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健康資訊] 神經內分泌腫瘤千變症狀如木馬屠城,早期檢測揪出隱藏殺手 [打印本頁]

作者: soforlee    時間: 2020-12-13 01:20 AM     標題: 神經內分泌腫瘤千變症狀如木馬屠城,早期檢測揪出隱藏殺手

本帖最後由 soforlee 於 2020-12-13 01:21 AM 編輯
# q% u! O- K4 Y5 r' A) m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 _1 y, i; `9 E5.39.217.77
" J" z0 h  w& S: R& a. d公仔箱論壇5.39.217.779 I. t0 I3 \$ c* \7 d; u
十大警訊透端倪,小毛病勿輕忽
5 c( {( ~. x; \/ J8 J3 O! |7 atvb now,tvbnow,bttvb
7 H1 Y: ~2 Z- r4 g# ?, Ttvb now,tvbnow,bttvb古希臘傳說故事-木馬屠城記講述將士兵藏在木馬肚內,讓敵人放下戒心後攻其不備的故事;不易察覺的神經內分泌腫瘤正是如此,發病初期沒有特別明顯的症狀,潛伏在身體中緩慢成長,直到開始對健康造成威脅、身體被擊潰時才被發現,但這時腫瘤通常已經長到一定的程度,甚至開始擴散至其他器官。8 r% I1 z; ]! h: k  d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沈延盛院長表示,最著名的例子就是蘋果公司聯合創辦人賈伯斯,他罹患罕見的「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最後因癌症惡化大幅擴散而過世。還有一位令沈院長印象深刻的病患,他在罹患升糖素瘤後,體重從原本的120公斤,一下子瘦到75公斤,血糖超標、全身起紅疹,沈院長利用多管齊下的治療方式,讓病患的胰臟腫瘤逐漸縮小,血糖恢復正常,再度重回原本的正常生活,而今已歷經六年的時間,病患仍舊生龍活虎。

  V! W4 `: I  r4 e" ltvb now,tvbnow,bttvb神經內分泌腫瘤約有六成發生於腸胃道消化系統,三成發生於肺部的一種罕見疾病,由於它會因為腫瘤的部位、分泌荷爾蒙的不同,而展現不同的症狀,讓不知情的患者以為自己只是感冒、腸胃炎等小病症而輕忽,導致病情的延誤治療,因此台灣神經內分泌腫瘤學會以斑馬為其標誌,就是意謂其態樣難以辨識之意。tvb now,tvbnow,bttvb! W8 S8 g, [0 B! ]$ H1 v
其實,神經內分泌腫瘤有十大警訊,包括會造成嚴重飢餓感的低血糖、盜汗、熱潮紅、慢性腹瀉、反覆胃潰瘍或多發性胃潰瘍、咳嗽、心悸、氣喘、發熱、皮膚炎等問題,除了低血糖之外,其他都屬於很常見的小毛病,所以較容易被輕忽,或誤以為是其他疾病。沈延盛院長提醒,如果非糖尿病患者,但卻有找不出原因的低血糖問題,或是合併上述幾項症狀,就要特別留意告知醫生,尤其當這些症狀經治療3至6個月都不見好轉、反覆發生時,有經驗的醫生,就會安排做進一步的相關檢查,如抽血、大腸鏡、胃鏡、腹部超音波、電腦斷層掃描、核磁共振攝影以及切片檢查等方式,都有助於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公仔箱論壇% _% v: k7 y7 V' k2 E8 ^% Y1 d. N
多科醫療團隊來助攻,贏得漂亮的生命戰役
4 t& l2 `$ N) G# Z# [tvb now,tvbnow,bttvbtvb now,tvbnow,bttvb7 P9 e" h! ?9 _6 y2 s
神經內分泌腫瘤又可分類為腫瘤細胞會製造內分泌的「功能性」,以及不足以產生內分泌異常症狀的「非功能性」兩種。「功能性」神經內分泌腫瘤,症狀較明顯,也因此較容易被察覺,而「非功能性」類的初期症狀則十分輕微,甚至完全沒有任何症狀,直到腫瘤變大壓迫到附近器官,而造成腹悶、腹痛等症狀時才可能被發現。一般而言,從發病到確診時間約為5到7年,如果平常有進行定期健康檢查的人,也較容易在惡性度較低或腫瘤尚未轉移前被發現。公仔箱論壇3 S: C4 L& y# f+ Y2 \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血液腫瘤科顏家瑞醫師指出,若組織切片為分化良好(G1)或是分化中度(G2),通常會建議病人手術或合併長效型體抑素治療,便能有效控制腫瘤惡化,同時病患仍能保有良好的生活品質,但若為分化不良期別(G3)及以上,因惡性度高,則必需考慮化學治療或標靶治療,但即使晚期才發現,治療效果仍比一般腫瘤來得好。顏家瑞醫師治療案例中,曾有位18歲的女大生,發現時已是惡性腫瘤且多發性轉移到肝臟和直腸,但經過治療至今已八年,不但病情控制得宜,還結婚生了兩個小孩,就是因為她相信醫療團隊且配合治療,才能讓這個疾病有效被控制。
. O- H5 g) X9 f# _6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W8 y1 y. @( {9 g7 z2 q$ I
而患者們不必太過驚慌,神經內分泌腫瘤通常病程緩慢、存活率高,加上檢測與治療技術不斷再進化,醫生可以治療的武器相當多,包括外科手術、放射性治療、藥物治療等方式,診斷與治療也需要整合多科別的醫療團隊,包括腸胃科、內外科、腫瘤科通力合作,因此只要醫生團隊與病患間彼此信賴,做好良好的溝通和討論,透過積極正確的治療,就能避免身體像特洛伊城堡一樣,被疾病所攻陷,勇敢打贏這場生命之戰!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7/)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