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九龍伊斯蘭教清真寺
5 K6 I' o" I' V3 C+ U/ C' x0 e# _# G  X9 W. I2 C' w2 z
! S2 ^/ h" c8 V0 X+ W+ h
5.39.217.77% i. T: P, Z5 Y, l. d
伊斯蘭教清真寺為香港較具規模的大寺,坐落在九龍尖沙嘴彌敦道150號。該寺始建於1896年,由當時英屬印度駐軍中的穆斯林軍人主持興建,耗資1500萬港元,寺址在威菲露兵營。1902年進行過翻修,至1980年該寺多處倒塌,香港各伊斯蘭團體及穆斯林人士又集資重建,於1984年竣工,建築費近3000萬港元。其間曾得到伊斯蘭世界聯盟資助。新寺占地面積1500多平方米,為3層樓房建築,圓頂拱形,兩旁矗立對稱的望月樓,整個建築全用大理石貼面。底層為大禮堂,內設圖書館、會議室、《古蘭經》研究室及青年文化進修中心;二樓為禮拜殿,可容納近千人禮拜;三樓為婦女禮拜殿。整個清真寺雕築精細,巍峨壯觀,富有現代阿拉伯伊斯蘭建築特色。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雷生春" ^$ n' K' f7 l

/ [6 a* H/ M$ X4 {* j5.39.217.77
# i5 V) ]4 X+ b+ _% _- e6 M% E
. S) x% H9 n2 c- \公仔箱論壇雷生春位於香港九龍旺角荔枝角道及塘尾道交界,屬於典型的唐樓,同時具有古典意大利建築特色,[1]由九龍巴士創辦人之一雷亮擁有。建築物的名字源於一對對聯,寓意雷生春所生產的葯品能妙手回春。5.39.217.777 {  ^/ }7 ?$ _2 d: T$ J
「雷生春」表現了新古典建築風格,這可從其方型框架及其上的欄桿裝飾得見其建築特色。建築物寬闊的露台能抵禦風雨及阻隔陽光,有助降低室內氣溫。大樓頂層外牆嵌有家族店號的石匾,這些設計都是本地戰前騎樓的典型建築風格。大樓正面設計甚為精緻,富有古典意大利風格,如樓頂凹凸不平的山牆即為一例。至於大樓的弧形主立面,則是為了遷就道路交界的窄角而特別設計。結構方面,「雷生春」的外牆為紅磚身外加灰泥批盪;樑、柱則以鋼筋混凝土製造。「雷生春」可說是香港戰前騎樓式建築的代表。
. r) o" s( C% {# @# d5 q. E) k公仔箱論壇2009年香港政府宣佈,將雷生春發展為浸大中醫藥保健中心,設有5間診症室、1間售賣中藥及涼茶的店鋪、展覽場地和一間屋頂草藥花園。整項活化計劃建設成本約2480萬元,料2012年初投入服務。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赤柱卜公碼頭
% f, y* @3 L9 C/ U3 }8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R7 R5 H' l7 @6 Z  V, r

# s0 E0 o' j: l1 M/ b. F
4 c% p0 p# L2 a" @( `4 U$ l+ I" e卜公碼頭前身是畢打碼頭(位於畢打街盡頭),碼頭於1900年改建,並由第十二任港督卜力主持開幕禮,並正式起名為卜公碼頭(Blake Pier)。早期的卜公碼頭並沒有上蓋,在立法局議員的要求下,政府於1903年加建了臨時的草棚蓋,但因日久失修,當局於1909年從英國引進鋼製篷頂,當時全球的鋼結構工程科技仍屬萌芽階段,整個鋼結構工程的設計、生產和裝置均由英國引進,是本港首座在採用低炭鋼鐵結構件的建築物[1]。
4 O) u5 ]3 V7 \3 |5.39.217.77卜公碼頭曾用作接待嘉賓之用,先後接待清醇親王、孫中山、英國亞打王子、愛德華王子、港督彌敦、盧押、梅利等,直至1925年的皇后碼頭啟用為止。
6 U, t9 n' r5 p8 P碼頭雖於1965年已被拆,但上蓋隨後轉移至摩士四號公園的露天圓形劇場,2006年末該上蓋再次轉移至赤柱美利樓旁,重新裝上按原卜公碼頭樣式興建的新碼頭,名為赤柱卜公碼頭。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