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q1 c4 V }1 a. k* C7 y3 [
魚大肉後怎麼吃?春節學會腸道保健5大招解便秘、助消化。' g- U9 a( `4 }
公仔箱論壇7 ~; N1 X) t, M6 h$ E# G
F+ M( y$ O8 r0 m0 {一位69歲女性患者長期排便不順,每週只能解便一次,甚至超過七天以上未解便,伴隨腹脹、食慾不佳及體重減輕等症狀,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營養師黃琳惠,發現患者飲食中膳食纖維攝取不足,平日因消化不良所以青菜吃不多且飲食清淡,體力不佳所以很少運動。透過飲食內容調整與生活習慣的培養,搭配適當營養補充品,三個月後體重漸增外,也能「天天順暢」無負擔。腸道不只是消化器官,更掌管人體約70%免疫細胞黃琳惠表示,腸道是人體消化器官,也是重要的免疫器官,掌管人體約七成的免疫細胞。而人口老化及飲食西化都是罹患腸癌及其他慢性疾病的推手。大量油脂及肉類的食用,卻沒有搭配足量的蔬菜水果,都是高危險因子。5 n- p: A8 q# T' J) U* }4 a
黃琳惠提醒,2024農曆春節,民眾不免俗享受美食大魚大肉,一定要「腸保健康五大招」讓大家都能「健康腸久」,遠離疾病。! P1 k- w5 n; \% Q. i/ Y. W# {
第一招:天天五蔬果衛福部國健署提倡「天天五蔬果」,即每天三份蔬菜及兩份水果達到建議的膳食纖維攝取,一份蔬菜大概是煮熟後半碗的量,一份水果則相當於一個女性拳頭大小。蔬果中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可促進腸胃蠕動、腸道益菌生長及降低血膽固醇,其中的植化素更具有抗癌效果。
4 [3 j. ?1 Q- j: f公仔箱論壇第二招:每天八杯水衛福部國健署建議,成人每日飲水量約 6-8 杯水(每杯約 240 毫升)。適量飲水能避免血液過於黏稠、減少熱量攝取及預防中暑,並藉排尿、排便及排汗等方式,清除體內廢棄物、促進腸道蠕動而預防便秘、避免泌尿道感染等,能夠維持身體健康。如有特殊疾病需調整水份攝取者,應與醫師討論飲水量。
T# g7 B8 n6 f( C, D公仔箱論壇第三招:善用益生菌大部分民眾吃益生菌的習慣都是「今天沒解便,吃一下好了」、「今天很順暢,不用吃」,但益生菌要「天天吃」才對!市面上益生菌產品種類繁多,建議挑選沒有添加香料及甜味劑的產品,吃起來有點微鹹米麩的味道,可以睡前使用讓益生菌可以好好地居住在腸道,幫助調整腸道菌叢。) v& y$ U) V# e0 }
第四招:烹調用好油適量油脂能增加腸道糞便的潤滑度,並刺激腸道蠕動、促使膽汁分泌,避免消化不良及腹脹等,維持消化道健康。飲食過於清淡無油或只吃水煮餐,無法攝取到油脂,也會導致脂溶性營養素缺乏。每日飲食指南建議,攝取 3-7 份油脂及 1 份堅果種子,如橄欖油、苦茶油等植物油,及花生、芝麻、杏仁等堅果類,都是很好的油脂來源。( u' P+ V% @& a# T: j1 j
第五招:運動保健康散步或規律的運動可以促進腸道的蠕動,增加胃腸內食物及空氣的排出,減緩脹氣及腹痛感。臥床的患者及年長行動不便者,可以做簡單的抬臀及抬腿運動,或透過腹部按摩的方式,刺激腸道蠕動,減少輕瀉劑或軟便藥物的使用。
7 S/ N8 i! S9 F5 {+ I) ^, ~公仔箱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