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槍案件 存「同案不同判」
2 j6 `% z* }& @7 f/ P公仔箱論壇4 N# C+ \ m( P$ B J4 X
近年來,同為仿真槍案件,卻存在「不同判」的情況。) ?4 @! m) r& u, i3 z
公仔箱論壇* x& d" d! n6 V3 B; D6 C" {/ F. N
2014年,時年18歲的劉大蔚網購24支仿真槍,其中20支被認定為槍支。一審法院以走私武器罪判處其無期徒刑。去年8月25日,二審法院駁回其上訴,維持原判。因出售20支仿真槍被指控非法買賣、運輸槍支的玩具小販王國其,最終得到無罪認定。去年8月,其還獲得國家賠償43萬元。tvb now,tvbnow,bttvb b: Z1 n* r+ ]
9 L( I, j m+ M( l0 btvb now,tvbnow,bttvb2016年10月,「天津大媽」趙春華在擺設氣球射擊攤位時,被現場查獲涉案槍形物9支,後經鑑定,其中6支為槍支。一審法院以非法持有槍支罪,判處其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今年1月26日,二審法院改判其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趙春華當庭獲釋。
$ P5 k2 m% D; {4 c+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 r- H8 [: C8 o6 i公仔箱論壇為何會出現「同案不同判」情況?徐昕律師曾表示,此類案件的判決結果,似乎取決於法官的自由裁量。「判得輕的法官會更多考慮到案件其他因素,而判得重的就只是按相關條款機械裁定。」四川大學法學院刑法學副教授莫曉宇認為,只有犯罪嫌疑人明知走私、製造的物品是槍支,才構成犯罪。此外,按刑法「謙抑性原則」,在沒有證據證明行為人是明知真槍而購買的情況下,法律應做出有利於當事人的判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