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冷知識分享] 我還沒活膩,但我活夠了,我最怕的是走不成還要被折磨

【早安健康/楊子敬(潤福生活事業董事長)】 安寧在心中?
9 x& e/ {4 P) x/ Ttvb now,tvbnow,bttvbtvb now,tvbnow,bttvb* U" o0 E/ `( l# M( Z
這一天,潤福邀請了黃勝堅醫師(時任台大醫院金山分院院長)來館講座,分享的題目是「安寧在心中」,這是一個過去總被避談的題目。決定邀約院長來館,館方也是戰戰兢兢,深怕一個處理不當,導致反效果。沒想到當天館內迴響極大,多數住戶都認為值得一聽,幾乎把會場擠爆。
% ~  b; d7 r9 g) A
) R$ G( i+ A1 F* @/ R1 L3 S; ~tvb now,tvbnow,bttvb講座過程中,國內神經外科權威──堅叔,闡述著醫護人員與病患、家屬三種角色間的認知落差。他在醫院看盡生死之後,對於生命的過程有了新的體悟,於是在二○○三年,取得「安寧緩和醫療」專科醫師證照,不遺餘力地推動國人醫療觀念的改變。 公仔箱論壇0 E4 d' m( x2 X" v# t

6 O* d, O- V8 ^( A, i0 W他認為目前醫界對於生命末期的相關議題並不熟悉,加上傳統觀念制約以及近年醫病關係的變化,導致無限上綱式的無效醫療增加,徒增健保負擔,更加深病患及家屬的痛苦。
0 h* J/ u" G( ~1 h6 s  q5.39.217.77
: V- V3 [; g& v, L& ^$ D9 m住戶徐媽媽八十多歲,全程認真聆聽講座,了解到現行的醫療狀況,有可能讓她的人生最後一里路變得坎坷。雖然人終歸一死,心裡總是期待臨終之路能走得平順,她曾經思考過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遺愛人間,但兒女一聽到不留全屍,堅決反對;退而求其次,她想到自己年紀那麼大了,說走就走,不願再受急救之苦,有意簽署拒絕心肺復甦術或維生醫療意願書,兒女聽到卻說:「你生病了,就要我們放棄,也不願意醫師盡力救治,那我們豈不背負不孝罪名?」結果還是不了了之。
; T1 M- N& C4 T7 S公仔箱論壇. i* g* Z6 ]. E) t0 Y6 P
徐媽媽的兒女早已成家立業,十年前,徐伯伯在她悉心照顧下安詳辭世。老伴走後,她自在充實地過生活,心裡感覺了無遺憾。她常說:「我還沒活膩,但我活夠了。我會開心地度過賺到的每一天,老天爺若要我這一刻就走都行,我最怕的是走不成還要被折磨!」
; L1 F" X0 d/ {3 U; n5 k6 Utvb now,tvbnow,bttvb
: f4 R( i- o$ Q% m. Stvb now,tvbnow,bttvb遲遲無法讓子女明白自己臨終醫療的意願,大概是徐媽媽眼下最擔心的事情。這次聽過黃院長精闢的分享,除了對於臨終醫療計畫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徐媽媽更下定決心,無論如何一定要找機會跟兒女好好溝通,她要做自己身體的主人!也希望子女們理解「放下不是放棄」,人生終須一別…… 5.39.217.77- r3 _4 d) J0 u" s
根據統計,台灣擁有世界第一的加護病床密度;長期依賴呼吸器的盛行率更超過美國五倍之多,葉克膜使用量更曾在單一年度占全球病例的二分之一。各種現象除了說明台灣的醫療環境十分優越之外,隱含在背後的可能是許許多多的無效醫療正在醫院裡面發生。 ; u& U+ U# w  P  Z& |, ^

; A& a) b5 H3 q- \2 L$ J2 C5.39.217.77未知生,焉知死。如同退休準備教育的不足,國人老年準備教育也幾乎付之闕如,傳統觀念的制約,加諸醫療環境之卓越, 救人免於病痛的醫院,同時卻可能是增加病患臨終痛苦的幫兇。 / }; O" e5 K. p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7 m1 ^/ V' k# E  \9 J. ^$ s% r
現代醫療的分科很細,可能導致醫師的盲點,只看到器官卻忽略了人。記得黃院長在講座中提出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如果植物人得了肺癌,那要不要治療肺癌?」這個問題如果詢問腫瘤科的醫師,有很大可能會得到肯定的答案。
6 ^0 C8 v) X  [) r2 p. L" _5.39.217.77公仔箱論壇/ m4 B0 V, O2 ~) @2 q
隨著醫療科技日新月異,人體許多器官功能可以暫時被機器取代,插管、氣切、葉克膜、洗腎、洗肝、鼻胃管,加上靜脈注射營養針,表象式地維持人還活著的狀態並非難事。如果是為了幫助病人度過難關,這些都是神兵利器,但不少時候只是延長病患末期死亡過程的無效醫療行為。
* B) z- Y7 x" i7 f
" n+ _/ g; ~1 C台灣於二○○○年通過「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立法,賦予國人臨終時擁有拒絕心肺復甦術或維生醫療(Do not resuscitation,DNR)的權利,並且可以將意願註記到健保卡的晶片中。當面臨疾病末期階段,醫師便可透過健保卡得知預立的意願,並與家屬溝通提供病患安寧療護服務。 5.39.217.77% d2 ~& t6 _2 t, V" i
5.39.217.776 C; G0 Q( D; H7 D" B; ]
但國人對於簽署DNR卻有許多錯誤的迷思,最常見的就像案例中的子女,以為媽媽簽了DNR,醫師就不會盡力救治。其實並非如此,拒絕急救並非拒絕治療,醫師的職責是救人,除非病程不可逆,且由兩位相關專科醫師確診為末期病人(經醫師診斷認為不可治癒,且有醫學上之證據,近期內病程進行至死亡已不可避免者),DNR才會產生效力。 + ~. k5 y2 e1 |& R9 N
同樣的,也會有人過度解釋DNR。其實插管、氣切等並不代表病危,有時只是幫助病人度過難關的必要手段,如果病人並非無可避免死亡,卻聽到家屬表示:「爸爸說他不要被插管折磨。」因此而拒絕了醫師的救助,試問:「如果插管後,病患有很大的機會恢復生機呢?」若因為親屬不理解而要求醫師不作為,豈非枉送性命? tvb now,tvbnow,bttvb* q& r5 Y" ?0 N4 _& ^1 x8 E; h
6 x1 y$ }+ R$ k" g: c7 I' A1 A
現代醫療,鼓勵病患共同參與醫療決策。決策前,除了自己必須具備一定的醫療常識,更要與親屬、醫師充分溝通,聽取醫師的專業意見。許多網路上流傳的資訊,往往片面而不完整,常常讓人一知半解,甚至導致錯誤的決定。 公仔箱論壇) ~  S1 ?: N1 \1 C$ X

# L6 ?# B+ Y& P3 h6 \6 wtvb now,tvbnow,bttvb立法院於二○一五年底三讀通過全亞洲第一部「病人自主權利法」,二○一九年上路,保障每個人的知情權、決策權以及選擇權,確保病人的自主意願得到法律的保障。除了立法,國人的生死學分仍待加強,世代之間依舊避談生死。建議不妨利用各種新聞事件當作話題,試著與家人展開對話,談談彼此對於生死的看法。 公仔箱論壇" ]2 f$ u4 C9 L0 i2 x  H9 d
7 d3 ~# }! Z: Z7 y9 s) m! }" V
善終之路,其實是從世代溝通開始。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