N
【以孝治天下】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X4 G3 i0 v, T5 f5 ~+ R5 Q7 t! |7 b# _
A% [3 { I D4 X& U/ |& _6 l
這兩段話都是大問題,現在我們轉回來談第一點。我們知道中國文化經常講孝道,尤其儒家更講孝道。把四書五經編輯起來,加上《孝經》、《爾雅》等,匯成一系列的總書叫十三經。# ^3 k4 Q' S3 F3 {+ ~" X
M. S4 A" B8 Y+ i H) }$ J
《孝經》是孔子學生曾子著的,我們要研究孝道,就必須看孔子思想系統下的這部《孝經》,《孝經》中說什麼樣子才是孝呢?不單是對父母要孝,還要擴而充之大孝於天下,愛天下人,謂之大孝。為政的人以孝子之心來為政,也就是我們所講公務員是人民公起的道理一樣的,所以後來發展下來,唐宋以後的論調:「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一個人真能愛父母、愛家庭、愛社會,也一定是忠臣。tvb now,tvbnow,bttvb: I; @& @5 d T3 \. H: M
5.39.217.77; Y) `/ A, n/ V# p
因為忠臣是一種情愛的發揮。假使沒有基本的愛心,你說他還會對國家民族盡忠嗎?這大有問題。關於忠字有一點,是古人講的:「慷慨捐身易,從容就義難。」慷慨赴死是比較容易的,等於西門町太保打架,打起來,不是你死就是我死,脾氣來了,真是勇敢,視死如歸;假如給他五分鐘時間去想想看該不該死,這就要考慮了,「從容」——慢慢的來,看他願不願意死,這就很難說了。所以說忠臣必出於孝子之門,要有真感情,真認識的人,才能夠盡忠。
2 g. e! m/ s+ u. t5.39.217.77因此,孔子答覆孟懿子的話不同,孟懿子是從政的人,孔子相當尊敬他,答話就比較含蓄,只說:「不要違背」,不要違背什麼呢?不違背天下人的意思,必須大孝於天下,就是這個道理。他知道這樣的答覆孟懿子也不一定懂,這種說法,土話名之為「歇後語」、「隱語」,像「外甥打燈籠——照舊(舅)」,「瞎子吃湯團——肚裡有數。」都是「歇後語」。講了半天,後面的意思要人猜的。他為什麼這樣答覆?意思是說,你孟懿子的身分不同,既然是從政的人,對天下人要負公道的責任,視天下人如父母,那才是真孝,這是大臣的風度。所以「無違」,就是不可違反人心。5.39.217.77$ Y& C& i# t& a$ n, \/ e( F4 {
tvb now,tvbnow,bttvb* V' ?) d6 Z* g; `! Y+ b
他也知道孟懿子未必懂,所以與樊遲的一段師生對白是「打丫頭罵小姐」的用意,知道樊遲也一定不懂,不懂讓他不懂,慢慢去傳話,作間接的教育,所以等學生駕車時有這段對白。這種間接的教育,比直接的教育更有效。個人的孝道,能做到對樊遲所講的,是了不起的孝子;對國家大事,能夠做到「無違」就是了不起的大臣。0 d! e, c) F4 y' O- z% P
/ Z, O$ K$ \$ J# u. ~8 d5.39.217.77但是他對孟武伯這位世家公子的問孝,答覆就大不同了,他說孝道很簡單,你只要想到當你病的時候,你的父母那種著急的程度,你就懂得孝了。以個人而言——所謂孝是對父母愛心的回報,你只要記得自己出了事情,父母那麼著急,而以同樣的心情對父母,就是孝;換句話說,你孟武伯是世家公子,將來一定會當政的。我們讀歷史曉得一句話,就是最怕世家公子當政「不知民間之疾苦」。所以為政的道理,要知道民間疾苦,曉得中、下層社會老百姓的苦痛在那裡。所以愛天下人,就要知道天下人的疾苦,如父母瞭解子女一樣,你將來從政,必須記住這個道理。這兩段穿插在《為政》篇中,用得很妙。
9 R, Z5 T l$ x; K& ?5 O' J' Rtvb now,tvbnow,bttvb當然,世家公子不知民間之疾苦,往往是失敗的,我們看到晉惠帝當天下大荒年的時候,太監對他講大家沒有飯吃,他說:「何不食肉糜?」他就不知道連飯都吃不上,哪裡吃得到比飯更不容易的肉糜。這就是不知道民間之疾苦。
9 P/ u& U9 l. i4 h' C9 m
0 E4 M. c4 F* e8 b3 g$ j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我們也可以從歷史上得到一個結論,凡是創業的帝王,都了不起,兩三代以後的皇帝「長於深宮寺人女子之手」,連米從哪棵「樹」上長出來都不知道的這一類皇帝,我代他創造了一個名稱,叫他們為「職業皇帝」,他天生的一定當皇帝。這些「職業皇帝」往往犯一個心理毛病——自卑感,他們非常自卑。所以歷史上「職業皇帝」非常糟糕,對於文臣,反感他學問比自己好,對於武將,他也要反感,覺得武功不如人,所以「職業皇帝」往往是做出殺戮重臣、罷黜能臣等等莫名其妙的事,注定了他的失敗。tvb now,tvbnow,bttvb, w1 |# B% \4 q# E& k6 p; H& `( ?
tvb now,tvbnow,bttvb' h- }8 O3 l# L+ b
同樣的,除了帝王政治以外,我們做任何一個主管,對於大小事情都應該知道,尤其對於下層的事務,更是不能馬虎。
% T4 f, N2 y$ v' ~tvb now,tvbnow,bttvb
( \0 U7 G" L+ ^# f4 V+ D5.39.217.77然後,我們要討論到一個孝道的大問題。中國文化,對於家庭教育來講,素來就有以「忠孝傳家」相標榜的,可見中國文化把孝道看得嚴重,這個我們就要先懂得中國整個的歷史文化了。中國這個民族,這個國家,與歐美各國都不同。公仔箱論壇& u9 c$ d& P" a, s3 v
4 \5 _* n5 R/ E. P
所以這幾天,幾個在外國留學返國的學生來看我,大談歐美情形,一位在德國念了博士以後,現在又學精神分析的學生說,在外國看了這麼多年,結果證明我幾年前告訴他們的話沒有錯。我告訴他們,研究西方文化,不要只以美國為對象,美國立國還不到兩百年,談不上什麼,要從整個歐洲去看;而研究歐洲文化,必須研究希臘文化,從雅典、斯巴達兩千多年以前開始。同時要知道西方文化與我們有基本的不同,中國這個國家,因為地理環境影響,能夠「以農立國」,歐洲做不到,尤其希臘做不到,他們要生存,必須發展商業。過去歐洲的歷史,在海上的所謂商業,看得見就是做生意,看不見時就做海盜,所以十六世紀以前,西方缺乏財富,窮得一塌糊塗。十六世紀以後,搶印度、騙中國,黃金才流到西方去,所謂西方文化、經濟發展等等,原先都是這樣來的。
: Z1 I$ [# k9 q+ ?3 z# s5.39.217.77, b H( |1 I9 L( n" N4 x) J
我們瞭解西方文化以後,再回頭來看中國,中國以農立國,有一個文化精神與西方根本不同,那就是中國的宗法社會。三代以後,由宗法社會,才產生了周代的封建。一般講的封建,是西方型的封建,不是中國的封建,把中國封建的形態,與西方文化封建的奴隸制度擺在一起,對比一下,就看出來完全是兩回事,完全搞錯了。tvb now,tvbnow,bttvb: [# D* o/ @6 A% T+ E \: v
8 v. r y& t; h7 M1 V! }5.39.217.77中國的封建,是由宗法形成的。因為宗法的社會,孝道的精神,在周以前就建立了,秦漢以後,又由宗法的社會變成家族的社會,也是宗法社會的一個形態,那麼家族的孝道,把範圍縮小了,但精神是一貫的。這個孝字,也是我們剛剛提到的,是人情世故的擴充,把中國這個孝字,在政治上提倡實行而蔚為風氣,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是在西漢以後,魏晉時代正式提倡以孝道治天下。我們看到二十四孝中有名的王祥臥冰,他就是晉朝的大臣。晉朝以後,南北朝、唐、宋、元、明、清一直下來,都是「以孝治天下」。我們看歷朝大臣,凡是為國家大問題,或是為愛護老百姓的問題,所提供的奏議,很多都有「聖朝以孝治天下」的話,先拿這個大帽子給皇帝頭上一戴,然後該「如何如何」提出建議,這是我們看到中國文化提倡孝的好處、優點。6 H$ c4 Z8 C9 k$ T
$ B( C. c5 ]* {/ u9 K3 f
但是天下事談到政治就可怕了,我們關起門來研究,也有人利用孝道作為統治的手段。誰做了呢?就是清朝的康熙皇帝。
4 j8 A. c: M w* L% E, r/ utvb now,tvbnow,bttvb公仔箱論壇4 i. d! ]( z B* [;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