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健康資訊] 彎身固腰腎與「犀牛望月」 [打印本頁]

作者: pkktam    時間: 2017-4-19 06:58 AM     標題: 彎身固腰腎與「犀牛望月」

日常生活,彎腰是很常見的動作。宋老師說,彎腰拉動背部後柱肌肉及其筋脈,但伸展胸腹部前柱肌肉的動作,便不常見,其養生健體作用,往往也為人所忽略。說起來,一般人腹部容易長脂肪肥肉,恐怕與缺此運動動作有關。宋老師今回便示範了拉伸前柱肌肉及同部位筋脈的動作。
0 d# s8 _2 u: f2 _9 z; O3 H「八段錦」中「兩手攀足固腎腰」一式,軀幹有大幅度的摺疊或伸展,並透過外導肢體、內引氣息,來提升人體的養生與健康質量。即肢體動作和呼吸配合。其功法有云,「息隨氣走定深淺」,「彎腰時呼氣攀足腿,展腰時吸氣意沖天」。換言之,軀幹向下彎腰時,呼盡濁氣;起身展腰時,吸滿清氣,一呼一吸,自然而作。
! V) a/ V: O+ z/ y2 u這一式主要鍛煉腰部,進行腹部及各內臟運動,刺激到腎、腰主動脈、下腔靜脈等。按中醫觀點,「腎為先天之本」、「藏精之臟」(《素問.金匱真言論》);亦有調節體液平衡的功能。故鍛煉此式不僅可固腎強精,也改善腦的血液循環,增加神經系統的調節功能。
* `1 G1 _2 [/ D2 |1 j& Otvb now,tvbnow,bttvb4 v/ [2 x7 |, g4 K; i

9 m& Z# \$ s$ O. l5 S  f. p2 O

, y. I, p' D% o& X6 b1 I$ g- N$ S) dtvb now,tvbnow,bttvbtvb now,tvbnow,bttvb( b) A! {8 q1 S
校正耳水不平衡5.39.217.77( L$ M4 N7 W# V7 x9 \
與「兩手攀足固腎腰」的動作,着力於腰背的彎曲伸展不同,宋老師今回的動作,反而着重於拉動胸腹前的前柱肌肉及筋脈。在此先看看他的示範。
4 l* b. b; y  |" Z- f. U1 `, I  W一、左腿向前伸,肩要正,胯要正;拉跨,拉開前柱肌肉,包括胸部、小肚,大腿,兩手放在左腿上,挺胸,推動身體慢慢往後仰,頭也向後仰(圖一),與此同時深呼吸。宋老師說,這個動作恍如「犀牛望月」,老一輩練武中人又稱作「鐵板橋」。完成後,換右腿向前伸,做以上同一動作(圖二)。5.39.217.77& |* R6 @; |" m2 U8 h; j
宋老師表示,這個拉動前柱肌肉的動作,把背、腰的肌肉拉長,尤其是拉開大腿內側的肌肉和韌帶。此外,身體向後仰,有助校正耳水不平衡。公仔箱論壇) G8 q* W- j6 ]& o0 Y* S
二、站起來後,身軀慢動作向「下壓」,左膝屈曲,右腿向右拉,身體俯前,頭低下,右手觸碰到右腳腳尖部分(圖三),同時「呵」聲吐氣。完成動作後,把重心向右移,重複以上動作,左右各做一次。
6 C: R, ~6 o/ }) p公仔箱論壇宋老師說,換轉時,是由下肢發力來主導動作,上身不着力。tvb now,tvbnow,bttvb- [5 h( U5 X( ^1 p0 Z) ^
三、為動作二之後續,左、右腿仍按動作二般屈曲,但用力拉直(圖四),身體也要挺直,同樣以左、右腿為重心。各做一次。
$ Q& ~, o# P! h1 P$ D. w5.39.217.77筆者觀察到,宋老師第一個動作時,當軀體和頭部向後仰時,吸氣;到第二個動作,即頭低下時,則呼氣,一吸一呼,仍然看到強烈「導體令柔,引氣令和」傳統養生「行氣」影子,這修煉範式歷千年而不衰。2 Z% H( m2 F9 W* @
據葛洪(283年至343年)所著的《抱朴子內篇.釋滯》,行氣指以口呼鼻吸進行吐納,在吐納過程中,調息須均勻細微。到宋代,徽宗趙佶(1082年至1135年)所詔編的《聖濟總錄》,有闡述行氣宜忌,如「諸行氣,無令意中有忿怒愁憂,忿怒愁憂則氣亂,氣亂則逆」。換言之,練習呼吸吐納時,須心無旁騖,一念專精,不宜胡思亂想。公仔箱論壇. L2 ?7 \$ P( I% ~
追溯最早的「行氣」(氣功)專論,不能不援引戰國時代(約公元前400年),刻在一方玉柱上的銘文,即《行氣玉佩銘》。全文只有45個字,「行氣,深則蓄,蓄則仲,仲則下,下則定,定則固,固則萌,萌則長,長則退,退則天,天機舂在天,地機舂在下,順則生,逆則死」。不足50字,古人和盤托出「趨生避死」的修煉秘訣。tvb now,tvbnow,bttvb0 u) ^* ^2 B: m9 k5 S
銘文的訓詁與釋義,迄今仍眾說紛紜。郭沫若在《奴隸制時代》叢書,把《行氣玉佩銘》譯為白話,顯然與氣功導引的修煉主張不符。筆者無意對爭論詳細引述,但從導引學的角度看,甘肅省中醫院李少波醫師(1910年2月至2011年9月28日)在《增訂真氣運行法》一書中,闡述了一般人易明的釋義(見甘肅人民出版社,1986年7月版本,頁96),予初習氣功者有更多入門線索。
2 v  f  m! ~  v6 v* l* d* y) B; jtvb now,tvbnow,bttvb李醫師說,「行氣的行字,也就是真氣運行的方法。第一步是吸氣注意心窩部,使真氣在心窩部集中(行氣,深則蓄);第二步將集中的真氣向下延伸,呼氣注意丹田,丹田發熱(蓄則伸,伸則下);第三步意守丹田,真氣在丹田內形成氣丘,恒定存在,隨着時間延長逐漸充實飽滿,丹田內呈現很大的萌動力(下則定,定則固,固則萌);第四步丹田真氣充實到一定程度,經會陰、尾閭、命門向後竄動,並沿脊柱向上過夾脊,透玉枕,直達腦海(萌則長,長則退,退則天);第五步督脈貫通後,真氣在任督運轉(小周天)頭頂百會穴和丹田內有互相吸引的一種磁性力量,為生命的主宰(天機舂在上,地機舂在下),順則生,逆則死。* n6 C& Y% v, U6 O! B4 ]" z
助貫通任督二脈0 q4 S3 y  C5 Z. N: U& s# J. m
李醫師的釋義,無疑是一幅貫通任督二脈的路線圖。「任脈起於會陰,循腹而行於身之前,為陰脈之海」;「督脈則下出會陰,循背而行於身之後,為陽脈之海」。貫通任督二脈,未必如武俠小說家所言,內功之深厚,天下無敵,但對人體的免疫力和體質有明顯提升(湖北中醫藥大學齊鳳軍主編《任督二脈提升正能量》一書有詳細闡述)。
, o5 X: n8 b2 w# ^0 ?' o9 f8 Q公仔箱論壇宋老師的拉伸胸腹部前柱肌肉及其筋脈動作,也會刺激到胸前的任脈,有助將之疏通,對催發「行氣,深則蓄,蓄則仲,仲則下,下則定,定則固,固則萌」是否起奠基性或輔助作用,沒有實證研究前,筆者不敢妄下判斷,但貫通任督二脈,完成「小周天」,從蓄氣,到真氣在臍下丹田固定、充盈致丹田發熱,並蠢蠢欲動繞過會陰穴轉往背後的督脈,啟動機制不容易建立,如何破此一關,或許可以從鬆通前後柱肌肉及相關筋脈開始。公仔箱論壇) b/ y/ B% X: `* k& U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7/)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