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自然百科]
獅子
[打印本頁]
作者:
咖啡愛奶茶
時間:
2010-5-16 01:13 AM
標題:
獅子
特徵
獅是繼虎後第二大的貓科動物,它還是非洲最大的獵手。雄性獅可長達1.80米,肩高約1.20米,尾長1米,平均重225千克。雌性獅的身長一般為1.60米,肩高約1米,尾長約0.85米,體重150千克。非洲南部的獅最大,亞洲的最小。
獅的毛短,呈黃色,雄獅還有很長的鬃毛,一般呈深棕色,但也有黑色、淡棕色或紅棕色。這些鬃毛從面部一直擴展到肩部和胸部。這些鬃毛可能使雄獅在鬣狗等其它食肉目對手眼中顯得更大。另一種理論是長的鬃毛對雌獸來說更有吸引力。野地觀察似乎證明特別深色和長的鬃毛的確對雌獸更有吸引力。亞洲獅的鬃毛比非洲獅的短。幼獸沒有鬃毛。一般幼獸需要過五年才會獲得完整的鬃毛。
此外獅的尾端有一簇黑色的長毛。幼獸身上有深色的斑點,但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斑點在第一年就消失了。在極少數情況下這些斑點也可以在成年獅身上看到,但非常不清晰,往往要在很近的地方纔辨認得出來。
偶爾會出現白獅。但白獅並非患白化病的動物,它們的眼睛不是紅色的。白獅是一種遺傳結果,由於它們比較顯眼,它們一般很難幸存。至今為止雖然也有關於黑獅的報導,但沒有任何證明。
生活環境
過去從歐洲南部、西亞、印度和非洲都有獅。冰川期間一個亞種還在中歐和北美洲生存過,但冰川期後它們就消失了。按當時學者的報導,到古希臘時期在巴爾幹半島還有獅生存。一般認為歐洲的獅在公元1世紀由於人類的活動滅絕。
今天絕大多數獅生活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撒哈拉沙漠以北的獅於1940年代滅絕。20世紀時在亞洲的獅幾乎全部被消滅,只有在印度的一個自然公園還有少數幸存。
過去除森林外,獅在所有的生態環境中都有,今天它們的生存環境大大地縮小了。它們比較喜歡草原,也在旱林和半沙漠中出現,但不生存在沙漠和雨林中。
社會結構
與其它大型貓不同的是獅生活在群中。一個獅群主要由互相之間有親緣關係的雌獸組成。地形和獵物的多少決定一個群的大小,一個群可以由3至30只獅組成。雄獸在一個群內只待一段時間,此後它往往去找另一個群。雖然如此在一個獅群中雄獅的地位比雌獅的高。一般在一個獅群中只有一隻成年的雄獅,幼獅在獅群中一般待三年,此後雄性的青年被驅逐出群,而雌獸則留在群內。
年輕的雄獅組成不穩定的小群過著游蕩的生活,直到它們自己成為一個獅群的首領。一般它們要到六歲或更老才能達到這個地位。
往往一個獅群的領導地位會被另一個雄獅佔據,一般當老的雄獅老了或虛弱了時,就會有年輕的雄獅向它挑戰,戰敗的雄獅不是死亡就是逃亡。假如新來的雄獅戰勝,它一般將它前任的幼獸殺死,這樣雌獸就比較容易和它交配了。
一個獅群的領地面積從20到400平方千米不同。一個領地的大小與獅群的大小和領地內獵物的多少有關。獅群一般用糞便、尿和從遠方就聽得見的呼叫聲來標誌它們的領地。
也有的獅群沒有領地而過著游蕩的生活。
食物
一般雌獸獵取食物,雄獸只在它們年輕時,鬃毛還沒有完全成熟時狩獵。它們深色的鬃毛使它們比較容易被看見,因此不太容易獲得成功。一般它們潛伏靠近獵物,然後跳起將獵物撲倒。小的獵物一般被咬斷頭頸,大的獵物的頭頸被撕破或被壓抑窒息。
一般出獵的時間是夜晚或清晨涼爽的時候。
獵物中包括羚羊、小羚羊、牛羚和斑馬,也包括兔、鳥,有時甚至魚。獵物被捕獲後按群內地位的高低捺食:首先是雄獸,然後是地位最高的雌獸,幼獸最後。往往會因此產生群內的地位爭端,這樣的爭鬥往往會導致受傷。
獅子往往也食腐食。被從群內驅逐的雄獸一般只食屍體。它們搶奪其它食肉動物如豹或獵豹的獵物。往往獅子也從鬣狗口中搶奪食物。
繁殖
雖然雄獅在一個獅群中占最高的地位,但只有在一隻雌獸同意的情況下它才能與它交配。假如雌獸願意,它就趴到地上,讓雄獸跨上。從雌獸對雄獸的態度上一般可以看得出雄獸在群中的地位有多高,以及它是否在下一次角斗中會被驅逐。
雌獸的懷孕期一般是四個月,此後它生二至四隻幼獸。幼獸的體重一般是1.5千克。幼獸不但可以在它的母親身上吸奶,而且可以在群中的每隻雌獸吸奶。對幼獸的撫養是整個獸群的任務。幼獸的吸奶期是四個月,此後它們還跟著母親約兩年。雌獸一般在三年後,雄獸在五年後性成熟。
獅可以活20年。一般只有雌獸會活這麼長。雄獸一般在此之前就會被一隻年輕的雄獸殺死或驅逐,它們一般不會再找到一個群,往往餓死。一般雄獸的壽命不超過12年。在動物園中有些獅子活到34歲。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7/)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