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健康資訊]
早產兒全身黴! 罕見病例登國際期刊
[打印本頁]
作者:
timmychoo
時間:
2019-3-14 08:22 AM
標題:
早產兒全身黴! 罕見病例登國際期刊
健康
醫療/記者林怡亭報導
0 u" P9 G& W9 D h$ f6 O6 S
1 X2 l( w; x5 ]- {
- m" ?: k! W8 c7 J
* k) B. l, y2 A
下週就要滿三歲的小縈,剛出生是極低體重早產兒,全身遭到黴菌感染,幾乎無法醫治,在馬偕兒童醫院醫護團隊努力不懈的搶救下,才從死神手裡把小縈帶回爸媽的懷裡。28週因破水提前剖腹產、出生體重僅1152公克,陸續出現無尿、嘔吐、腹脹等異狀,轉診後送至馬偕兒童醫院。
5 F: i$ v5 |8 w1 ^- B+ Htvb now,tvbnow,bttvb
5.39.217.77 q& i; W5 ^/ X2 x& l' t4 X+ h
收治的馬偕兒童醫院新生兒科資深主治醫師許瓊心表示,檢查後發現小縈全身都是黴菌感染,包括腎臟、心臟瓣膜、眼球、骨頭及血液皆感染抗藥性念珠球菌,尤其是腎臟的腎盂跟輸尿管,完全被黴菌絲形成的黴菌球所阻塞,導致無法產尿及排尿。
, d2 C( S1 A. b& e
( X; R$ G4 C- t& o+ P# O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黴菌阻塞腎盂輸尿管 無法引流治療
公仔箱論壇& D' m9 E7 Q; G3 ?4 B' S
6 W4 z1 y5 X2 B8 C O
馬偕兒童醫院兒童腎臟科主任蔡政道表示,當時黴菌球已阻塞小縈的腎盂及輸尿管,使尿液無法產生,除腹膜透析與靜脈抗黴菌藥物治療外,必須設法去除部分黴菌,再使用高劑量抗黴菌藥物沖洗灌流,一般會搭配電腦斷層導引,施以經皮腎盂引流,但因小縈為極低體重早產兒,腎臟僅有5至6公分,加上腎盂及輸尿管已被黴菌塞滿,完全沒有空間可供引流管放置。因電腦斷層導引經皮腎盂引流失敗,醫護團隊翻遍文獻報告一度無計可施。
3 k8 v" `0 D p4 f
5.39.217.776 M% q6 E4 n4 J9 f# A
逆行性導管引流 成功登國際期刊
( s9 @6 O: O/ ?6 N9 S
3 y7 a$ @# D5 m# q3 \1 N! u1 |; @tvb now,tvbnow,bttvb
專精兒童泌尿系統手術的馬偕兒童外科資深主治醫師許錦城坦言,當時真的是「沒招了」,決定嘗試以逆行性輸尿管導管治療的方式進行尿液引流,但施行難度非常高,全球相關文獻更是前所未聞。許錦城醫師帶著團隊,在小縈全身麻醉的情況下,以約2 mm外徑的膀胱鏡經尿道進入膀胱,將一條約1 mm外徑的輸尿管導管逆行放入,再以X光
攝影
確定位置。除引流外,每六小時施以高劑量抗黴菌藥物沖洗灌流。經此治療,小縈隔天即有尿液排出並恢復正常尿量,腎臟功能也逐步恢復,一個月後超音波追蹤確認無黴菌殘留後,即移除該灌流導管。此治療方式及個案報告,亦於本月刊登於2018年的國際泌尿學期刊UROLOGY。
8 T+ g2 x: _6 u' T$ U
& ^) m6 V- S$ h' v8 n f" ^( X; O* M
住院233天 馬偕兒醫助早產兒重生
8 y: T) N0 a; W1 E5 e1 D) t, n6 T
7 @0 L5 W* v/ O; t) _ v8 X* y
許瓊心醫師表示,早產兒照護過程中,若有感染則須使用高劑量抗生素,加上身上諸多維生及治療用管線,黴菌或細菌感染的狀況時有所聞,但像小縈這樣全身性黴菌感染的案例卻十分罕見,住院期間除了腎臟問題,心臟瓣膜、眼球、骨頭也因為黴菌感染而必須手術治療。小縈共住院233天,最後確認心臟裡兩顆小小的黴菌球消失,才順利出院。小縈的爸媽回憶起那段過程,對馬偕兒童醫院的醫護團隊只有「千萬個感激」。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7/)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