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坎鎮位於珠江三角洲西南部,廣東省開平市中部的潭江之濱,南依百足山,中有潭江貫穿全境。毗鄰市區三埠。是昔日開平縣的縣政府所在地。始建於清朝康熙年間,因建在潭江北岸的紅土地而得名。赤坎鎮有現存最早的開平碉樓。 # J6 x" Q" [9 O% I5 t$ {公仔箱論壇 ; J0 i! M) H A9 J2 V6 h: C$ B8 Y公仔箱論壇赤坎沿潭江而建,南岸是鄉村,北岸則是城市,有清一色的騎樓和龐大的洋樓群。城區有兩條主幹道:沿江的堤東堤西路,裡面與之平行的中華路,夾在兩條大路間還有一條叫“二馬路”的小路,這是與江平行的三橫,還有許多縱馬路與它們交叉形成城區的路網。潭江上有上埠和下埠兩座橋,下埠橋是一道分水嶺,也就是形成堤東堤西路的分界線,堤東一塊全部姓司徒,堤西一塊全部姓關。 ) }' e4 f! B# S; f0 o$ Ktvb now,tvbnow,bttvb+ B' Q- m i* W2 a. j# X1 N
月色中的開平碉樓赤坎曾是開平的中心,上世紀20~30年代大量歸僑回到家鄉,沿江修築了在海外所見所聞的西洋建築,當時的建材全是從國外進口經香港轉運過來的,結構堅固,造型精美,沿江馬路遍植水桐樹。潭江連接香港商運,商船來此裝卸,底層的商鋪直接進出貨,赤坎因此商貿發達。因為經濟極速發達,尤其銀號、金銀鋪最旺,外地商人很多,所以娛樂業、青樓業發達。因華僑多,西醫等很先進的醫學技術在民國初年就開始盛行,如1914年開始西醫接產,曾有“醫生街”,很多醫生是名牌大學畢業。直至今日,中華路上最多的還是診所與藥鋪。赤坎當時有火船直達廣州、香港、澳門等地,商人雲集。上個世紀初就開始通郵,20年代就開始通電、通汽車馬路、通電話電報。 : m# M% R E; B% O \tvb now,tvbnow,bttvb* Q! |6 h |7 v+ o+ K( ]+ |& Y
司徒氏與關氏是赤坎鎮的兩大主姓,都是名流輩出,因此相互攀比,競爭激烈。不過這種競爭是良性的,其結果是造福了赤坎的一方鄉眾。比如司徒氏通俗圖書館和關族圖書館、司徒氏的中華基督教長老會赤坎禮拜堂和關氏的中華基督教堂循道會禮拜、司徒氏的開平縣立中學科(現在的開平一中)和關氏的僑聯中學、司徒氏的《教倫月報》和關氏的《光裕月刊》等等,都是這種良性競爭的結果。總的來說,司徒氏多出文化名。tvb now,tvbnow,bttvb& [- ~. l' O8 x% `& C8 a' e
+ W: e3 U2 y' V1 p& A[attach]808215[/attach]! V+ o: K" Y* \" L. }+ U
5.39.217.77" k( E1 `* e5 j% }! t7 v% z6 W
[attach]808216[/attach]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Y6 Z$ Y. p: }. D. G. h! V. m6 Z"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