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 t# M, I$ i, Y: p" B9 k' V有人說,人生如演劇,這話也有幾分真理。劇本是現成的,你只袍笏登場,只扮演那劇中一個角色。扮演角色的人換了,那劇本還是照常上演。當我生來此世,一切穿的吃的住的行的,家庭,國家,社會,藝術愛好,宗教信仰,哲理思維,如一本劇本般,先存在了,我只挑了生旦醜淨中一個角色參加表演,待我退場了,換上另一個角色,那劇本依然在表演。凡你當場所表演的,你哪能認真說是我呢?你當場的一切言語動作,歌哭悲懼,哪能認真說是我的呢?所以演劇的人生觀,卻比較接近於無我的人生觀。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t, g* z. V+ c9 O" H- I; H
, a6 M. I1 O6 o! Q3 G但如何又說不朽呢?這一切已在上面說過,凡屬超我而存在,外於我而獨立,不與我而俱盡的,那都是不朽。所以你若參加穿皮鞋,並沒有參加了不朽的人生,只有參加做皮鞋的比較是不朽。公仔箱論壇' ^9 S9 a- P- Q: D( v) U5 A
2 R8 g9 \! Y1 _' y7 @公仔箱論壇人生根本是一個對立,我以外不能沒有非我之存在,我與非我便是一個對立。即就我而論,有生便有死,死與生又是一對立。若謂生者是我,則死了便不是我。若認死者為我,則生的又不是我。死與生即已是我與非我之對立,故有生死便有是非,彼我生死是非,是人生最基本的對立。莊子齊物論已經指出。人的意見,總想在此對立上面尋出一個統一來。然而若超出此對立之外求統一,則此超出之統一,又與被超出之對立者成為對立。若深入此對立之裡面求統一,則此深入之統一,又與被深入之對立者成為對立,這樣則依然仍是一對立。5.39.217.772 C2 Q) {+ o) s9 p' G
7 p* K/ [ |6 H5 H. I1 L. t* z) ]tvb now,tvbnow,bttvb上帝和神,是超出此死生彼我而求統一的一個想法。據說一切由神造,一切回歸於神,如是則神與一切對立。宗教轉變成哲學,在一切現象之後面探究一本體。據說生死彼我均屬現象,現象後面還有一本體,如是則本體統一了現象,然現象與本體仍屬對立。此兩種對立,宗教的和哲學的,其實形異而神同,只如二五之與一十。5.39.217.77" V. B+ C4 z, j0 h
5.39.217.771 G7 R' B' q* `9 f* J/ v) W
人類在語言與思想中發明了邏輯,最先也只是求在對立中尋統一的工具。如說“這是甲”,好像把這與甲統一了。然而此統一中,便顯然有這與甲之對立。神與萬物,本體和現象,亦只是這與甲之複雜繁變而已。與其說“這是甲”,不如說“這是這”。不要在這之外另尋一個甲來求與這統一,如此般尋求統一,無異在尋求對立。若真要避免對立,尋求統一,不如只在這之本身上求之。所以說這是甲,不如說這是這。與其說人生由神創造,不如說人生便是人生。與其說現象背後有本體,不如說現象便是現象。- {/ I7 E3 u. q: ]1 O
( T: Z ~0 U+ Z公仔箱論壇然而這是這,依然還是一對立。前一這與後一這對立,依然不統一。若真要避免對立,尋求統一,則不如只說這,更不說這是什麼。一切人生,一切現象,這這這這,直下皆是,生也是這,死也是這,我也是這,非我也是這,是也是這,非也是這,一切對立,一切矛盾,只一這字,便盡歸統一,盡歸調停了。佛家稱此曰如,道家稱此曰是,又曰然。佛家說如如不動,道家說因是已,又說萬物盡然。一切皆如,一切皆是,一切皆然。生與死對立,如只說如,或只說是,只說然,便不見有對立。然而在此上便著不得言語,容不得思維。若要言,只言這,若要思,只思這,這是唯一可能的統一。5.39.217.77) }% S0 t* _4 {8 _" e0 x+ K, H
tvb now,tvbnow,bttvb- P1 z9 P7 q: B; g5 H( y4 k% w6 }
然而這一個宇宙,只見這這如如是是然然,便成為一點一點分離,一節一節切斷了的宇宙。這一個這這如如是是然然的人生,也是一個點點分離,節節切斷的人生。人們在此宇宙中,過此人生,便只有突然頓然地跳躍,從生跳躍到死,從這一這跳躍到那一這。因為點點分離,節節切斷了,這與這之中間似乎一些也沒有聯繫,沒有階層次第了。所以雖像極靜止,實在卻是極跳動。但人生又哪耐得常如此突然頓然地跳動?形式邏輯本來是一種靜止的邏輯。這這如如的邏輯,更是形式邏輯之徹底倒退。點點分離,節節切斷,把宇宙人生的一些聯繫全解散了。但極度的靜止之下禁不住一個大反動,卻轉成為極度的跳躍。這正猶如近代物理學,把一切物看像是靜止的,分析又分析,到最後分析出最跳動最活躍的原子粒一般。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0 `( O/ Z* ]% |;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4 B: ]8 ]! p' J- \5 e9 h% y
西方人的觀點,經驗見稱是主觀的,主觀常易引起對立。思維見稱是客觀的,他們想把客觀的思維來統一主觀的經驗。一切邏輯皆從思維中產生。但形式邏輯根本免不了對立,這已說過。黑格爾辯證法,見稱為動的邏輯,一連串正反合的發展,其實仍還是一個正反對立。他的絶對的客觀精神,仍不免和物質界現象界對立,這在上面也說過。東方人這這如如的觀法,則是從經驗倒退到純經驗直觀的路上去,在此上把對立卻真統一了。但又苦於太突兀,太跳動。公仔箱論壇0 N( a* M! d0 o
6 }" z' H& T5 [4 [
柏格森說的綿延與創造的所謂意識之流,其實則並非純經驗的直觀,此二者間應該有其區別的。依柏格森的理論,應該說在心之解放之下,始得有純經驗之直觀。但在東方人看法,純經驗直觀裡,似乎不該有記憶,而柏格森的所謂意識之流則不能沒有記憶的,這是二者間區別之最要關鍵。再換言之,上述佛家道家這這如如的直觀法,用柏格森術語言之,應該是意識之流之倒轉,而非意識之流之前進。應該是生命力之散弛,而非生命力之緊張。柏格森要把純經驗的直觀來把握生命之真實,其實仍是在深入一層看,仍逃不出上述所謂哲學上的對立之窠臼。因此柏格森哲學,依然是一種對立的哲學,生命與物質對立,向上流轉與向下流轉對立,依然得不到統一。柏格森認為只有哲學可以把握到真的實在之統一,其實依然擺脫不了西方哲學家之習見,遂陷入於西方哲學界同一的毛病。" m c0 m- L7 y; I% j& t
' K( l. j# b9 e" J5 Z鬼的事權且擱下不說,讓我們再說到神。神是鬼中間更生動有威靈的。這世界太沉滯,太寧定了,因此我們要有神來興奮,來鼓舞,來威靈生動。現在的世界日新月異,無一刻不興奮,無一刻不生動。騰雲駕霧,上天下地,以前一切想望於神的事,現在人都自己來擔當,來實幹。神在這時代,也只有躲身一旁,自謝不敏了。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A/ [" k, W5 q, A
) j7 S+ i! \9 d, k2 jtvb now,tvbnow,bttvb ( z9 _$ @) u D. o5.39.217.77我嘗把人生分別為物質的與精神的。在精神人生中,又分別為藝術的、科學的、文學的、宗教的與道德的。人生始終是一個進展,向外面某種對象闖進而發現,而獲得,而創新。人生既是一種向前闖進,則不能不附隨著一種強力。沒有強力,則外面種種盡成阻礙,你將無法闖,因此也無所獲,而生命之火便此熄滅了。但強力雖緊隨著生命之本身,到底強力並不即是生命。生命沒有強力,無法前進,也並不是說具備強力即已獲得了生命。生命之實在,在於其向前闖進之對象中。向藝術闖進,藝術便是生命之真實。向科學闖進,科學便是生命之真實。若只有闖進,便是撲空。沒有對象,便沒有生命之真實性。照理闖進本身,便該是有對象的。人生最先闖進之途,只在求生命之延續。其次闖進愈深,才始有求美求真與求善的種種對象。每一闖進必附隨以強力。人生誤入歧途,遂認強力為生命,而以撲空為獲得。譬如你行動,必須附帶一種強力,但行動決非只是強力。譬如你說話,也須附帶一種強力,但說話決非只是強力。沒有強力,不能行動,不能說話,但強力並非即是行動與說話之實質。沒有強力,便沒有生命,但強力也決非即是生命之實質。生命如身,強力如影,影不離身,但身不是影。離身覓影,反而要失卻影之存在。公仔箱論壇$ ^! G6 q) z+ I% x: k n
tvb now,tvbnow,bttvb/ Z4 o0 |8 b+ N/ x( N( \- b
人類在文化淺演時,在其向物質生活中謀求生存時,即已顧見了他生命的影子。在其逐步向前闖進,逐步獲得滿足時,即已逐步發現了自己生命之強力,而覺到一種生命之喜悅。但生命之喜悅,並非即是生命之滿足。滿足是實質,喜悅是影像。獲得滿足,同時即獲得喜悅。但尋求喜悅,卻不一定尋求得到滿足。不幸而人類誤認影像為實質,於是有一種追求強力的人生。5.39.217.77. M t. @8 X$ K+ ]( `& Q
公仔箱論壇( Y* z/ e- D0 v' T e2 ^! w( ]
追求強力的人生,放寬一步說,也早已進入了一種精神生活的範圍。強力本身亦帶有一種美的感覺。人類當文化淺演時,上高山、入深林,與毒蟲猛獸相搏鬥。至於如大圍獵,熾盛的火炬,廣大的圍合,死生的奔馳,生命強烈的火焰,燃燒到白熱化,何嘗是專為著求生存!這裡有一種美的迷醉,有一種力的喜悅。生命之強力感從人對物的場合,轉移到人對人的場合。尤其如男女雙方愛情的爭取,男的對女的追逐、掠奪、霸佔,男的一方的強力,映射到女的一方的心裡,怯弱、抖顫、屈服,再由女的一方的心裡映射到男的一方,同樣是一種美的迷醉,又夾雜著情的動盪,而更要的還是力的喜悅。若遇到兩雄爭一雌,更激昂,更緊張,甚至殘忍殺害,無所不用其極。這裡不僅是性之要求與滿足,還夾帶有美有情,更主要的,卻是一種力的表現與喜悅。再進至於兩民族兩國家的大鬥爭,大屠殺,列陣相對,千千萬萬人以生命相搏,這裡有忠心、有勇氣、有機智,更重要的,還是強力,千千萬萬人的忠心勇氣機智與強力,凝合成了一位兩位英雄,映射到當時乃至後世千千萬萬人心裡,鼓舞崇拜,說不盡的嚮往,這裡自然也有美的迷醉、情的動盪,然而更重要的還是力的喜悅。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B0 P; ]* D( C: B* H! C" D% q
公仔箱論壇0 ]0 I/ y) m1 }0 u
英雄與美人,常為人類傳奇中的角色。英雄是強力的陽面,美人成了強力的陰面。英雄的強力,最好在美人心上感受而反射出來,更見有異樣的光彩。這裡透露出強力自身並非真生命,一定要摻和著美的迷醉與情的動盪而活躍。其次遂有金錢的崇拜,權勢的掠奪,一切所謂的世俗人生,這裡更沒有生命之內容與實質,只有生命的架子與影像,他們只想在強力上誇耀。 9 h( c3 o1 [- z+ P0 s5.39.217.775.39.217.776 I) z1 s/ r. ~0 d3 f3 d
智慧是最冷靜的,然而也常易誤入歧途,於是有所謂知識即權力之想像。人類渴求真理的那一段真生命,也染上了力的喜悅之陰影。科學發明為金錢崇拜權力崇拜者所利用,資本主義與帝國主義瀰漫一世,凌駕全人類,這些也全只是生命的架子與影像,並無生命之實質與內容。物質生活是平淺而無深度的,而資本主義與帝國主義則已超過物質界而投進了精神界。然而此所謂精神界者,亦僅是一種強力之喜悅而已。僅是強力喜悅,仍然無對象、無內容。而人類之內心要求則是要尋求對象、尋求內容。若必求對象、求內容,則資本主義只能建築在拜金主義者底心裡,帝國主義只能建築在誇權慕勢者底心裡。這不僅是在流沙上築寶塔,實在是在大雪裡燃炭火。財富與權勢,到底是一種無內容的空架子,是一個無本身的假影像,終難發展出真人生。自然尚不如美人眼裡的英雄,有美有情,還有好些人生滋味。& }0 {5 l5 l6 b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0 f o- L2 h, m
強力人生,有一種最誘人的魅力,便是他使人發生一種無限向前之感。惟其是僅向前,而無對象與內容,因此易感其無限。無限本身便是一種美,然而終不免帶有一種茫茫之感。要對天地大自然發生一種命運之悲傷,空蕩蕩,莽悠悠,還是要找歸宿。蒙古人在大草原大沙漠枯寒荒涼的地帶裡,迫著經濟上之內不足,一度鞭策起他們的無限向前,擴張、征服,茫然地前進,然而終於找到他們的宗教信仰而獲得歸宿了。中古時期的歐洲北方蠻族,在高寒的冷空氣裡,在沿海岸的渺茫的前程中,也因為生事艱窘的內部不足,同樣鞭策起他們的無限向前。羅馬帝國覆滅,基督教傳播開來,也終於使他們一時得到了歸宿。然而因於種種複雜的環境,文藝復興乃至近代科學發現,又鞭策起他們再度走上無限向前之路。擴張、征服,接續著好幾個世紀的強力人生之表現。科學與宗教,本該是有對象有內容的。現在已經形式化、純淨化了,只有無限向前一意向,領導著他們。婢作夫人,美乎?真乎?善乎?上帝乎?人生乎?強力乎?征服乎?財富乎?權勢乎?若使近代西方人能回頭一猛省,除卻物質人生之淺薄享受以外,所謂強力人生之對象與內容,究竟何在?茫然之感,天地大自然的終極命運,恐怕終有一日要重侵入他們之內心。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T( ~ S8 h* t5 K
" \+ C+ j: Q) R) }0 Qtvb now,tvbnow,bttvb中國民族在大平原江河灌溉的農耕生活中長成。他們因生事的自給自足,漸次減輕了強力需要之刺激,他們終至只認識了靜的美,而忽略了動的美。只認識了圓滿具足的美,而忽略了無限向前的美。他們只知道柔美,不認識壯美。超經驗的科學與宗教,鼓不起他們的興趣與勇氣,而終於捨棄了,迷戀在文學人生的路上,而很早便進入到道德的人生。鄙視財富,排斥強力,文化理想自成一型。英雄與美人的傳奇式的憧憬,也轉而使美人的柔情如水勝過了英雄的壯心如火。梁山泊裡的好漢,走不進大觀園。伴隨著林黛玉而嚮往追求的是一個賈寶玉,唱霸王別姬的主角成為虞姬而不復是項王了。如此般的人生,如何阻擋得住蒙古人的鐵騎蹂躪,如何抵塞得在今天乘長風破萬里浪的無限向前的西方人的強力文化之狂潮。如是般一對比,相形之下,近代西方人的物質生活,轉見其為是一種精神的,而中國人的精神生活,則轉見其為是一種物質的。近代西方純形式的文化,轉見其為內容充實,而中國人的文學人生與道德人生,轉見其為空洞無物,無對象,無內容。tvb now,tvbnow,bttvb- R" w' m1 k' J" S
tvb now,tvbnow,bttvb- u6 L r0 p/ \1 Q4 N/ P6 \+ L }. H0 m
強力的人生乎?強力的人生乎?如何安排你一個恰當的地始位!如何找尋你一條恰當的出路!作者: felicity2010 時間: 2016-4-5 11:10 PM
性與命' U% G- I( L. G+ h- f9 B" U4 p
5.39.217.77- }% ~9 |: M A
儒家思想超脫了宗教的信仰,同時也完成了宗教的功用。宗教從外面看,有他的制度、組織及儀式等,儒家把理想中的禮樂來代替。宗教從內面看,同時是宗教精神更重要之一面,為信仰者之內心情緒,及各人心上宗教的真實經驗。在儒家思想裡關於性與命的意義,與之極相接近。tvb now,tvbnow,bttvb& j. j+ C, {: N" u
8 J7 q+ V, [ O' v
各種宗教的內心經驗,最重要的,必有一個外在的神聖境界或神聖威力之存在。人能超越了小我有限的較低級的自心,而信仰一外在的無限的高級的神聖心,而與之相接觸相感通相融合,這是各種宗教所共同祈求的一種境界,共同皈依的一種威力。就宗教論宗教,則宗教應該超越乎道德之上。道德只是人世間之事,人世間一切道德,至多只能把我們有限的自我沉沒於其他一個或多個有限的自我之內,並不能使自我與無限合一。無論是忠,是孝,是愛,是一切其他犧牲,凡是道德對象,總之是屬人間的,依然是偏而不全,是有限,免不了要消逝而不能長久地存在。因之一切人間道德總是偏的、相對的、有限的。只有神與聖完全而無限,永生而不滅。人只有與這神聖的無限生命相接觸,才使人自已參加無限而得永生,但儒家理論並不如此。 ) k9 l. I2 p1 d# J: H ; I, x, _, [: Z. l1 mtvb now,tvbnow,bttvb儒家並不在人類自心之外去另找一個神,儒家只認人類自心本身內部自有它的一種無限性,那即是儒家之所謂性。人心是個別的,因而也是各偏的,不完全而有生滅的,相對而有限的。但人心亦有其共通的部分。這些共通部分,既不是個別的,又不是各偏的,而是完全唯一的,無起滅而絶對永存的。儒家之所謂性,即指此言。因此儒家在自心之內求性的至善,正猶如一切宗教家在自心之外求神的至善一般。性屬人,人性仍是有限。善亦屬於人,則善亦有限。但專就人本位言,則人性至善,已然是一種無限了。宋儒轉換言理,理則普遍於宇宙萬物與人類,更屬無限了。理之至善,正猶神之至善,故朱子說天即理也,這見即是上帝亦不能在理之外。又說性即理也,則此至善無限,卻落到人的有限身上了。無限必是先人而在,因此人之察賦此性,必是原先有了的。因此性之至善,與生俱足,更無餘欠了。但雖堯舜,猶有餘憾,因無限的可能,只在有限中發展,亦只在有限中完成。而有限則終與無限有別。西方宗教家只希望神降入我心來,這是無限超越在有限之外。中國儒家則主張盡心知性、明心見性,而發現我性內具之善。性與善既屬無限,則無限即在有限之內。因此儒家論道德觀,主張自盡我心,自踐我性,其本身即已是一種無限與至善了。 : P7 x7 ^6 z. O% n公仔箱論壇 l7 z) M q6 W; B) m! x7 Z- L
宗教家惟其認有一神超越於自己小我有限之上,則此有限內心如何與此至高無限之神相交接,其普通必有之手續即為祈禱。祈禱遂成為宗教之精髓與宗教之神魂。祈禱是宗教上之必有手續,與必有實踐。儒家既認性之至善即在我心,故儒家教義不須有祈禱。但此至善之性,究竟也是我心內較高較深的部分,雖在我心之內,而貫通於心與心之間,則又若超越於我心之外,因此我心有限,而我心之性則無限。一個超越我外而無限的性,較之只為我有而有限的心,自然也不免有一種降臨與高壓之感。此一種感覺,在儒家則謂之命。儒家最要工夫一面在知性,一面則在知命。性與命雖是一個東西,而不妨有兩種感覺。一是感其在我之內,為我所有,一是感其在我之外,不盡為我所有。既是在我之外而不盡為我所有,則對我自有一種強制或高壓,規範或領導之力。若就人心全體言,乃是有了心,始見有性。若就一個個的心而言,則性早在心之前而又在心之後。未有我心,便有性,我心既滅,性尚在。換言之,心個別而有限,性共通而無限。心有生滅,性則無生滅。而此無生滅的即生長在有生滅的之內,但同時又包宏恢張於有生滅的之外,而為之規範為之領導。性就其在我之內而為我有者言,命則指其不盡在我之內又不盡為我有者言。如何將我此個別之心,完全交付於此共通之心,而受其規範,聽其領導,這須有一種委心的狀態。宗教上的委心是皈依,孺家的委心便是安命。安命始可踐性,委心安命便要你有所舍卻。舍卻了此一部分,獲得了那一部分,這種以捨棄為獲得的心理狀態,正猶如宗教家之祈禱。祈禱心態之最重要者,首為完全捨棄。捨棄你之一切而聽命於神,信賴神,祈求神。儒家之知命安命,亦同樣有此境界,平息自心一切活動,只聽命的支配。命是在我外面的。命又有消極與積極之分。積極的命是一種領導,消極的命是一種規範,一種抑制。人心必得有此兩種作用,一面規範抑制著你,不許你如此,不許你如彼,一面領導著你,該如此,該如彼。宋儒說性即理,此一理字亦便是命。宋儒常說天理,正猶先秦儒之言天命。惟理雖在外,亦在內,因我既在理之內,理亦宜為我所有。故陸王又要說心即理,理就主宰一切。故陸王又要說良知即是你的主宰,此即是說主宰亦在我之內,而不在我之外。儒家理論之最要處,正在認得此不為我有者其實即為我所有。而此種境界卻不以祈禱得之。此為儒家與宗教不同之又一關鍵。tvb now,tvbnow,bttvb0 B1 I. { E# U/ R/ X/ k E
3 \& f. O% r, ~' i9 c- Y莊子書中,有一番推翻上帝和神之存在之觀念的最透闢的理論。但莊子書中,同樣有一番委心任運知命安命的最深妙的理趣。你能體會到莊子的這一面,你自然能心態安和,精神平靜,一切放下,輕鬆恬美,而到達一種大自在大無畏的境界。也正猶宗教精神在祈禱時之所到達。惟莊子書中所言之命,則只是消極地叫你捨棄,而非積極地叫你奮發,這是莊子知命而不知性之過。魏晉時代的清談學家們,都重視莊子,但他們卻不言安命而言任性。郭像注莊便是其一例。如此則只知任性,不知安命,在消極方面既沒有了抑制,在積極方面又沒有了領導。性是一個必然的,而清談家之任性,則一任自然而不認有必然,此是清談家知性而不知命之過。只有儒家可說是性命雙修。tvb now,tvbnow,bttvb4 U9 J7 l, o" C3 m3 p' w/ g
8 X% q f) A O* U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儒家思想有與一切宗教最不同之一點,一切宗教全像是個人主義的,而儒家則最不喜為個人自己著想。一切宗教莫不有一個超越於個人以上之神,一切個人莫不向此神祈求,所祈求的對象雖是共通的,而此祈求之主則是個人的。因此祈求所得之恩賜也屬於個人。儒家思想中超越於個人以上者是命,命在領導著各個人,同時規範著各個人,因此命是個別的,而知命安命便是率性,性卻是共通的、大群的。因此所領導所規範者是個人,而領導之規範之之主者,則一切從大眾出發,也一切歸宿到大眾。tvb now,tvbnow,bttvb+ `7 Z2 o7 s! u5 n8 Q+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