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健康資訊]
對抗新冠病毒的神奇療方?專家分析研究揭維生素D與呼吸道疾病關係
[打印本頁]
作者:
soforlee
時間:
2022-11-9 08:30 AM
標題:
對抗新冠病毒的神奇療方?專家分析研究揭維生素D與呼吸道疾病關係
我們缺的不只是維生素D!
tvb now,tvbnow,bttvb7 Y7 K; R" h7 E' `
9 `: x3 A) L) {3 [' @公仔箱論壇
對抗新冠病毒的神奇療方?專家分析研究揭維生素D與呼吸道疾病關係。
2 L0 L+ [# _2 D( _( n1 w2 D公仔箱論壇
一項針對參加冬季訓練的跆拳道選手所進行的研究2,探討了維生素D與呼吸道感染的關係。科學家確定選手們血液中維生素D稍微缺乏後,將其隨機分組,一組給維生素D5000 IU/日,另一組給安慰劑。四週內,有吃維生素D那組的上呼吸道症狀明顯減少很多。類似的維生素D臨床試驗,在20世紀就已被執行過,且證實
在冬天給予維生素D補給的人,會比沒有補給的人,較少出現呼吸道感染症狀
。
不論是人體本來就具備的免疫反應,或是藉由疫苗的刺激來產生抗病毒的特異性免疫反應,都需要正常運作的免疫功能。想像人體是一座大工廠,免疫反應是我們的防護罩,要提供防護罩足夠的能力抵禦外來病毒,勢必要供給它足夠的能量。而我們體內的多種維生素(含維生素D在內),就是維持這些免疫機制正常運作的重要分子。
3 v! w" I8 Z' Q+ l T! }# V
例如,維生素A、β- 胡蘿蔔素可以維持我們上呼吸道黏膜濕潤,降低病毒附著的機率;維生素D可以活化我們體內的免疫細胞,促進免疫反應;鋅可以調節免疫細胞,甚至具備干擾RNA病毒複製的能力。所以多種微營養素,包含維生素D,皆與免疫功能相關3。
. ]% z4 r! `% I' `" Mtvb now,tvbnow,bttvb
3 Z6 e' T/ p2 R/ E
若是身體工廠缺乏了這些維生素、礦物質,我們就要想辦法把它補滿、補齊,這樣一來,當我們注射了疫苗,也比較容易使每一個免疫反應的步驟最佳化,更可以降低感染後重症的風險。
/ q) n! w: c3 F3 B
( j2 |, b2 `& c- q! T1 q' c; v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 J) U# ^4 Z6 a& i2 [) ]+ c
6 U. r) ^& o' J" Y1 J7 P( c( k
圖/西班牙巴塞隆納有一家醫院(Hospital del Mar)把新冠病人分成實驗組(447 人)與對照組(391 人),所有病患除了接受當時醫療體系可以提供的最適當療法之外,實驗組還多添加了一個口服療方。
3 U3 P0 ?7 Z% N" e4 J. j
幫助新冠病患對抗病毒的神奇療方
西班牙巴塞隆納有一家醫院(Hospital del Mar)把新冠病人分成實驗組(447 人)與對照組(391 人),所有病患除了接受當時醫療體系可以提供的最適當療法之外,實驗組還多添加了一個口服療方4。之後,院方持續追蹤病人的身體狀況30 天,結果顯示(單變項分析),對照組有20.9% 需要住進加護病房,實驗組只有4.5%,死亡率則是15.9% 與4.7% 之別。
h& v/ N w! Y( [; `( e+ q公仔箱論壇
以多變項分析來看,在年齡、性別、入院時血液中的維生素D、其他疾病等變因受到控制之下,醫生發現,實驗組需要進加護病房的風險減了87%,風險是對照組的0.13;死亡率減了70%,死亡的風險是對照組的0.30。
2 X& V8 o* d& T' f' M5.39.217.77
7 T1 S3 U& L& b' Stvb now,tvbnow,bttvb
圖/商周出版提供。
tvb now,tvbnow,bttvb7 z$ a9 t4 A3 g6 D
這是什麼神奇的療方?效果豈不是比瑞德西韋所公布的臨床試驗的結果更好嗎?
我們看瑞德西韋最終的臨床實驗效果是:治療組在第29 天的死亡率為11.4%,相對於對照組15.2%,只減低了3.8%。這並不是藥物治療的實驗,此研究實驗組的受試者,只不過是被醫生多添加了維生素D的攝取而已。這些人是經過篩選後,剔除了平時有常規攝取維生素D補劑的人。
公仔箱論壇) t3 n- Q+ D( ~0 M8 `7 n
所以醫生所做的事,不過就是幫這些明顯缺乏維生素D的人補上而已。
但維生素
D
並不是多吃多好
,本來就缺乏的人,補上了當然會更好,不缺的自然也就不用補。至於這個實驗如何控制維生素D的劑量呢?以口服的維生素D3 來說,入院第一天醫生就會給532ug,之後在第3、7、15、30 天給266ug,算是短期內高劑量的補給。
$ Y( d6 k0 q! F' S" I.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D2 G; k6 q8 k& {0 c) n# J ], s公仔箱論壇
維生素D如此重要,為何至今仍未列入治療新冠病人的指引?
甚至確診病人入院時,都沒有將檢測血液中維生素D的濃度列入常規檢驗項目,以做為治療指引?為什麼?因為醫生們有潔癖,要百分百無誤才能列入醫囑。況且醫師不知道要如何訂定給予營養素的指引。比起藥物臨床試驗的嚴謹度,至今維生素D是沒有足夠嚴格的實驗資料可以引用。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在營養師的建議下,補一補原來就缺乏的營養素,不是應該的嗎?況且可能很有幫助。
) U) D$ m; f% J/ G% S* I7 T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公仔箱論壇. y, B* n0 o n' E6 r2 H
以台灣人普遍缺乏維生素D的情形來看,約30%國人血液中的維生素D少於30ng/mL(建議的正常值)。若要減低癌症或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有些學者認為維生素D的濃度最好介於50-70 ng/mL,甚至更高可能會更好。在如此缺乏的情況下,由營養師建議補充,是不是可以對我們的健康帶來長遠且正面的影響呢?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G& f% f8 X) o7 u& }' @2 A' n
0 Z- h' T8 X! _. X+ m9 I$ k
或者更進一步,把血清營養素檢驗,列為健保給付的常規體檢項目。缺乏者可取得營養師諮詢,如此更具預防功能。
% A& j; q, ~. ]# v& j) ~# |公仔箱論壇
圖/包括維生素D在內的多種維生素,正是維持免疫力正常運作的重要因子。
1 \# B! Q( E [$ Y
不只免疫力,維生素D與你的長期健康息息相關
我們對於因為新冠病毒感染而重症、死亡的人,總是會尋找各種理由加以解釋。但從流行病學的角度,找到可被改變的因子、降低國人新冠重症率與致死率,才是重要目標。
2 _9 ?" R4 j" Y& L# g公仔箱論壇
新冠疫情固然趨緩,但病毒會持續存在。對大部分的人而言,因為接種過疫苗,或因重複感染而有足夠的免疫力,就算感染新冠病毒,最多就是出現嚴重的上呼吸道症狀。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N& Q: L5 S! ?
公仔箱論壇, } Z( z7 v: J2 n! T( r, V# \
但你有沒有想過,那些無症狀的人與嚴重症狀的人,差異在哪裡?兒童感染都是以無症狀、輕症居多,為什麼?是否重症者與孩童的差別,在於體內尚未老化的免疫力?
. s$ r, e4 B1 b G& E5 F公仔箱論壇
8 O+ r. k+ y5 w1 Z
再想一想,我們總是要先讓免疫力能夠維持正常運作,才有機會讓它不老化或延遲老化。而包括維生素D在內的多種維生素,正是維持免疫力正常運作的重要因子。
/ V/ @3 N% G p7 w
1 H& K7 K" J& j; V
. N9 C( Q; K& |' J0 S8 o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所有慢性病發病年齡都在年輕化,我們缺的不只是維生素D!
有什麼理由不正視我們缺乏維生素的事實呢?況且從全國健康營養調查報告來看,我們缺的不只是維生素D!此時,我們必須更徹底地檢討我們的生活模式,尤其是飲食習慣。或許整個社會對於健康生活模式的執行,並不是一個很友善的環境,比如說高纖、低升醣指數的健康食物,需要花時間尋覓,常常一時找不到只好隨便吃。而可口的高糖、高熱量又不健康的食物,卻是滿街都在誘惑你。
" L8 J; C1 e: |2 {0 v3 Z3 W6 btvb now,tvbnow,bttvb
我們的下一代生來就處在這樣不健康的生活模式中,未來只會更難翻身。而且不要懷疑,所有慢性病的發病年齡都在年輕化,原因正與我們逐漸惡化的生活模式息息相關。在許多營養調查的報告中,其實各年齡層皆呈現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足,為什麼我們只專注於兒童?
公仔箱論壇7 I( I0 } T( e& W- I& y0 l' f
因為這件事攸關我們大人沒有努力維護「兒童健康權」,他們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就被賦予不健康的生活模式。當然,父母無辜,他們在非故意的狀況下讓小孩吃得營養不足;但公共衛生學界看見了,卻沒有作為,這就非常違反專業良知了。新冠疫情不會是最後一個全球大流行。整體健康環境似乎趨向緩慢沉淪,對人類健康的負面影響就像是溫水煮青蛙,只會一代一代逐漸惡化。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g5 o. `/ [+ T& l! H4 I
& U7 b* j( c3 D% K, m5.39.217.77
在疫情蔓延的過程,我們經歷了親人離世、醫護人員損傷等慘痛經驗,也讓我們因此看見新冠重症的風險共病。而這些其實很多都可以透過行為、生活模式的調整,就能預防或延緩發病。隨著疫情就要結束,我們是否可以用一種更前瞻性、永續性的思維,重建已經被我們破壞的一切?
: t- W. p) k! o4 q F+ a5.39.217.77
tvb now,tvbnow,bttvb5 l7 k2 v3 _9 j6 [1 T- B9 I9 Y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7/)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