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a" \ k/ [( m; \) ^9 E因内地游客大增而日益激烈的街头抗议和冲突似乎已经成为香港的新常态,虽说受影响的区域十分有限,有激烈行动的来来去去就那么几十人,港人也已经渐渐习惯——事件最多也就上一天新闻,隔天已经没人留意。但是,弄至如斯地步,不仅让香港社会日益躁动、认为只有激烈行为才能逼迫政府做点该做的事情,也导致内地人对香港的印象和观感也越来越差,由于资讯不对称,大部分内地人实在很难理解为什么有些港人会粗暴无礼。# o- d$ k p2 ?0 F2 z g: S
% a$ v% P1 L9 g% `' `& U5 L0 o$ [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写了一篇《陆港矛盾: 爱恨交缠皆因失度》,主要从游客数量、香港接待能力方面、“自由行”对香港的正负效应三方面入手,分析港人和内地游客之间为何出现“无可奈何”的冲突。这么大规模的游客涌入幅员狭小资源有限的香港,而且规模日益增大,没有矛盾没有冲突才怪。问题是,特区政府的反应远远滞后于民意民情的发酵。例如内地游客到香港抢购奶粉造成本地奶粉供应紧张的局面,早于2008年已经逐渐浮现,弄得几年后有新手妈妈打电话上电台哭诉买不到奶粉、只能先喂米汤给孩子顶着。民怨沸腾,但特区政府直到2013年3月1日才宣布执行只能携带两罐婴幼儿奶粉出境的“限奶令”,这时候内地仰赖香港水货奶粉的消费群已经成型,突然断了这条供应链,连一位涉港事务的高级官员都向香港记者抱怨说,“限奶令”让他的孙子喝不上放心奶了。一时间,抨击香港的声音四起;这些抨击更激起港人的反感。9 l d' o8 r. K1 a2 N.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