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中國獨生子女政策真的奏效了?偉亮

中國獨生子女政策真的奏效了?偉亮, Z6 J2 G+ @* e6 u3 g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3 f( R2 \; [" V) X3 s
1980925日,中共向全體黨員和共青團員發出公開信,要他們帶頭只生一個孩子,標誌著獨生子女政策的開始。
0 [* D% g& S; k( Z* r5.39.217.77

. D" M- d; F  ~; f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當局稱在過去30年裏,這個做法使中國少出生4億人,極大緩解了人口對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壓力。中國官員不斷強調不會改變這個「基本國策」。但是,少生這麼多人,全是由於實施了這個在海內外引起巨大爭議的人口控制政策嗎?
& ?$ E( W7 W7 O$ L* Q# c
2 O6 m4 K* P1 {! ^" L+ e3 q
中國境內外都有學者對這個問題提出否定的看法。三年前,一批獨立學者完成了對獨生子女政策的首次系統研究。他們認為,中國當局的確成功控制住了人口的過快增長。但是領導這項研究的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社會學系教授王豐說,中國少生了4億人是因為70年代生育率的下降,而不是後來的人口政策。中國70年代時已經開始鼓勵晚婚,晚育和少生優育。" d! W2 a' a5 U4 n  @4 g

$ {: d0 C" H6 [" Z公仔箱論壇王豐說,總生育率從平均每個婦女生5個孩子下降到兩個多一點。這是在中國實施嚴酷的計劃生育政策以前就出現的情況。生育率的下降也與社會和經濟狀況的改善有部分的關聯。其他東亞國家,比如泰國和韓國,社會現代化程度的提高導致婦女越來越少生孩子,但是這些國家卻沒有強迫實施一胎化政策。
( u; [+ Y8 I: ~

6 h& ?- p' o$ c1 U公仔箱論壇王豐認為,中國的獨生子女政策進一步降低了生育率,也促使民眾改變傳統想法。公仔箱論壇% F1 V% [5 n  L# q9 l. _- z' B

9 _- Y* t: a" F8 s# D9 Z3 C4 }改變政策?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_7 m& X: K) V8 h
30年轉眼過去了。中國決策者在檢討獨生子政策,這已經不是秘密了。兩年前,中國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趙百鴿就表示,獨生子女政策實施30年後,政府可能考慮廢止這個做法,但是她說政策的改變將是「漸進式」的。
! j1 n% [$ l7 \$ e!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X5 S/ k& v& s; C
何時以及以何種方式改變獨生子女政策?當局沒有任何具體承諾。但是各種跡象都顯示,人口控制政策已經到了一個關鍵階段。中國將從11月開始新的人口普查。普查結果對如何調整政策至關重要。公仔箱論壇! a5 S5 s! t$ m, {
5.39.217.772 r& L" {* F3 x
研究人口理論的上海復旦大學教授彭希哲在接受西方媒體採訪時說,中國沒有被廣泛認可的人口數據,特別是生育數字。如果社會和政府對情況有了更好的認識,將有助於人口政策的制定。彭希哲說,有關如何調整人口政策的辯論已經進行了許多年,但是「希望明年初我們能看到政策開始發生變化。」但是,對當局來說,要想通過普查獲得人口和生育狀況的準確數據卻是個挑戰。巨大的人口基數和不斷增加的流動人口需要當局耗費大量人力和物力。tvb now,tvbnow,bttvb9 Q/ S4 ]* G/ _5 A

% T, B( R- f4 n2 P8 p" W! M& G獨生子女政策在執行中產生的問題也成為從人口普查中獲得準確數據的障礙。觀察人士質疑那些因違反政策多生了孩子的人是否願意如實向政府報告情況。使調整人口政策進入關鍵階段的另一個因素是中國正在制定並即將開始實施第12個五年社會和經濟發展計劃。這為在如何調整人口政策方面提供了一個機會。有揣測說,當局有意要在黑龍江,吉林,遼寧,江蘇與浙江進行試點改革。  Z+ a& h2 A- O0 w$ A. S7 H9 b/ ?

4 w3 D$ z# R& V: a) U" `1 \& mtvb now,tvbnow,bttvb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質疑獨生子女政策,指出諸多弊端,包括人口老齡化和男女比例失調。但是也有人堅決反對放鬆政策。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院長程恩富接受中國的《經濟觀察報》採訪時說,老齡化社會並沒有什麼可怕的。當今的中國已經與30年前大不一樣了。當初制定和實施獨生子女政策時,決策者基本上沒有受太多「干擾」和制約因素,能夠說幹就幹。但是現在中共決策層必須要顧及到人口政策引發的爭議。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