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髖關節之後,宋老師續談到肩關節。. S1 S6 `! P# g5 s
' _, I( m# p- j% V3 H. q& r
肩關節是人體活動範圍最廣而又最靈活的關節,由3塊骨(鎖骨、肩胛骨和肱骨)、4個關節(肩鎖關節、胸鎖關節、肩胛胸壁間關節和盂肱關節),加上所連接的肌肉、肌腱和韌帶組成,為典型的球窩關節,可以做出前屈、後伸、內收、外展、內旋、外旋以及環轉等動作。
9 N6 `8 z. t: v: Z& ftvb now,tvbnow,bttvb U7 V* p3 v: g% z+ u1 [
武俠小說世界裏,要使敵人不能動彈,失去攻擊能力,首先點了此人的肩井穴。《書劍恩仇錄》第十三回,紅花會四當家「奔雷手」文泰來疾拍關東六魔之一哈合台的肩井穴,圖令其失去活動能力,即為一例。武學中的「點穴法」,確實充滿神秘感。在日常生活裏,當手肘部主骨關節和內側輔骨中間之處,遭稍微碰一下,整個下臂和手都有麻木感。究竟點穴如何令神經線出現持續性麻木,看來有待專家作出科學性解釋。
1 e/ n0 G3 c8 i# Z3 y&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0 b! N& x) @ O/ c) F; {( @6 j+ ?9 k
據中醫經絡學,肩井穴是足少陽膽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之上,現代常用於治療肩頸部軟組織疾患等。5.39.217.77( q! e; y: h* Q# S o& o/ P3 i
3 ?3 f$ m8 B8 W, T& g鬆通肩關節
) U+ l7 v. Z* a; h5 {tvb now,tvbnow,bttvb
9 n9 L1 N; f# b宋老師說,不少人每天使用電腦, 操控鍵盤,往往弄致肩關節出現毛病。因此,「鬆通肩關節,對人體頭頸部以至上肢驅體的血氣運行都很有幫助。」
; h1 y, |; S6 R3 @6 `tvb now,tvbnow,bttvb
7 z5 @: B; K" r+ O2 x, W+ qtvb now,tvbnow,bttvb肩關節是人體最大的球窩關節。由於肱骨頭(球)相對較大,肩胛盂(窩)則相對淺,這樣雖可讓盂肱關節得到最大的活動度,但也使肩關節容易受傷。2 b V* b3 s* m2 G6 {
, L( h- O2 O6 `0 L# N! @! C" i宋老師說,他教授的「修身法」中, 鬆通肩關節有3個動作。
" n: s5 G( B0 @5 v6 m8 {6 c公仔箱論壇% a8 c- T( {2 L$ s# w; M
第一個動作細分為3個步驟。2 `0 Z* }$ [) P" q
公仔箱論壇+ \- p- o+ P g( O x
1)站立,雙肩用力提起,左右頸部的血管動脈都會「崩緊」起來,並扯緊頭部太陽穴,增加了頸部的供血(圖一)。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x& \; N2 e2 i q& N" K4 [* B
* V) L( v9 z9 D8 d) O5 Q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把已提起的雙肩,放鬆並迅速下放,同時口腔及咽喉用力「56818.png」一聲,吐出一口氣。宋老師說,早上一覺醒來時,往往發覺有痰卡在喉嚨,這樣用力吐出一口氣,也可以消除宿痰在咽喉所產生的瘀塞,使呼吸系統,包括從頭、喉到肺臟也得到澄明、鬆通與和順之效。) r1 t, N% B$ Q: X W8 l: y
5.39.217.77, M: @7 M2 E& `
3)把雙肩提起來,叉腰,對肩關節進行向前圈動(圖二),輪轉8次。向前圈轉時,胸部自然向內收縮,並伴隨着自然吸氣,當圈轉到半圓並開始歸復時,背部自然向外伸展,便伴隨着自然呼氣;與此同時,肩部、胸部和背部肌肉在輪轉時,亦得到鬆通效果。須要一提,初學者若做肩關節輪轉動作時,雙手無法叉腰,可把兩手自然下垂。
. T) T7 f6 g; N. l3 r公仔箱論壇; d) m' e3 k# `* X1 e( _
第二個動作──把雙肩提起來,叉腰,對肩關節進行向後輪轉運動,共8次。動作方向剛好與前動作相反。
8 Y1 X4 ]) p* _9 L5.39.217.77# g7 ]" Q6 `( g7 c0 R
第三個動作──雙肩先後向前、向後轉動,前與後分別輪轉8次,共16轉。做這動作時,左肩與右肩像「一上一下」先向前再向後作車輪轉(圖三及圖四)。
: p5 T3 c% I7 T4 s! Q2 rtvb now,tvbnow,bttv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T$ j' q) a+ \, h% Y3 b
瞧見宋老師示範這個動作時,筆者不期然想起成書於清代咸豐年間的《內功圖說》,其中鍛煉「外功」所對應肩部的動作。5.39.217.778 x, r n- s' K& x4 z
% X0 e6 E" @5 ?0 y4 Wtvb now,tvbnow,bttvb古書曾提及公仔箱論壇( d% _0 ^6 h- Y2 d* L
- w y# a0 r) ` q《內功圖說》一書很值得一提。此書包括〈十二段錦〉、〈分行外功〉、〈內功〉、〈神仙起居法〉、〈易筋經〉、〈卻病延年法〉6種健身方法,有歌訣,也有說明。除〈神仙起居法〉一章外,其餘均有附圖。該書刻印於光緒七年(1881年), 由王祖源作叙。
2 K6 Y- ~) \& a5 ?5 o" w5.39.217.77
1 P0 E$ \5 L! R9 D公仔箱論壇王祖源(1822-1886年),山東人。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拔貢,曾任兵部主事。在叙言中,他記述自幼體弱,曾到嵩山少林寺習藝,並取得《內功圖》及《槍棒譜》兩冊以歸。及老,無意中看到吳縣人潘君所刻印、名為《衞生要術》一書,一看即發現其為少年時在少林寺所學的《內功圖》,遂決定復以《內功圖》為名,重新刻印。tvb now,tvbnow,bttvb2 E( C6 d# i4 {* w* V" y, T2 y
$ j* _5 r, c8 ?' _公仔箱論壇這個刻本之前,應該還有一個成書於咸豐年間的更早版本。因為在王祖源的叙言後,還附吳縣人潘蔚如記於咸豐八年(1858年)的另一叙言。但無論最初編者或作者是誰,現今雖已不能確考,但據王、潘二人的叙言,可肯定一點,《內功圖》為清初少林寺已有的習武訓練項目。/ p2 J: i/ B6 w( W
, @+ r8 [; ^# [tvb now,tvbnow,bttvb此書所闡述的6種健身法,其中〈易筋經十二圖〉,無疑是練氣與練身的綜合體,亦即「外功」與「內功」的結合訓練,把馬王堆漢帛書《導引圖》的吐納之術,融滙到人體運動之中。5.39.217.773 v* Z. u. b# ^- s0 [
5.39.217.771 j* c5 l! [ R
以色列當代漢學家夏維明(Meir shahar)曾造訪少林寺,並在該寺逗留了一段時間進行研究,他觀察到,晚明時期,導引術開始融入了拳術之中(見中譯本,《少林寺——歷史、宗教與武術》一書,宗教文化出版社,2016年3月,頁115),夏氏即以《內功圖說》所列舉的修身之道,「包括四肢動作、呼吸、按摩、冥想的方法」,視為導引術與拳術結合的典範之作。# A5 a( _/ U% c
tvb now,tvbnow,bttvb+ I |' P ]; m0 a8 r9 f- Z
可以說,拳術中,或者說養生健體的運動方法,氣與身、呼吸與動作、內功與外功的交融,於明末清初開始普遍流行,並慢慢成為練武與修身健體的主流。據清初黃宗羲為反清復明武師王征南(1617-1669年)所寫的墓誌詺,便記述了王氏為一點穴內家高手,「凡搏人者,皆以其穴。死穴,暈穴,啞穴,一切如銅人圖法。有惡少侮之者,為征南所擊。其人數日不溺,踵門謝過,始得如故。」內功精湛的王征南點了這個欺人太甚的惡少一個穴位,他數日無法便溺,只好登門請罪,王氏替他解穴,才復元過來。(見《王征南墓誌詺》一文), 可為旁證。5.39.217.77/ ?; n1 e* f, b$ }. b! J8 ?
tvb now,tvbnow,bttvb) J* i4 s- }8 a6 `) x3 w1 N, }
氣與身、呼吸與動作交融的健體修身方法,自明末至今而不輟。宋老師的「修身法」,也依稀看到這個影子。tvb now,tvbnow,bttvb1 Y* W! E5 g; ]
c4 I; w7 W2 C8 m+ b
《內功圖說》中《分行外功》所記載肩部動作如下──「兩肩連手左右輪轉, 為轉轆轤各24次。(按:先左轉,後右轉,稱為單轆轤;左右同轉為雙轆轤)。轆轤是利用輪軸原理製成的一種起重工具,古時通常安在井上汲水。把肩關節作轆轤轉動,亦即盡量把肩這個球窩關節鬆通順滑,不僅有助上肢活動自如,據宋老師的教授心得,也包括了單及雙循環轆轤的原理,動作可使「從頭部到上半身的血氣,周流更為暢順,人也更為精神。」/ b" q. W# F$ P- ]. Q) c5 M1 u
; \: p2 d' ~' j1 N5.39.217.77
9 a, m7 l' W6 Q* B' b! Y( q/ j" ttvb now,tvbnow,bttvb【記述「宋氏修身法」.之八】
) U1 W/ w7 b& n3 j% g, I V* W; v- h) g) O# R, ?/ Q d
公仔箱論壇+ s" Y; Z; ]. o4 w4 F; `/ @
$ K a l9 N3 V" d0 z/ j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