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g1 R$ B) G8 \! A公仔箱論壇我們姑如此說,人生有偏向前(多希望未來)和偏向後(重記憶過去)之兩型。向後型的特徵,最顯著的是愛好歷史。歷史全是人生過往之記錄。向前型的人,對此不耐煩,他們急要向前,急要闖向未來不可知之域,他們不要現實,要理想。重歷史的人,只從現實中建立理想,急向未來的,則要建立了理想來改造現實。文學中的小說劇本,有些多從此種要求下產生。他們好像在描寫人生,但實際多是描寫他心中所理想的未來人生的。但未來人生到底不可知,你若屢要向此方闖進,你自會感到像有一種力量,或說命運,在外面擺佈你,作弄你,他是如何般有力,又是如何般冷酷而可悲。你若認為過去的全過去了,不屬你的份,當知未來的又是如何般渺茫,錯綜,而多變化呀。凡屬未來的,全不由你作主,也同樣地不屬於你。你的未來逐步展開,將證明你的理想逐步不真切,或是逐步而退讓變質。你若硬守住個人的希望不放鬆,硬要向前闖,那多半會造成悲劇。一切小說劇本裡的最高境界,也一定是悲劇的。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a$ _( L. M5 u N. T P. Y, W
tvb now,tvbnow,bttvb. w% c0 |, @6 u' \, J1 Q- Z
種桑長江邊,這是何等的不穩妥,因此向前型的人生,很容易從小說劇本轉入宗教。宗教和小說的人生,同樣在未來希望中支撐,只宗教是把未來希望更移後,索性把來移入別一世界,上帝和天國,根本不是這世界的事,把此作為你的未來希望,這無異說,你對此現世更不希望了。因此宗教也是一悲劇,只是把最後一幕無限移緩,宗教的人生,依然是戲劇的小說的人生,同是抱著未來希望撲進不可知之數而堅決不肯退讓的一種向前型的人性之熱烈的表示。tvb now,tvbnow,bttvb2 p- u. ?# h, [- O# L1 z \% j
公仔箱論壇; O$ y- b" f. H# C
歷史人生卻不然。他之回憶過去,更重於懸想未來。過去是過去了,但在你心上,豈不留著他一片記憶嗎?這些痕跡,你要保留,誰能來剝奪你?那是你對人生的真實收穫,可以永藏心坎,永不退滅的。人生不斷向前,未必趕上了你所希望,而且或離希望更遠了,希望逐步幻滅,記憶卻逐步增添,逐步豐富了。人生無所得,只有記憶,是人人可以安分守己不勞而獲的。那是生活對人生唯一真實的禮物,你該什襲珍藏吧! ) }6 }& \" f4 Ctvb now,tvbnow,bttvb + X& g; r. X ]# N4 f; s3 U( P5.39.217.77中國的國民性,大體應屬向後型,因此歷史的發達,勝過了文學,在文學中小說劇本又是最不發達的兩項目。依照中國人觀念,奔向未來者是欲,戀唸過去者是情,不惜犧牲過去來滿足未來者是欲,寧願犧牲未來來遷就過去者是情。中國人觀念,重情不重欲。男女之間往往欲勝情,夫婦之間便成情勝欲,中國文學裡的男女,很少向未來的熱戀,卻多對過去之深情,中國觀念稱此為人道之厚,因此說溫柔惇厚詩教也。又說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又說一死一生乃見交情,只要你不忘過去。把死的同樣當活的看。其實這種感情亦可是極熱烈,極浪漫,只不是文學的,而轉成為倫理的與道德的。 , n- c3 x" R0 Utvb now,tvbnow,bttvb# F- W' H* S7 A& }: [2 z
西方人的愛,重在未來幸福上,中國人的愛,重在過去情義上。西方人把死者交付給上帝,中國人則把死者永遠保藏在自己心中。中國人往往看不起為個人的未來命運而奮鬥,他們主張安命,因此每不能打開局面來創造新的,只對舊的極回護,極保守,只要一塗上他的記憶面,他總想儘力保存,不使他模糊消失,或變色了。這也是另一種堅強有力的人生,力量全用在自己內心深處,他並不是對未來不希望,他所希望的,偏重在他所回念的,他緊握著過去,做他未來生活的基準。他對過去,付以最切摯的真情,只要你一侵入他的記憶,他便把你當做他的生命之一部分,決不肯放鬆。忠呀!孝呀!全是這道理。初看好像死守在一點上,其實可以無往而不自得。要他向前,似乎累重吃力,但他向前一步,卻有向前一步之所得,決不會落空。他把未來扭搭上過去,把自己扭轉向別人。把死生人我打成一片。但對自己個人的未來幸福,卻像沒有多大憧憬般。 * W' R% O4 J' Y) U! s, g5.39.217.77 # w$ l8 h+ f: r5 f6 k9 _! Y0 M向後型的文化展演也會有宗教,但也和向前型的不同。向前型的注重希望,注重祈求,向後型的注重回念,注重報答。中國宗教也和中國文學般,在中國人觀念裡仍可說是情勝於欲的。是報恩重於求福的。向前型的不滿現狀,向前追求,因此感到上帝仍還在他之前,而他回顧人生,卻不免要自感其渺小而且可厭了。因此才發展成性惡論。向後型的人,對已往現實表示滿足,好像上帝已賦與我以一切了。我只該感恩圖報,只求盡其在我,似乎我再不該向上帝別有期求了。如是卻使人生自我地位提高,於是發展出性善論。我們也可說,前者的上帝是超越的,而後者的上帝則轉成內在的。人類心上之向前向後,各自一番的偏輕偏重;而走上各自的路,埋怨也吧,羡慕也吧,這都是人性之莊嚴?誰又不該莊嚴你自己的人性呢?作者: felicity2010 時間: 2016-4-4 01:05 AM
理與氣5.39.217.77$ Y; n, P8 t; _" X* V1 S7 a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_9 W4 A" t8 e5 M% y ]* h* P
朱子理先氣後的主張,自明儒羅整庵以後,幾乎人人都反對了,王船山又把這問題應用到道器問題上來,他說,有器而後有道,沒有器,便不能有那器的道。竊謂此問題,若遠溯之,應該從佛家之體用說來。一般的說法,應該先有體後有用,氣與器相應於體,理與道相應於用,若從天地間自然界物質界而言,誠然應該說先有器,乃有器之道,先有體,乃有體之用。也可說必先有了氣,乃有氣之理。但天地間尚有生命界,與物質界略有辨,尚有人文界與自然界略有辨。大抵自然界與物質界,多屬無所為而為。而生命界與人文界,則多屬有所為而為。凡屬無為的,自可說體先於用,凡屬有為的,卻應該說用先於體。若說用先於體,則也可說理先於氣。如是則朱子理先氣後的主張,在人文界仍有他應有之地位,不可一筆抹殺。5.39.217.779 o& F1 @( {0 V7 T p- z
$ r, ]+ [3 x5 x7 t1 A我們只須從生物進化的常識為據,一切生命,直從最低的原形蟲,乃至植物動物,那一個機體不從生命意志演變而來呢?就人而論,人身全體,全從一個生命意志的本原上演出。因生命要有視之用,始創出了目之體。因生命要有聽之用,始創出了耳之體。因生命要有行之用,始創出了足之體。後來生命又要有持捉之用,才從四足演化出兩手。生命只是一個用,人身乃是一個體,並不是有了人身之體始有生命之用,實在是先有了生命之用乃創演出人身之體來。若把此意用朱子語說之,應該是先有了視之理,而後有目之氣。先有了聽之理,而後有耳之氣。先有了人之理,乃始有人之氣。也可說先有生命之道,乃始有生命之器。但若說到物質界、自然界無為的一面,則必先有了水與石之氣,始有水與石之理,先有了火與刀之體,乃有火與刀之用,如是則兩說實各得真理之一面。 , j5 [. H! N+ c/ N5 R* p8 b5.39.217.77 " ?/ D% v- _% s一切自然界物質界,苟經人文方面之創造與製作,則一樣可以應用理先於氣用先於體之說來說明。如建築一房屋,不能說先有了門窗牆壁種種體,始合成一房屋之用,其實乃是人心上先有房屋之用一要求,或說人之意象中先存在有一房屋之用,而後房屋之實體乃始出現而完成。一切門窗牆壁,皆在整個房屋之用上有其意義而始得形成。正如耳目口鼻手足胸腹,全在人的生命之用上有其意義而存在。並非先有了耳目口鼻手足胸腹各部分,再拼搭成一身,同樣理由,也非由門窗牆壁各部分拼搭出一間屋。屋之用早先於窗戶牆壁而存在。正如生命早先人身之體而存在。, r( M- G# v* e G$ R- w
tvb now,tvbnow,bttvb( X( m2 E2 |9 f& e/ }0 u. _# V
其實此理在莊老道家已先言之。老子說,“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那時尚不用體用二字,其實老子意,正是說有之以為體,無之以為用。何以明之?老子先云:“三十輻共一過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據我上面所說,若論體,則只有戶牖之體,只有房屋之各部分有體,除卻房屋之各部分,更沒有所謂房屋存在了。把房屋分析開,拆散了,則成為戶牖等種種體,把戶牖等種種體配合拼起來,則成為房屋之用。車與器亦然。故戶牖屬有,房屋屬無。拆去了戶牖等等,便無房屋,故房屋只是一用,而非體。戶牖等始是體。但戶牖等雖各有體,而其為體,若離開房屋之全部,則並無存在之價值,換言之,即成無用了。戶牖等乃配合於房屋之全部而始有其價值,始有戶牖等之用。換言之,只是房屋有價值,只是房屋始有用。正如耳目口鼻雖各有體,而合為一生命之用,若沒有生命,耳目視聽尚復何用。而生命實無體,只有用,故老子說,“有以為利,無以為用”。這猶如說有是體,無是用,或反之說用是無,體是有。老子說有生於無,正如說體生於用。也如說器生於道。但老子所據也只是車器房屋之類,正是我所說屬於人文創製方面者,不屬於自然無為方面者。1 K/ r2 K6 R& @# I
tvb now,tvbnow,bttvb5 ~3 `1 p: t( A' c, M# G* H+ ?, A
再以佛家理論言之,佛家理論慣把一切的體拆卸,把一切五體拆卸了,那用也不見了。佛家所謂涅槃,也可說要消滅此一用,此一用消失了,則體也自不存在。叔本華哲學中之所謂生活意志,也就是此用,一切體由此用而來。但此等說法,只該用在人文有為方面,不該用在自然無為方面。若用到自然方面去,則此最先之用,勢必歸宿到上帝身上,如是則成為體用一源。變成為上帝創世造物的宗教理論。禪宗則僅就人生立說,不管整個宇宙,故他們以作用為性,不是先有了體乃有性,乃是先有了性乃有體,把此生的作用取消,則人文界自然會消滅。可見禪宗此等理論仍還是佛家之本色。宋儒接受了佛家此一義,但他們不主張取消人文界,故要說理先於氣。因要避說體用,故才只說理氣。因作用可取消,理卻不該取消。故佛家以作用為性,而宋儒則改作以理為性。其實二者所指,皆屬無的一邊,皆屬用的一邊。皆是主張有生於無,用先於體,亦皆與道家立論相似。其實只要著眼在人文有為方面的,必然要主張此一義。' K+ K1 m+ S( D+ r7 G# n1 h$ y
3 I$ l* h; w( z. ?$ _. i; G由上所述,自由是內發的,干涉是外來的,但兩者間並非沒有可以調和融通之點。內心的知識與情感,都已調和內外,超物我之相對而中立。因此凡屬科學藝術文學宗教道德一切內心生活,屬於知識與情感之積極伸展者,都應該儘量讓其自由,而且也無往而不可得其儘量之自由的。但一牽涉外面事物,則干涉往往有時要超過了自由。其關於物質自然方面的,可以說知識即權力。知識進步,即是權力進步。所謂權力者,無異即是對外面物質施以高壓而使之屈服。但此也有限度,而且只可施之自然物質界。若在人文社群方面,此乃屬人類之自身,未必便可應用對付物質自然界之同一途徑與同一方法。因此對物質自然界可以知識為主,或說偏重知識。對人文社群則僅可以情感為主,或說偏重於情感。當知高深的知識與懇摯的情感,同樣是一種權力,同樣可以使人走上自由大道。中國古語,天王聖明,臣罪當誅,以及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云云,皆是一種情感懇摯的話。如大舜之孝,屈原之忠,並不是對外屈服,而是一種內心情感向外伸舒之無上自由。融和了外面干涉的一種內在自由。瞽瞍和楚懷王,無異是對舜和屈原的內心要求的一個強烈的干涉,舜和屈原並不為之屈服,也非要加瞽瞍與楚懷王以高壓而使自我勝利。舜與屈原之孝與忠,乃是超人己而中立一元化的一種情感完成之表現。老子說:“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這是實話。當知六親不和與國家昏亂,並不能使忠臣孝子不能自由完成其忠孝之心情。人文歷史上一切藝術文學宗教道德之最高成就,都是這一種內心自由的表現。tvb now,tvbnow,bttvb0 a. Z# j' w6 t w$ d* p
% Q$ X1 l3 P k. ~8 |公仔箱論壇就中國論中國,中國人自有一套中國的歷史哲學。黑格爾與馬克思同樣注重在解說歷史,求在歷史中發現定律,再把來指導人生。只是黑格爾把歷史必然地推演到絶對精神上去,那未免玄之又玄了。而且那種歷史開展的大責任,又專放在日耳曼民族的肩膀上,又嫌太狹窄了。馬克思則一反黑氏之所為,把歷史必然地推演到無產階級專政,那像是比較具體而切近了,而且他又把歷史開展的大責任,放在全世界無產階級的肩膀上,便無怪其多方有人聞風興起了。至於中國人的歷史哲學,卻並不專重在解釋歷史,而更重在指導歷史,並不專重在發現將來歷史事變之必然性,而更重在發現當前事理事情之當然性,這便與黑馬兩氏大相逕庭了。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8 v+ A8 x8 f) C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l. v/ W+ i3 p0 b
歷史是人造的,人生基礎不能全抹煞了物質經濟生活條件。中國史學家無不承認此一點。但人生問題至少不能全由物質經濟生活條件來領導,來解決。人生問題,至少有一個理所當然,而中國思想之看此理字,則既不是唯物的,也不是唯心的。因此從中國傳統思想來看,馬克思至少是不深入,而且是不妥當。若我們也來承認馬克思的唯物史觀也有其真理,最多只說馬氏謂人生歷史上一切上層精神活動,無論為政治的,社會的,道德的,宗教的,文學的,藝術的,都將由下層的基本的物質經濟生活條件而決定,如是則馬克思的唯物史觀究竟也並不能否認了歷史上有一批上層的精神活動之存在。而且我們也可說,物質經濟生活條件之所以重要,所以有價值,正為其能補助一切上層的精神活動之故。若使上層的一切精神活動全失其價值,則在其下層而補足他的物質條件之價值之重要性,亦將連帶動搖而失落。若是則人類應該如何來選擇他們的物質生活,正應該看其如何能影響其一切上層的精神生活之差異而加以判別。明白言之,我們正因為歡迎那樣的精神生活,所以才贊成那樣的物質條件。若就純自然界的立場看,縱說物質生活決定了精神,(仔細說來,則也只能說是規定而不能說決定。)但若改就人文界的立場看,則還應該是精神領導著物質。唯物史觀只發揮了上一節,而忽略了下一節。由此試再連帶說到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7 \. l& O7 ]9 l0 x( f u
7 e, }# u4 B0 h }! j1 t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朱子曾說:“內無空寂之誘,外無功利之貪。”試問如何能不貪功利,豈不先得要生事易足?但生事易足,便易為空寂所誘。朱子所說的誘人空寂,乃指佛教言。佛教思想來自印度,正因為印度人生活更較中國輕易,才愛走向空寂的路去。目下西方人的功利觀點遠較中國人為強烈而認真,則因西方生事更較中國艱難也。+ I3 j6 K2 E( A) p" e( g
( T) h" Q% B8 d, Q4 P" ~, n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功利是純現實的,而空寂則是純理想的。功利是純物質的,而空寂則是純精神的。因此想到中國古代的儒家思想,標榜著一種中和態度的人生哲學,顯然是由中國北方農村經濟下產生。他們不耽空寂,但也不著功利,儒家的中和態度是篤實的。墨家在當時,大概他們的出身較儒家是更艱苦些,因而他們篤實的意味也較儒家更濃厚了。由篤實而走上艱苦的路,便不免有些像貪功利。當時中國北方農村需要篤實,卻不必定太需要艱苦。因此墨家思想終因其太接近計較功利,而沒有儒家般易受人歡迎。道家則較閒散,但又折向空寂了。只有儒家在不太緊張,又不太閒散之中道上,這是中國思想之正脈。tvb now,tvbnow,bttvb. V. ]. t2 E$ a
' F3 z& C+ d% n& Y
兩漢儒生,都從半耕半讀的北方農村中產出,他們不算太艱苦,但也不能太閒散,總仍還是要篤實。董仲舒曾說:“明其道不謀其利,正其誼不計其功。”他們不能不擔著實際生活的擔子,但那擔子壓得不太重,不緊張,還有一部分閒散工夫,可以讓他們來求正誼明道。所以他們能不空寂,又不肯汲汲去謀利計功,而確然成其為儒家態度。到東漢以下,門第逐漸成長。半耕半讀的儒生,漸漸在大門第之養尊處優之生活中轉變而為名士清談。那時則老莊道士占了上風,又染上了空寂的味兒。! p/ I" V5 w9 `; L1 S. S: ^9 n Z( e
3 ?* B4 E. d2 C公仔箱論壇佛教在那時傳入,正投中國人當時所好。但南北佛教風氣不同,北方佛教比較在社會下層生根,因此也比較篤實。南方佛教則寄託在門第士大夫間,尚玄想,尚清談。若說空寂,則南方佛教更空寂,後來天台禪宗都盛行在南方。南方氣候溫暖,地面也狹小了,水土肥沃,生事更輕鬆,小家庭制也開始在南方蔓延。人事牽犁,亦較北方輕減。下及唐代,一輩士大夫,論其家世,比較還是北方傳統占優勢。北方農村比較南方篤實,大家庭制亦先在北方生長。門第力量還在,每一個人(此指士大夫言)至少都還有家庭重負。因此唐代佛學雖盛,而卻重事功。下到宋代,中國一切文化學術重心,逐漸南遷。門第破壞了,小家庭制普遍了,士大夫一得科第,衣租食稅,生事易足,生活擔子更輕鬆,人事更寬弛,心地上覺得一切閒散不緊張,禪宗思想流進儒學,便成為宋明之理學家。公仔箱論壇/ T4 C) U6 y( E, }) E p8 z( a
公仔箱論壇) `: J3 ?3 `5 Y8 D4 ]: Q; @
理學家說敬說靜,總是在小家庭裡個人生活無憂無迫,遂能欣賞到這一種生活。朱子說:“敬有甚事,只如畏字相似,不是塊然兀坐,耳無聞,目無見,全不省事之謂。只收斂身心,整齊純一,不恁地放縱,便是敬。”其實敬也等如沒事了。只要你在沒事時莫放縱,莫惰,莫驕。莫惰了,又沒事,便成了宋儒心中所認識的所謂敬的體段。陸像山常教人收拾精神,總因在散閒生活中精神易散漫,易放縱,故而要你收拾,這些全是在比較輕鬆無事中才講求。宋儒亦講明道正誼,但實在是個人身上的意味重了,並不像先秦儒家般,常從國家社會大處著眼。先秦儒講的義與道,常指的政治性,社會性的,個人日常生活的意味比較淡。因此宋儒好譬如儒家中的出家人。他們不是崇信佛教的僧徒,但可說他們是崇信孔子的僧徒。他們不是慕效老莊的道士,而只是慕效孔孟的道士。 3 m4 K6 l6 `( C7 J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a3 y$ a/ d1 }& M" e3 \7 I
宋明理學家不喜歡佛教,也不喜歡老莊,但那時是南方士大夫為主體的時代了,雖則他們極力想像追求古代中國北方農村的一種樸篤精神,而終於要走樣。他們常愛說眼前日用,卻實在閒散沒事。因此他們愛說孟子“必有事焉”,一面便連帶說中庸鳶飛魚躍活沷沷地。可見他們的那些事,還只是雲淡風輕,尋花傍柳,窗前草不除,在閒中欣賞雛雞,觀盆魚,乃至靜聽驢子叫之類。好言之,可說是一種淡宕的藝術人生。惡言之,還是飽食終日,無所用心,所以用心到這些上面來。陽明教人也說必有事焉,切莫空鍋煮飯。其實正因閒事沒事,故而時時想到必須有事。真使你生事忙迫,哪有閒工夫說必有事焉呢?然則宋明理學家正已在空鍋煮飯了。到底他們也不免要帶幾分空寂味兒吧。我們縱不說他們也犯了驕惰之病,但勞謙之德總是視古有愧了。 & H! E, x2 D' v _$ V1 ]+ H$ e9 btvb now,tvbnow,bttvb 5 T# r+ p% ^3 u$ G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明末北方社會在生事十分難窘的狀態下產出了一個顏習齋。但清代康雍昇平以後,南方人又操著學術思想之霸權,當時江浙人的生活,在像揚州蘇州那種環境裡,哪能接受顏習齋的思想呢?而且習齋晚年生活,也就在習敬習靜中安度了。西方文明,一開始便在希臘雅典等商業小城市裡發展,根本和中國古代北方農村的閒散意味不同。近代歐洲,至少從文藝復興以下,生活一天忙迫似一天,一天緊張似一天,直到如今,五六百年來緊張忙迫得喘不過氣來了。他們中古時期在教堂裡的一些兒空寂氣味,現在是全散失了,滿腦滿腸只是功利。彼中哲人如英國羅素之流,生長在此忙迫生活中,討厭功利鞭子,不免要欣賞到中國。然中國文化之弱點則正在此。從鴉片戰爭五口通商直到今天,全國農村逐步破產,閒散生活再也維持不來了,再不能不向功利上認真,中國人正在開始正式學忙迫,學緊張,學崇拜功利,然而忙迫緊張又哪裡是生活的正軌呢。功利也並非人生之終極理想,到底值不得崇拜,而且中國人在以往長時期的閒散生活中,實在亦有許多寶貴而可愛的經驗,還常使我們回憶與流連。這正是中國人,尤其是懂得生活趣味的中國人今天的大苦處。作者: felicity2010 時間: 2016-4-4 11:06 PM
鬼與神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P$ w& Z4 B. k" d
6 e7 B* l4 A1 b& `, {# k3 z- R3 n
鬼是人心所同關切的,神是人心所同崇敬的。只要你一走進禮拜堂或其他神廟,你的崇敬之心,便油然而生。只要幾個人聚在一起談鬼,便無不心嚮往之,樂聽不倦。但這世界上究竟有沒有鬼神呢?據說鬼神是從前迷信時代的產物,現在科學時代,不該再有鬼神之存在了,這話也有理由。7 w( K6 T! ?7 F, B1 C
# B5 J3 G3 l2 G. A3 ^6 L
遠的我不能說,據我所知,在我們祖父乃至父親們的時代,那時不還是一個迷信的時代嗎?那時人心中卻都確實認為有鬼神。這事情也很簡單,那時多還是在農村經濟下過生活,一個人穿著的衣服,尤其是男的長袍和女的襖子裙子,稍莊嚴稍華貴些的禮服之類,幾乎是要穿著幾十年乃至畢生以之的。那時的飲食也沒有幾多花樣,一個人喜歡吃什麼,終生只有這幾味。家裡使用的器具,如一張桌子,一張椅子,一個硯台,一柄長煙管,往往也一個人使用了一輩子。居住的房屋,一樣地一輩子居住,臥室永遠是那間臥室,書房永遠是那間書房,朝上走進書房,坐在這椅子上,吸著那柄長煙管,晚上走進那臥室,睡上那張床,幾十年,一生,沒有變動過。家人相聚,也是數十年如一日。鄰里鄉黨,親戚朋友,墳墓祠堂,一切一切,全如此。祖父死了,父親接下,走進那間臥室,看見那張床,哪得不想到他父親。他父親陰魂不散,鬼便流連在那臥室,依附在那床上。跑進書房,看見那書桌、那椅子,又要想到他父親,他父親的鬼,又流連在那書房依附在那桌子椅子上。摸到那長煙管,用到那硯台,他父親的陰魂又好像依附在那煙管和硯台上。春秋嘗新,吃到他父親生前愛吃的幾樣菜,他父親的鬼又好像在那幾樣菜上會隱約地出現。有時還不免要把他父親的衣服如長袍馬褂之類,修改一下,自己穿上身,他父親的鬼,便像時時依附在那長袍馬褂之上,時時和自己親接了。走進祠堂,或到墳墓邊,或遇見他父親生時常過從的親戚,常流連的鄉鄰,他父親的鬼總會隨時隨地出現。那時的人生,因為和外面世界的一切太親昵了,而且外面的世界又是太寧定了。總之,兒子的世界,還是他父親的世界,單單只在這世界裡驟然少了他父親一個人,於是便補上他父親一個鬼,這是人類心理上極為自然的一件事。這好像並不是迷信,你若硬指他說是迷信,他會不承認。 3 i p6 P: X6 B0 |tvb now,tvbnow,bttvb- O/ g: p! O: B+ d- R2 M
說到他父親生時的事業,或是做工匠的,他一生凝神盡智做這一樣工。有時做得極得意,太精巧太入神了,他的畢生生命,好像便寄存在這幾件工作上。或者他是一農人,那幾塊田地,一頭耕牛,便是他的生命,他的鬼,有時便在那耕地和老牛身上出現。或是一個書生,他生前喜歡讀的幾本書,或是自己有一些著作,那都是畢生心血,喜愛所鍾,哪有一死便了之理?他生前的享用還存在,他生前的創作也存在,那即是他的生命還存在。但他的人則確已過去了,於是有他的鬼來替他這個人。5.39.217.77$ c0 c! v, Q+ C# X
( ]3 ^% |* U6 k, N/ O
到現在,世界變了,我們是生在科學時代,在工商經濟極活躍極跳動的時代下生活。說到你所穿著,一年盡有換上幾套的,從沒有一件衣穿著了幾十年乃至一輩子。說到飲食,我們口福太好,喜歡的也多了,說不出什麼味是我的真愛好。說到器具,新式的替代老式的,時髦的換去不時髦的。川流不息,層出無窮。說到居住,今年在這裡,明年在那裡,今天在這裡,說不定明天在那裡,幾千里之外,常常奔跑流轉。你的兒子,從小便走進了學校,一樣如你般向外奔跑,一樣在幾千里之外終年流轉。便是夫與妻,也不一定老廝守在一塊。而且社交頻繁,女的認識的男的,男的認識的女的,也實在太多了。心神不定,夫的生命不盡在妻身上,妻的生命也不盡在夫身上。鄰里鄉黨更不必說。親戚朋友,一併淡漠。墳墓祠堂,現在人更顧不到了。試問你若一旦離此世界而去,你的心神在此世界裡還留戀在哪些上面呢?你將茫然不知所對。你的陰魂早散了,叫別人在此世界的哪些處再紀唸到你呢?因此這邊的人,不僅不會再遇見你的人,而且也不會再遇見你的鬼。 $ U' X: H u0 t7 x7 ] H/ D/ }1 i0 A / E/ z$ I) J( v3 V5 @8 w& D再說到你在此世界的事業,做工的在工廠裡,這是集體的機械工作,哪一件東西是由你親手而製成的,哪一件是你獨出心裁,把你心和血凝結在上面而創造的?你那塊田地,現在是機械耕種了,或已建築起高樓大廈在上面。你若真有一個鬼,偷偷地回來一看,你將不認得你那塊地,你也將感到索然寡味。你生前所愛好的幾本書,據說現在已歸入古紙堆中,沒有人理會了。而且你在生前,所瀏覽涉獵的實在也太多,你自己也模糊了,說不出哪幾本書真是你所愛好,所潛心。不待到你死,你也早把它們遺忘了。論到你的思想,時代變遷,早已落伍了。你的著作,也早給人遺忘了。你若再是這世的人,你亦將對你那世的一切,爽然若失,不感興味了,再也提不起你的記憶來。因此你的鬼,再也不能在此上依附寄託而發出感人的靈光。世界一切在變,變得緊張,變得混亂。別人的擠開了你的,你也擠開了別人的。今天的擠開了昨天的,明天的又擠開了今天的。如此般擠,每一個人在此世界上,全擠得游離飄蕩。當你生時,早已擠得站不住腳跟,像遊魂一般。等你死後,你如何再立得住腳,在此世界上再留下你一個鬼影子來呢。從今以後,怕只有冤氣一口的厲鬼惡鬼,還能偶爾顯現吧!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9 O+ s0 j$ h6 ]3 o! D
: X3 X! \( d( H8 X2 H
鬼的事權且擱下不說,讓我們再說到神。神是鬼中間更生動有威靈的。這世界太沉滯,太寧定了,因此我們要有神來興奮,來鼓舞,來威靈生動。現在的世界日新月異,無一刻不興奮,無一刻不生動。騰雲駕霧,上天下地,以前一切想望於神的事,現在人都自己來擔當,來實幹。神在這時代,也只有躲身一旁,自謝不敏了。 ) \& O& n* j9 h" l. Y) Ntvb now,tvbnow,bttvb % F& \1 g) ~! @ S% X5.39.217.77這是不錯的,科學打破了我們的迷信,但科學也已趕走了我們一些大家關切大家崇敬的東西了。作者: felicity2010 時間: 2016-4-4 11:11 PM
鄉村與城市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e7 H7 T( N! k5 G
公仔箱論壇* @% O# v n. x2 A( m
就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中之人生而論,大體說來,似乎人常從自然走向文化,從孤獨走向大群,從安定走向活動。自然、孤獨與安定,如木之根,水之源。文化、大群與活動,如木之枝,水之流。若文化遠離了自然,則此文化必漸趨枯萎。若大群泯失了孤獨,此大群必漸成空洞。若活動損害了安定,此活動也必漸感怠倦,而終於不可久。& d( G3 u. j: A& Y, `9 Z
8 `( d6 n& \0 E3 L. z/ M公仔箱論壇鄉村是代表著自然、孤獨與安定的,而城市則是代表著文化、大群與活動。鄉村中人無不羡慕城市,鄉村也無不逐漸地要城市化。人生無不想擺脫自然,創建文化,無不想把自己的孤獨投進大群,無不想在安定中尋求活動。但這裡有一限度,正如樹木無不想從根向上長,水無不想從源向前流。但若拔了根,傾了源,則枝亦萎了,流亦竭了。沒有自然,哪來文化?沒有個人,哪來群眾?沒有安定,哪來活動呢?人的心力體力,一切智慧情感,意志氣魄,無不從自然中汲取,從孤獨而安定中成長。人類挾著這些心力體力智慧情感意志氣魄,才能創建出都市,在大群中活動,來創造出文化,而不斷上進,不斷向前。但使城市太與自然隔絶了,長在城市居住的人,他們的心力體力也不免會逐漸衰頽。人在大群中,易受感染模仿,學時髦,卻湮沒他的個性。職業不安定,乃至居處不安定,在活動中會逐漸感到匆忙,敷衍,勉強,不得已。因此精力不支,鼓不起興趣,於是再向外面求刺激,尋找興奮資料,乃至於神經過敏,心理失常,種種文化病,皆從違離自然,得不到孤獨與安定而起。 0 M5 s' S% X% X0 P% T5.39.217.775.39.217.77+ E$ g8 M6 t: B
一個鄉里人走向城市,他帶著一身的心力體力,懷抱著滿腔的熱忱與血氣,運用他的智慧情感意志氣魄來奮鬥,來創造。他能忍耐,能應付。他的生活是緊張的,進取的,同時卻也是來消散精力的。一個城裡人走向鄉村,他只覺得輕鬆解放,要休息,要遺忘。他的生活是退嬰的,逃避的。他暫時感到在那裡可以不再需要智慧,不再需要情感,不再需要意志與氣魄。他也不再要緊張、奮鬥與忍耐。然而他卻是來養息精力的。在他那孤獨與安定中,重與大自然親接,他將漸漸恢復他的心力體力,好回頭再入城市。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B9 J4 k- D7 e5 c: g$ s' Y7 L; A
! D5 ^4 [7 U8 K0 K- ^2 ztvb now,tvbnow,bttvb人類斷斷不能沒有文化,沒有都市,沒有大群集合的種種活動。但人類更不能沒有的,卻不是這些,而是自然、鄉村、孤獨與安定。人類最理想的生命,是從大自然中創造文化,從鄉村裡建設都市,從孤獨中整合大群,從安定中尋出活動。若在已成熟的文化,已繁華的都市,已熱鬧的大群,已定形的活動中討生活,那只是掙扎。覓享用,那只是墮退。問前途,也恐只有毀滅。想補救,只有重返自然,再回到鄉村,在孤獨的安定中另求生機,重謀出路。 0 B- F! ?6 t: Z; o'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5 h, o; L. i J3 g; D! R" c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因此人類文化之最大危機,莫過於城市僵化,與群體活動之僵化。城市僵化了,群體活動僵化了。再求文化之新生,則必在徹底崩潰中求得之,此乃人類文化一種莫大之損失。大都市易於使城市僵化。嚴格的法治主義易於使群體僵化。近代托拉斯企業,資本勢力之無限集中,與夫機械工業之無限進展,易於使工商業生產種種活動之僵化。此乃近代文化之大隱憂。百萬人以上喧囂混雜的大都市,使人再也感不到孤獨的情味,再也經驗不到安定的生活。在資本主義絶對猖獗之企業組織中,人人儘是一僱員,再也沒有個性自由。而又兼之以機械的儘量利用,每一僱員,同時以做機械的奴隷之身份而從事,更沒有個性自由之餘地。個性窒息,必使群體空乏。在個性未全窒息,各自奔竟著找出路,䴢聚到幾百萬人以上的大都市中,在嚴格法治與科學的大組合,以及機械的無人情的使用中,人與人相互間,必然會引申出種種衝突來。現世界的不安,其癥結便在此。: S& t) A [6 I* h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w3 L+ q% e& ~8 H
譬如一個武士,用全副重鎧披戴起來,他勢必找一敵人來決鬥一番,否則便將此全副披戴脫卸,再否則他將感到坐立不安,食不知味,寢不入夢,老披戴著這一副武裝,勢必病狂而死。目前的世界,幾乎對外盡在找敵人廝殺,對內又盡在努力求脫卸此一身重鎧,同時亦盡在坐立不寧寢食不遑的心情中走向病狂之路。但我們須知,正因其是一武士,所以能披戴上這一副重鎧。並不是披戴上了這一副重鎧,而遂始成其為武士的。而沒有披戴上這一副重鎧的人,卻因於懼怕那武士之威力,而急求也同樣尋一副重鎧披戴上,而他本身又是一羸夫,則其坐立不寧寢食不遑將更甚。其走向病狂之路將更速。若使遇到一敵人廝殺,其仍歸於同一的死亡絶命,也就不問可知了。5.39.217.772 [, u l% e4 H" ?8 f+ f2 l! u1 s
4 Y' k# f c) e. F莊子書中,有一番推翻上帝和神之存在之觀念的最透闢的理論。但莊子書中,同樣有一番委心任運知命安命的最深妙的理趣。你能體會到莊子的這一面,你自然能心態安和,精神平靜,一切放下,輕鬆恬美,而到達一種大自在大無畏的境界。也正猶宗教精神在祈禱時之所到達。惟莊子書中所言之命,則只是消極地叫你捨棄,而非積極地叫你奮發,這是莊子知命而不知性之過。魏晉時代的清談學家們,都重視莊子,但他們卻不言安命而言任性。郭像注莊便是其一例。如此則只知任性,不知安命,在消極方面既沒有了抑制,在積極方面又沒有了領導。性是一個必然的,而清談家之任性,則一任自然而不認有必然,此是清談家知性而不知命之過。只有儒家可說是性命雙修。 * L' |+ l6 Q$ b/ d8 X- [tvb now,tvbnow,bttvb. s3 s4 U3 H/ S! O' _4 p; I4 C( v
儒家思想有與一切宗教最不同之一點,一切宗教全像是個人主義的,而儒家則最不喜為個人自己著想。一切宗教莫不有一個超越於個人以上之神,一切個人莫不向此神祈求,所祈求的對象雖是共通的,而此祈求之主則是個人的。因此祈求所得之恩賜也屬於個人。儒家思想中超越於個人以上者是命,命在領導著各個人,同時規範著各個人,因此命是個別的,而知命安命便是率性,性卻是共通的、大群的。因此所領導所規範者是個人,而領導之規範之之主者,則一切從大眾出發,也一切歸宿到大眾。* U/ X. g" J) i#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