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 Z# i( H Q4 q% k# B% Y8 i 聲明指出,學生有理想,並有勇氣表達,但基於民主法治精神,“破壞民主程式是不良示範,譴責任何違法脫序的行為,更嚴厲譴責有心人士的介入”。公共議題多元繁雜,“上街抗議、包圍‘政府’或入侵公署不是最好的辦法。” 0 v. @. f9 U8 X5.39.217.77 G2 R0 S% I# A: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中原大學校長張光正表示,動不動用不理性的方式抗爭,未來到大學、到公司也會用這樣的習慣,讓人不敢聘用。雖肯定年輕學子的熱情,但應該要理性守法。5.39.217.777 N8 H4 M5 S3 `0 R7 e! O
0 b$ F$ p: l" X0 W* L7 w: \公仔箱論壇 張光正表示,支援“教育部”決定,現在兩案並陳已經是很好的對話和做法,希望不要在發生像周天觀這樣讓父母傷心的事情。而為突破目前僵局,呼籲“教育部”邀請專家學者和學生代表充分討論,尋求共識,儘速撤離“教育部”。政黨也應該善用力量,讓爭議回歸理性。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r: v. l4 m3 e: z B P
/ a% O) {* ~( W3 m5 {' h : Y# M1 c7 |* {- M/ g* f6 T ; R) M0 A- U: T& y* }# i7 K" o5.39.217.77 # e) z! w! W. d臺灣“反課綱”北區發言人林冠華自殺死亡使學生群情激憤,7月31日淩晨再翻墻攻入“教育部”。 + v# g5 M- l/ z1 B3 R2 Q9 [& S1 x公仔箱論壇 6 ~0 O$ U4 b% I+ }& |0 D 5 {- H. E1 P N' j , c& {/ A# t! j, J6 O2 _2 T0 Ptvb now,tvbnow,bttvb臺灣“反課綱”學生聚集在“教育部”前持續抗議,並要求“教育部長”吳思華下臺負責,引發社會關注。不過,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昨天公佈最新民調顯示,58.9%受訪民眾反對學生透過激烈包圍手段表達訴求,僅有3成多的人支援學生訴求。 ; Q& f. t$ q6 k1 Q, a1 O"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N# f6 y2 N, [/ e; x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昨天上午舉行記者會公佈“民眾對課綱微調事件相關議題的看法”。受邀與會的臺灣文化與教育研究學會秘書長林忠山出示一份委託趨勢民調公司所做的民調,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O9 p, }) \) Z
% M b) V3 U, i* q
他表示,“反課綱”由16歲高中生主導,對社會是一大隱憂,更會影響經濟發展,盼透過民調找出真正的民意答案。5.39.217.77$ N+ a9 h( }6 i) N: z9 e4 y
0 P" o2 I, L' t/ N 調查結果顯示,對於“反課綱”學生透過抗議與包圍“教育部”方式表達訴求,受訪者中僅有36.2%的人支援、反對的民眾高達58.9%。3 Z V- ^) _ S$ |) U' }9 F% g
, o G* ` i: ^* c
至於是不是要“教育部長”下臺,支援的有32.3%;反對的有58.4%。$ @* p: Q$ S# o
9 a" ?+ `2 ~2 T Y# V6 F5.39.217.77 此外,針對外界認為課綱微調內容,只牽涉到不同政治團體彼此主張的差異,不該讓高中生出來抗爭,也有多達57.4%的人支援。國民黨團書記長林德福表示,從這些數據可知,大多數民眾都不贊成學生包圍“教育部”,並要求吳思華下臺。' t- @3 u" e, T: y8 d! L
' Z( ^7 e& M; e# m5 V+ f
他並説,慰安婦是否被迫一事,“反課綱”團體有任何證據證明慰安婦是出於自願嗎?這些年來,還倖存的慰安婦阿嬤,不斷去日本要求道歉,賠償,難道是太無聊了嗎?“除非是日本人,否則不會説出她們是自願這種沒人性的話!”/ E: L% {8 R0 U+ o, L$ c
, v# m8 \ t, Z) l( R 出席記者會的臺灣“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朱浤源表示,學生將矛頭指向行政中立的“教育部”根本是弄錯了,因為背後明顯有政治力介入,不贊成國民黨為此事召開臨時會。 % e d x# `4 G, G! H + B! l7 l/ _6 F1 a }" A, S- [公仔箱論壇 不過,民進黨隨後也“輸人不輸陣”公佈民調稱,6成民眾認為“教育部”應撤回課綱,7成民眾支援“立法院”召開臨時會處理課綱爭議。作者: chnluer 時間: 2015-8-6 03:30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