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中華武術]
太極拳術的核心勁力纏絲勁
[打印本頁]
作者:
hotcornet
時間:
2009-10-15 12:00 PM
標題:
太極拳術的核心勁力纏絲勁
現代太極拳追隨者眼中最能代表中國傳統太極拳智慧的有陳、楊、吳、武、孫等五氏太極拳。五氏太極拳皆以鍛煉身心,振奮精神為本旨。陳氏纏絲勁力剛強,楊吳二氏是遲緩柔和的代表,講姿勢平穩,以順破逆,武氏最具代表性,且又衍生了崇尚不傷筋力。老幼皆宜的孫氏太極拳。五氏太極拳自傳世以來,人才層出不窮,均領一時風騷。
用承上啟下的眼光看待先天太極拳傳人陳太平先生,他無疑是太極拳界的佼佼者和中堅力量之一,他對於太極拳體用均知之極深,用清華大學太極拳研究會推薦的話說,“陳太平先生不愧是太極拳界公認的造詣頗深的名家。”這篇《太極拳術的核心勁力纏絲勁》就是陳太平先生厚積薄發的心得流放,希望喜歡太極拳的讀者朋友們能從中受益。
太極纏絲勁是陳氏太極拳的重要勁法。其它流派的太極拳法雖然沒有特別強調螺旋運動中的纏絲勁,但在技擊中同樣含有螺旋勁法。
只是陳氏太極拳特別強調螺旋運動中的纏絲勁。可以說,不懂纏絲勁就等於不會練陳氏太極拳。如陳鑫雲:“太極拳,纏法也。渾身俱是纏勁,其勁皆發於心,內入骨縫,外達於膚。其運轉方法可分為進纏、退纏、左纏、右纏、上纏、下纏、裡纏、外纏、大小纏等。”對於纏法,初學者沒有必要劃分太細,以上各種纏法無非是出勁、入勁的表現形式。只要出勁、入勁搞懂了,其它纏法便會迎刃而解。纏絲勁關鍵在於其內涵,怎樣把周身的一個整體螺旋纏出來,怎樣能讓纏絲勁在實際運用中有效地發揮出來,而不是研究什麼叫順纏,什麼叫逆纏;什麼叫正纏,什麼叫反纏。因為是否了解名稱意義並不大,關鍵是把太極拳這種獨到的勁力如何體現出來。纏絲勁的具體運用,用語言文字根本描述不清,唯有在明師的指點下去親身體認,方能豁然開朗。
拳論中說:“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至。”纏絲勁是隱於肢體內的一種勁,修習纏絲勁要內外結合。首先發於內,是起於一心,意念為先。丹田內轉,內氣隨其旋轉運行於肌膚之間,沿骨縫穿筋過骨,全身無處不纏。纏絲勁的根源在內,是內部的丹田內轉與腰部旋轉的有效配合,再與周身八道勁旋轉配合,形成了太極拳的內在旋轉。也就是通過意與氣合,氣與形合,形與勁合的內三合提煉出高質量的纏絲勁。纏絲是陳氏太極拳各種勁法的核心,沒有很好地領悟纏絲勁法,其它勁法 (如擁、捋、擠、按、探、捌、肘、靠等)都是枉然。
太極拳的運勁一般有兩種情況:其一是“運勁如抽絲”,以意識與形體相配合,要有勁斷意連的感覺,就像抽絲剝繭一樣,勻、圓、穩、健,綿綿不斷,這就是陳發科老先生諄諄教導的“練拳要塌住勁”。另一是“運勁如纏絲”,就是邊纏邊轉。這就像撮麻繩或者纏麻線團一樣,所以又叫“麻花勁”。因為抽絲是旋轉著抽出來的,自然就形成了一種螺旋的形狀。所以抽絲裡也有纏絲,纏絲裡也帶抽絲,兩種勁道在運用時是對立統一的。太極纏絲勁運勁的形像如同螺旋,但這種螺旋又必須走弧線,猶如子彈擊發時的運動軌跡。子彈通過槍膛中的來復線後,運動於空間時,既有螺旋形的自身旋轉,又有拋物線形的運動路線。太極拳的纏絲勁就要具有這種形像。
在一般的拳術中,其勁道運用多采取衝擊力,即武術界所謂的“直勁”,這就像用錘子釘釘子一樣。而傳統太極拳的用力方法則多為纏絲勁,就像把螺絲釘旋進物體一樣。衝擊力是“頂”勁,纏絲勁是“旋”勁。這兩種勁力作用在物體上的效果是大相徑庭的。用衝擊力是大力強壓小力,而通過纏絲勁體現出來的螺旋力是以小力化大力,亦為四兩撥千斤之力,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太極纏絲勁螺旋式的運動方式具有獨特的中國傳統文化特點,為他國所罕見。在養生方面,它能促使全身節節貫穿,並由此進到內外相合的境界。正如陳鑫所言:“一往一來運一周,上下氣機不停留,自古太極皆如此,何須身外妄營求。”兩點之間,螺旋線自然長於直線。以人之一臂而論,螺旋線的運轉路線比直線要長好幾倍,因此在距離相等的條件下,手臂以纏絲勁的方式運動要比直勁的活動量大上幾倍。做纏絲勁運轉時,周身各部都要協調一致,從而鍛煉了內髒器官。
同時,使顯於外的神氣發生鼓蕩,因而強健了大腦皮層。因而這種運動是一個周身全面的鍛煉,尤其是對人體各個關節,更是可以大大增強其轉動靈活性。在技擊方面,纏絲勁的作用更是十分明顯的。太極拳強調“知己知彼”的聽勁懂勁功夫。懂勁分兩個方面:一是自己懂勁,即懂得自己動作的勁道,需要從盤架中得到;二為於人懂勁,即懂得對方的來勁,這要從推手中求得。欲求知人,必先知己。欲使盤架的“知己”功夫達到高度純熟境地,則須練得周身一家,內外一體。周身一家的功夫是在內外相合和節節貫穿中練成的,而這兩者亦產生於螺旋式的纏絲動作。如此方可謂“即擒即縱纏絲勁,須於此內會天機”。
修煉太極纏絲勁,每一動都暗含有八道勁力的旋轉,合八勁為一勁,“合八為一”即八面螺旋纏絲勁。八面螺旋勁決不是簡單的肢體劃圓,常有習太極拳者將沒有內旋的肢體劃圓誤認為是太極螺旋勁。八面螺旋勁,進而擊人,則如乘風破浪,一往無前;退而引人,則陷敵方於無底深淵。所謂“四兩撥千斤”,就是在螺旋纏繞中,引化對方勁力、消化對方勁力或改變其勁道。四兩之所以能撥千斤,不是與之對抗,而是運用接觸點力的轉換來撥動對方之力。八面螺旋力是太極拳拳法的核心勁法之一,其它的勁法皆由此演變而成。
太極纏絲勁運轉的形式看起來很復雜,但是按其性能可以分為兩種基本的纏絲:單就手法而言,一種是掌心由內向外翻的順纏絲,順纏絲內大多體現的是棚勁;另一種是掌心由外向內翻的逆纏絲,逆纏絲內大多體現的是捋勁。這兩類纏絲存在於太極拳運動的一切過程中,並貫穿始終。因此,在一切動作中亦皆包含著掤捋二勁的相互變化;它們構成了太極拳運動中的基本矛盾,同時又相互轉化於一元之中。
在這兩個基本纏絲之下,纏絲勁因方位不同,變換各異,又分出以下四種形式,即外纏出勁、外纏入勁、裡纏出勁、裡纏入勁。出勁為正纏,入勁為反纏。外纏出勁由根節(肩或胯)向梢節(手指或腳趾)以順纏或外纏的方式向外發勁,外纏入勁由梢節向根節以逆纏或裡纏向裡入勁,裡纏出勁即由根節向梢節以裡纏發勁,裡纏入勁即由梢節向根節以裡纏向裡入勁。
以上四種纏絲勁分別通過手和足來完成就有八條勁路,即手外纏出勁、手外纏入勁、手裡纏出勁、手裡纏入勁、足外纏出勁、足外纏入勁、足裡纏出勁、足裡纏入勁。這就是周身“八道勁”。盤架時左右和上下的方位纏絲合為一個整圈,同時結合裡外,使平面圈變成立體圈,所謂“妙手一招一太極”,這正是陳氏太極螺旋運動所具備的特色。
陳鑫詳細解釋了“纏絲勁”在實戰中的運用,他說:“耍拳纏絲勁作何用?蓋硬與人直接者則人易躲閃,易離去,惟以柔接之,則人易其柔軟而心不懼,心不懼故不躲閃,惟以其柔軟纏絲法接之,未粘住人身則已,如粘住人身,則人不能躲閃;躲則以手跟之,如漆膠粘硬物,物自不能躲閃,離則以纏法纏繞其肱,如蜘蛛一絲纏蠅,又如已上之螺絲,欲硬拔去不得。故未粘住人之肱則已,如已粘住,則吾已纏絲法捻住其肉,當纏而繞之、沾之、連之、粘住、隨之,令其進不得進,進則前入坑坎;退不得退,退則恐我擊搏,故不敢硬離去。此纏絲勁之在拳中最為緊要妙訣也。”
有關於太極拳內氣的運行。在太極拳方面把內氣叫做丹田氣,丹田在臍內一寸三分,是人體的中心所在,也是各經脈的彙集之處。內氣起於此處,又歸於此處,當心機一動(即意念產生),丹田內氣一分為五處,一是貫穿上下,通過任督二脈,這是人體的主干線,叫做子午線,也就是方向線。二脈一通,百脈皆通。
丹田內氣上行,沿任脈上升(根據太極拳的要求可上行或下行),經膻中穴一分為二,至肩隅沿左、右臂纏繞而達到指梢;內氣自丹田下行一分為二,纏繞大腿小腿而過湧泉,抵達腳趾。通過任督二脈的主軸線是沿脈道經絡而行,當內氣向四肢發展時,即轉為螺旋形纏繞,也就是形成了纏絲勁。
此外分入四肢纏繞的八條勁路,其所經過的穴道名稱如下:
1 手外纏出勁,自丹田出發沿任脈上行,經膻中過肩井轉肩隅下行纏繞大臂,經手三裡,再纏繞小臂轉勞宮到指梢。
2 手裡纏入勁,自指梢上行經勞宮,纏繞小臂,經手三裡,經繞大臂,過肩隅轉肩井下行人膻中回到丹田。
3 手裡纏出勁,自命門沿督脈上行,過肩井轉肩隅上行,纏繞大臂,經手三裡纏繞小臂轉勞宮到指梢。
4 手外纏入勁,自指梢上行轉勞宮,纏繞小臂,經手三裡,纏繞大臂,過肩隅轉肩井,下行回到命門。
5 足外纏出勁,自丹田出發下行經衝門纏繞大腿,經足三裡,纏繞小腿,經解溪過湧泉到達足趾梢。
6 足裡纏入勁,自足趾梢過湧泉經解溪上行纏繞小腿,經足三裡,纏繞大腿,經衝門回到丹田。
7 足裡纏出勁,自命門出發下行經環跳纏繞大腿,經足三裡,纏繞小腿,經解溪入湧泉到足趾梢。
8 足外纏入勁,自足趾梢上行過湧泉、解溪,纏繞小腿,經足三裡,纏繞大腿,經環跳,回到命門。
太極拳的纏絲勁處處從根到梢,從梢歸根,交替運轉,全身擰成一體,內外合一,無論其訓練和應用都是洋洋大觀,堪稱太極拳勁力的核心,決不可作為一種機械力來認識它。
作者:
repossio
時間:
2010-4-22 12:15 PM
真傳一句話 假傳萬本書 多練慎之
作者:
kkwan8801
時間:
2010-4-23 04:02 AM
人地俾你打一拳仲企定定等你的纏絲勁?
作者:
ckc56116
時間:
2010-5-16 03:45 PM
謝謝樓主,很不錯
作者:
wai19881120
時間:
2010-7-29 08:43 PM
wow..好大篇,不過我有睇晒!!!
作者:
k64
時間:
2011-4-23 10:11 AM
謝謝
作者:
shinglec2008
時間:
2011-4-29 01:28 AM
thanx very much for sharing this useful tool!!!
作者:
whitedolphin
時間:
2011-5-6 01:55 AM
陳太平先生是修為很深的拳師(是切實修為的拳師,不是現代在媒體自吹的大師,特級大師),對民間武術,內家拳,太極拳的追求很殷切,對太極拳訓練的發凡很多,是不可多得的老師。
作者:
vb1668
時間:
2011-11-22 02:04 A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2006jojo
時間:
2011-12-2 09:46 PM
very details !
作者:
qian914
時間:
2011-12-11 12:37 AM
灰常感谢!!!
作者:
chi-kit
時間:
2011-12-11 11:41 AM
勁, 好勁,, thank you for sharing
作者:
kang124
時間:
2012-11-24 11:30 AM
太極拳無處不纏
作者:
apple236
時間:
2013-1-18 12:57 AM
thanks for sharing~~^.^
作者:
coolweng
時間:
2013-1-20 11:43 PM
Thanks for sharing...!
作者:
BBee8888
時間:
2015-2-19 01:18 PM
謝謝版主誠意解說文章分享,謝謝。
作者:
BBee8888
時間:
2015-2-19 01:19 PM
謝謝版主誠意解說文章分享,謝謝。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7/)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