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帖 絕育手術是常見的控制城市貓狗數量的辦法,主張絕育手術的人經常會稱呼絕育手術是「安全和簡單」 的手術,不過任何手術都會有風險,就算是麻醉藥的分量拿捏不準確也會導致死亡,何況絕育手術呢? 筆者養的狗一直沒有做絕育手術,最近因為其他的毛病,順便做了絕育手術,感覺是性格變化確實很大,因此搜集了一些這方面的資料,給準備為狗隻進行絕育手術的讀者們參考一下。 絕育手術分兩種 絕育對動物來說不是一個小手術,之所以會有這種誤解,只因絕育是一個大概念,當中分為結紮手術和摘除手術,而大部分人都把兩者搞混了。 結紮手術是將輸精管或輸卵管紮住,令精子不能到達卵子,全部的器官還在,而且現在已經有技術將輸精管和輸卵管復通。而子宮卵巢/睪丸摘除術則是將整個子宮、卵巢或睪丸切除,一旦摘除,永遠不能再懷孕。人類除非有腫瘤,或者其他非不得已的原因,否則是不會使用摘除手術的,而貓狗的絕育則多使用摘除手術。 公狗會摘除睪丸,母狗通常是卵巢連子宮一併摘除的。這樣做,一方面可以預防子宮因手術切除不完整而導致疾病;另外,則是防止動物仍會繼續發情,對飼主造成困擾。據稱,只摘除卵巢和同時摘除子宮兩者,對動物的影響沒有什麼不同。 絕育會改變狗隻的性格 睪丸和卵巢都對會產生類固醇類激素,對性格的發展起了關鍵性作用。睪丸會產生睪丸酮,卵巢會產生雌性激素,分別是男、女性徵發育和維持的重要激素。絕育之後的貓狗,會失去雄性和雌性的性徵,也就是很多飼主所希望的:「變乖了」。 當然,這種改變對人類來說未必是壞事。主張絕育手術的人認為,性特癥消失之後,咬人或者破壞家居的情況會大量減少,令寵物更加容易和人類共處。同時,也可以減少貓狗發情時候對人的滋擾,例如貓隻在發情的時候會「叫春」,公狗會圍著母狗團團轉等問題,往往都令飼主受不了。 至於貓狗自己會不會感覺到自卑或者情緒上面的認知危機,主張絕育的人認為寵物沒有性別的自我認知,因此不會由此受到精神折磨,信不信由你。我自己養的狗在絕育之後,變得不太愿意和其他狗接觸,「自閉了」很多,但願這只是巧合吧。 絕育手術的利弊 主張絕育手術的理由很多,對動物自身有利的主要一點是可以防止避免子宮蓄膿(pyometra)、卵巢囊腫、濾泡囊腫、生殖系統腫瘤、假懷孕、性病等等疾病。子宮不存在了,子宮畜膿當然也不會發生;卵巢不存在了,卵巢囊腫也自然不會發生。 另外就是因為激素的減少,會令乳房腫瘤的機會減少,根據1969做的一個研究統計,在動物第一次發情前絕育,乳腺瘤發生率是0.05%;第二次發情前絕育則是8%;到了第二次發情後絕育,乳腺瘤發生率會急升到26%。換句話說,如果狗隻大過兩歲半才做絕育手術,對乳腺瘤就沒有預防作用了。 至於壞處方面,主要的說法是老年失禁和肥胖。絕育之後的貓狗,老年失禁的比率約有20%。至於肥胖可能和激素有關系,雖然這點尚沒有得到科學的證實,不過很多狗主都有這種感覺。對此,愛護動物協會給出的解釋是因為狗隻通常被絕育的年齡是6-8個月,這個時候正是從幼犬轉向成犬的時候,性格會沒有從前這樣活潑好動。 做手術就要趁早 絕育手術並不是一個昂貴的手術,而且,只需要3天左右就可以康復。加上,如果不打算狗隻有後代,早點進行絕育手術,風險會小很多。在幼犬的時候進行手術,傷口會比成犬的時候小很多,幼犬康復起來也比較快。 香港人多地少,人口過於密集,太多的流浪貓狗對城市居民來說很糟糕,因此要控制貓狗的數量也是無可厚非的事情,特別是用絕育來代替大量捕殺,是相對人道很多的做法。可是,究竟這和責任、關懷甚至愛心等能否扯得上關係,則要由讀者雪亮的眼睛來判斷了 |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7/) | Powered by Discuz! 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