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忙碌,午餐常簡單吃個三明治、飯糰充飢,晚上下班再大嗑火鍋、吃到飽,好好大吃一頓嗎?當心長期的暴飲暴食,打壞胃腸消化功能,增加肥胖和失智的風險,研究發現,中年發福者的大腦老得快,且體重若在30歲失去控制,失智機率是畢生最高。5.39.217.77, K4 i& O% \: X7 y' T" w5 U/ r
牛津大學研究:30歲發胖未來失智風險最高* s* Q1 z' D1 g# }5 L& p, S" X6 O
肥胖會引發代謝症候群,容易造成腦部血管阻塞,甚至缺氧壞死,加速記憶和腦部功能的退化,進而提高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已是醫界公認的事實。而英國牛津大學更進一步針對逾45萬名肥胖病患做分析,結果發現在各種年齡層中,30至39歲發胖的失智風險為畢生之最。
+ n9 Z$ B# ]2 N研究結果顯示,40歲以後,發胖年齡越大,日後失智的額外風險卻越低。40歲才被診斷為肥胖體型的人,未來失智的額外風險下降至70%;50歲發胖的失智症額外風險降至50%,60歲降至40%,70歲發胖的失智風險,則與一般人差不多。
2 k7 _( y9 e6 j步入中年以後胖越多,失智風險越大
3 e ]2 b; z; Z" C) ?關於上述研究中提到30歲發胖的失智風險是一生最高,雖然僅是相對統計數據的結果,真實性還有待更多研究佐證,但天主教耕莘醫院神經內科劉議謙醫師表示,肥胖是失智症發作的已知危險因子之一,若從發胖年紀越輕、心腦血管受發炎物質影響就越久且越大的角度來看,可以合理推論,年輕時肥胖的日後失智風險可能較高。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 a& N3 j2 G9 }8 i6 {
比起肥胖年齡,更能確定的是肥胖會增加失智風險。劉議謙醫師指出,國外有愈來愈多研究發現,中年以後BMI≧30的肥胖者,將來罹患失智的風險比一般人增加3倍,過重者(25 ≦ BMI <30)則增加2倍。
2 g; n! y9 L# Z' J& S4 D5.39.217.77失智患者肥胖比例少?醫:因生病降低營養吸收
? f4 U A9 a0 f6 P# V8 utvb now,tvbnow,bttvb不過,特別的是,失智症患者中的肥胖比例卻不高。劉議謙醫師表示,失智症就像癌症一樣,是一種慢性病,患者生病易有咀嚼能力變差、營養吸收功能不好的情況,體型自然會變得瘦弱,且失智程度越嚴重,消瘦速度更快。此外,相較於正常老化所引起的肌少症,失智者因生病,身體無法維持正常的運作,肌肉減少和身材變瘦的情況會更加明顯。
# G' P/ L0 V# s5 P3 K- D: ~想要遠離失智症的威脅,消除肥胖是必要的手段。飲食部分,應養成天天五蔬果的飲食習慣,增加纖維的攝取及飽足感,少喝含糖飲料,三餐定時且均衡飲食,每餐8分飽,少吃宵夜和甜點。運動則建議維持每周150分鐘以上的身體活動,多動多流汗,提升體能狀況,也減少體內多餘脂肪的囤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