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百名港人中,就有一人罹患俗稱「房顫」的心房顫動,患者的心跳規律失去正常節奏,令心跳恍如「抽搐」般顫動,泵血功能失常,更容易積聚血塊,大幅增加導致「心源性中風」的風險,這類中風對整體健康造成的破壞力,更遠高於一般中風。考慮到傳統用以減輕中風風險的薄血藥,用藥限制較多並造成患者不便,現時已有新一代的薄血藥推出,藥效維持平穩之餘,使用上亦更為方便,可望提升房顫患者的用藥依從性。 - [6 P0 c b R9 g8 J6 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6 h/ q2 ]" P' l' o' H/ N
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正問題之一,研究發現,本港約1%人口曾出現不同程度的房顫問題,患病機會隨年齡增長而上升。「房顫」所指的,是患者因心房電流出問題,令心臟不規律地快速收縮,恍如抽搐般失去正常的心跳規律,心跳速度增加,但泵血功能卻出現問題,一般較正常的泵血輸出量少30%;血液因此積聚凝固在左心耳等位置,並逐漸形成血塊。" x# V1 T: N+ r" m
5.39.217.77' M$ T" O ?4 f$ x4 m1 W( t
心衰竭風險高達5倍# `9 c6 A" V+ T4 O; r% [
. c9 W& Z7 y/ t6 m9 d; `9 wtvb now,tvbnow,bttvb一旦這些血塊被沖到腦血管中,造成栓塞,便會引發中風。值得留意的是,這些因房顫而形成的血塊,體積一般較大,造成的腦血管栓塞可更嚴重,影響的範圍亦往往更多。研究發現,房顫患者出現心衰竭及中風的風險,較健康正常人士分別高出3及5倍,對他們的整體健康甚至性命安全帶來重大威脅。4 s `) P$ r* h5 t$ y# G
tvb now,tvbnow,bttvb2 v. y# t6 q9 \+ V- @. w
而心房顫動導致的「心源性中風」,一個月內的死亡率高達兩成半,比率接近一般中風的2倍;即使患者能保命,其日後完全康復的機會亦只得一至兩成,是一般中風患者的一半。5.39.217.77# V& Z* k$ ?8 P
) ~1 i' E6 x2 n2 |/ g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9 t8 Y7 ]# U( a* } $ v$ w. \2 p- \% T. p5 utvb now,tvbnow,bttvb或出現心悸胸痛疲倦$ O8 @& l' O. F& o7 y9 J
5.39.217.77' x6 h% O @; b0 G! W7 Q
醫生在診斷時,會留意患者本身有否患有結構性心臟問題,例如類風濕性心瓣病;患有結構性心臟病的病人,他們的病發年齡一般較心臟結構正常的人早,後者一般在60歲以後病發,但近年發現心臟結構正常的患者有年輕化趨勢,可能在60歲以前甚至更早便患上房顫。 ( ]# o `, a- T7 I: ~" o# E 0 |" s8 l- F+ U4 z# b- z$ b/ _3 A8 ttvb now,tvbnow,bttvb另外,房顫患者可能會有心跳、心悸、胸痛、氣促及疲倦等徵狀,但臨床上不少患者對上述徵狀的警覺性不足,甚至可能全無明顯徵狀,直至中風病發後,才發現是因房顫所致,但其時中風所帶來的身心影響,往往已難逆轉。5.39.217.77. S& P- a) p) o" A8 w" `# }8 n#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