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神經年齡退化10歲以上,未來3年內可能面臨輕微失智。4 L, [' c6 _7 x4 a* j5 s Z- N
4 q" J& ?* f) r3 i0 U時至今日,多數人都認為失智與大腦內側顳葉、海馬迴最相關,臨床上的確發現罹患阿茲海默症的人,其內側顳葉是萎縮的,然而,大腦內側顳葉或海馬迴萎縮,卻不見得一定是阿茲海默症,甚至有些失智的人,腦部並非萎縮。因此,我們可以說,腦部影像確實可提供資訊作為臨床診斷參考,但無法全然根據腦部萎縮狀況,就判定是否失智,必須持續追蹤觀察,若一直萎縮下去,就可能有較高失智風險,若沒有持續萎縮,有可能是天生的,而非疾病所造成。那麼,失智難道就無跡可尋了嗎?其實是有的。傳統多聚焦在觀察大腦灰質的萎縮狀況,較為巨觀,而腦神經纖維束(axonal fibers)則是位於大腦白質,較微觀且更敏銳。
, L$ T7 q3 d/ Q5.39.217.77失智原因很多,可能是老化、中風、腦創傷、退化性神經疾病首先你必須了解,失智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因老化,也可能是疾病,像是中風、腦創傷、退化性神經疾病(如阿茲海默症)等,造成我們腦結構有些損壞,進而影響認知功能,使日常生活無法正常運作。而腦結構損壞是積年累月的,一旦認知功能出現異常時,其實大腦結構早已累積了相當程度的破壞。公仔箱論壇! j5 h% g) ?) ]3 \+ c, M
觀察腦神經纖維束損壞程度,有助評估提早老化或失智風險慶幸的是,我們可以藉由大腦影像,觀察腦神經纖維束的損壞程度,評估是否有提早老化或失智的風險。腦神經纖維束是什麼呢?它的外層包裹著髓鞘(myelin),想像髓鞘是一層膜,髓鞘健康,腦神經纖維束就完整,訊號自然傳導快速、精準且有效率。% z8 y/ j/ q, N1 \# P1 E o" y
我們無論是講話、動作,都在毫秒中做切換,因此訊號傳送當然也要快速,才能應付我們的生活運作,但若是髓鞘破損了,腦神經纖維束變得不健康,就會影響訊號傳導速度,我們動作就變得卡卡的,日常功能無法順暢進行,這也就是老化現象。公仔箱論壇3 m+ h; L( t1 m
圖/失智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因老化,也可能是疾病,像是中風、腦創傷、退化性神經疾病(如阿茲海默症)等,造成我們腦結構有些損壞,進而影響認知功能。
5 N; L# \4 |' k- V, z創新失智預測系統,「腦神經年齡檢查」可評估大腦健康狀態現在有一套創新的失智預測系統—「腦神經年齡(axonal brain age)檢查」,分析腦神經纖維束的完整性,可用來評估每個人的大腦健康狀態。
/ X% c/ k+ |) L+ ]9 i$ ntvb now,tvbnow,bttvb我們團隊今年在《阿茲海默氏病雜誌》( 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發表一項研究,腦年齡退化超過5歲以上,為失智症潛在高風險群,建議定期追蹤;若退化10歲以上,未來2到3年內可能會發生輕度認知功能障礙;退化15歲以上,兩年內極有可能從「臨床失智評估量表(CDR)」的疑似失智[CDR=0.5, NQ(Nominal Questionable)]轉變為輕度失智[CDR=1, NM(Nominal Mild)]。然而,若退化小於5歲,是有機會從疑似失智(CDR=0.5)逆轉為認知正常CDR=0, CN(Cognitively Normal)]。
; G) N& H) {7 j事實上,市面上有各種評量失智的工具。一種是影像,運用磁振造影(MRI)觀察腦部如海馬迴等結構萎縮狀況,這種方式較巨觀,缺點是重疊性較高、較不精準。
4 H0 J( g; ^" y第二種是遊戲,運用平板、手機等裝置玩遊戲,如撲克牌、尋找物件等,測驗反應、快慢、正確性,這種工具上網就容易取得,缺點是干擾因素太多,容易受到情緒、身體狀態(精神好壞)、環境(安靜或吵雜)等主觀影響,例如,測驗前一晚沒睡好導致精神不集中,影響測驗分數太低;還有一個干擾因素是容易有學習效應,分數較不可靠。公仔箱論壇5 E: Y$ F- N& @' n; P& l5 G
圖/運用磁振造影(MRI)觀察腦部如海馬迴等結構萎縮狀況,這種方式較巨觀,缺點是重疊性較高、較不精準。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0 i/ [: n; @* j6 Itvb now,tvbnow,bttvb公仔箱論壇2 r8 t" ^6 ~6 e0 B* ]1 G: j
第三種是臨床使用的測量量表,有些是快速篩檢量表,只花費大約七、八分鐘,這種方式適合大量篩檢,缺點是準確性較低,容易出現偽陽性或偽陰性,例如,中文程度不佳或識字能力不足的人,閱讀量表就有困難,不僅作答速度很慢,解讀敘述也可能有誤解,最後導致分數太低。還有一些是長時間的結構訪談量表,雖然相較快速篩檢來得準確,但仍有過於主觀或耗時的缺點。5.39.217.77# G9 R3 a k& M9 ~# Q& k
而腦神經年齡檢測則解決了上述的缺點,只要掃描15至25分鐘的磁振造影,人工智慧(AI)就能分析出腦神經纖維束是否健康,好處是精準、客觀、敏銳、無傷害、無輻射,特別是能在有症狀前提早預測失智風險。
- t R7 U7 e: a! F) p5.39.217.77失智前15到20年,大腦其實已經開始產生變化了!及早檢查、及早保養,就有機會讓大腦回春。
# m1 N" {% _' ^5.39.217.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