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g3 k$ M$ F: ?! d' j倪子,本姓倪,而倪字原有兒子的含義。一說倪子就是計然子,究竟確否?後世很難考證。但可以確定的,計然子實有其人。又有說他是范蠡的老師。范蠡助越王勾踐復國,所用就是道家的學說,而且勾踐復國以後,論功行賞,他自然可以獲得高官厚爵,可是他並不在乎富貴,帶了西施,一葉扁舟,飄然於太湖之上。這正是道家「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的風範。所以老子、兒子、孫子三代的笑話,儘管是遊戲之言,也非憑空虛構。事實上,如果把老子、倪子、孫子三人的著作、思想研究得透徹清楚了,差不多對中國文化中「治道」的精要,已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這是值得注意的。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n8 |" G5 z4 d D \; K
tvb now,tvbnow,bttvb$ O% P( n6 c6 b/ y9 U" {0 A4 @6 b
【內用黃老 外示儒術】公仔箱論壇( g9 q+ {$ ]) g3 b" i4 r/ _
公仔箱論壇; P1 e) |2 l' A! y8 J4 H/ P- |
中國文化歷史,在秦漢以前,由儒、墨、道三家,籠罩了全部的文化思想。到唐、宋以後,換了一家,成為儒、釋、道三家,這三家又籠罩著中國文化思想,一直到中華民國立國初期。迨發生了「五四運動」,當時想「打倒孔家店」,在中國文化的主流上,起了一陣漣漪,一度有所變化,又影響了幾十年。 ! _0 G7 s6 _' Z" M3 B8 d* \tvb now,tvbnow,bttvb( |% \6 k/ J' H! H- D$ w+ G* ^2 W
對這三家,我經常比喻:儒家像糧食店,絕不能打。否則,打倒了儒家,我們就沒有飯吃——沒有精神糧食;佛家是百貨店,像大都市的百貨公司,各式各樣的日用品俱備,隨時可以去逛逛,有錢就選購一些回來,沒有錢則觀光一番,無人阻攔,但裡面所有,都是人生必需的東西,也是不可缺少的;道家則是藥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去理會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動找上門去不可。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Z3 R2 V9 y; i) R0 ^' m( T
這譬喻是有其理由的。 - R/ q* j- k' f公仔箱論壇: `# n: s2 B2 l" U* X
細讀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會發現一個秘密。每一個朝代,在其鼎盛的時候,在政事的治理上,都有一個共同的秘訣,簡言之,就是「內用黃老,外示儒術」。自漢、唐開始,接下來宋、元、明、清的創建時期,都是如此。內在真正實際的領導思想,是黃(黃帝)、老(老子)之學,即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道家思想。而在外面所標榜的,即在宣傳教育上所表示的,則是孔孟的思想、儒家的文化。但是這只是口號,只是招牌而已,亦可以旁借「掛羊頭賣狗肉」的市井俚語來勉強比擬,意思就是,講的是一套,做的又另外是一套。5.39.217.77; j. ?/ b# O) W
tvb now,tvbnow,bttvb4 ~6 i; Q8 }% [
【黃老的內涵】 . j2 u0 f/ v& g' n' @公仔箱論壇 - M5 w, U: w$ M* t+ I&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那麼所謂黃老之學的道家學術,它的內容又如何?當然,最能代表道家思想的是老子,他所著《老子》(到了唐玄宗時代,又尊稱它為《道德經》)一書,最能代表道家思想,最有系統,有最具體的敘述。而闡揚、詮解老子最清楚正確的,發揚道家思想最透徹的,則是莊子。莊周所著《莊子》一書,唐玄宗時代又尊稱它為《南華經》。其中所論辯的道理,在政治、軍事、教育、經濟等等各方面,都可致用,它對歷史人物的建功立業乃至對個人修養——修道、養氣,以及立身、處世等等,都有大用處。 2 c% [: C9 T1 M4 x6 r, L$ ^8 c& ]5.39.217.77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u5 O+ Q- u' P
這不只是指《莊子》的內七篇而已,事實上,幾千年來,歷代所偷偷運用莊子的學術,都取《外篇》和《雜篇》中的精華。因此,真正把五千年來中國文化,發揮得光輝燦爛的,亦就是道家的老莊之學,尤其是《莊子》的《外篇》與《雜篇》部分最多,這是研究老子之前,也必須瞭解的一項事實。tvb now,tvbnow,bttvb5 \5 w2 l, W( o5 T$ x, n- w% i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s" n. Y. H1 c& y! `
現代人對道家的觀念,是漢、唐以後的人所持的觀念。在秦漢以前,現在所謂的「道家」與孔孟之學的所謂「儒家」,原本沒有分開的,統統是一個「道」字,而這一個「道」字,代表了中國的宗教觀,也代表了中國的哲學——包括人生哲學、政治哲學、軍事哲學、經濟哲學,乃至一切種種哲學,都涵在此一「道」字中。公仔箱論壇2 Z m5 j$ `$ P
+ f' W- b5 G2 z5 q# q3 N清代乾隆年間,主編《四庫全書》的著名學者紀曉嵐曾經說過:「世間的道理與事情,都在古人的書中說盡,現在如再著述,仍超不過古人的範圍,又何必再多著述。」這的確是一則名言。試看今日世界各國學者關於思想學術方面的著作,無不拾古人之牙慧,甚至,強調來說,無不是中國古人已經說過的話。所以紀曉嵐一生之中,從不著書,只是編書——整理前人的典籍,將中國文化作系統的分類,以便於後來的學者們學習,他自己的著作只有《閱微草堂筆記》一冊而已。8 e2 H! q4 I$ \& K* u
: a, P% f! n8 C' J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就因為他倚此一態度而為學,自然地讀書非常多,瞭解得亦較他人深刻而正確,他對道家的學術,就下了八個字的評語:「綜羅百代,廣博精微。」意思是說,道家的文化思想,包括了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整個文化。「廣博」是包羅眾多,「精微」是精細到極點,微妙到不可思議的境界。+ k% S. ^* g- w: ?
公仔箱論壇5 r. m# F# R( j1 q# E; r
但是,道家的流弊也很大,畫符唸咒、吞刀吐火之術,都變成了道家的文化,更且陰陽、風水、看相、算命、醫藥、武功等等,幾乎無一不包括在內,都屬於道家的學術,所以雖是「綜羅百代,廣博精微」,也因之產生了流弊。5.39.217.77, {3 Z- ^* w! b! Q9 y0 r. v
, @" J) Z7 v i; H( N8 T2 }3 j" e5.39.217.77【撥亂反正的趣談】tvb now,tvbnow,bttvb' _6 I5 v8 K% m
' D+ c) s, H4 i& x, {公仔箱論壇《老子》這本只有五千字的書,從文字表面上看來,似乎很容易讀懂,如果也用「綜羅百代,廣博精微」的眼光去讀,那就夠我們去探討,去闡述了。2 w$ F( Z$ L- [. r7 J6 c+ S& S6 c
" ^# W, i( G: T$ n公仔箱論壇一是南宋名儒張南軒(拭)和宋孝宗的對答:5.39.217.778 K' ]! m, G* Y3 y+ n% I7 ]/ n
tvb now,tvbnow,bttvb5 h* g x e7 G& h+ [, c
宋孝宗言:難得辦事之臣。右文殿修撰張拭對曰:陛下當求曉事之臣, ( q6 A. X, u a5.39.217.77公仔箱論壇6 P, @: \( a$ L* a
不當求辦事之臣。若但求辦事少臣,則他日敗陛下事者,未必非此人也。+ t @* G; z3 k5 w2 F8 g" u6 Z7 n
2 O' R6 g! I& D) [tvb now,tvbnow,bttvb曉事,是唐宋時代的白話,也就是現代語「懂事」的意思。張南軒對宋孝宗建議,要起用懂事的人,並非只用能辦事而不懂事的人,的確是語重心長的名言。也是領導、為政者所必須瞭解的重點。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A# M& `" r: W2 p4 t" J
公仔箱論壇! [3 n# J# E" e- k
一是明人馮夢龍自敘《古今譚概》所記:公仔箱論壇( R$ T- G8 D3 q
1 ~- B. }8 B- C% X9 Y- h. l
昔富平孫家串(孫丕揚,富平人,字叔孝,嘉靖進士,拜吏部尚書,追諡恭介)在位日,諸進士謁請,齊往受教。孫曰:做官無大難事,只莫作怪。真名臣之言,豈唯做官子!」- B; s1 M5 ]+ b3 ]
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5-1-10 01:29 AM 編輯 ! }6 W0 C* u2 G3 s公仔箱論壇tvb now,tvbnow,bttvb& y { V0 q4 U
【劫灰和人類的物質文明】% O; L$ Q! t5 C+ F$ l4 z- W
8 s% ]9 T" d9 G8 }1 v! e8 y* C
其實,回轉來追溯我們在科學發展的學術思想史上,歷代並非無人,只是都怕背上傳統觀念中玩弄「奇技淫巧」的惡名。同時,更受到混合儒道兩家思想的「玩人喪德,玩物喪志」等似是而非的解釋所限制。 2 n6 B& {/ X" ?& g公仔箱論壇 2 ?. a4 n+ d4 [( O5.39.217.77姑且不說老祖宗黃帝如何發明指南針、指南車,或者更早的老祖宗們在天文和數學方面,又如何一馬當先地居於世界科學史上的先導地位。至於戰國時代,方士們的煉丹術,成為世界科學史上化學的鼻祖。甚至五行學說的運用,在天文、地理和克服沙漠與航海等困難上,也有相當的貢獻。只以科技工業來說,在戰國前期,最著名的便有墨子與公輸般在軍事武器上的彼此互相鬥巧。除此之外,《墨子.魯問篇》與《韓非子.外儲篇》上,還分別記載著墨子曾經用木材製造一個飛鳥。公輸般也有用竹子、木材製造一隻鳥鵲,放在空中飛了三天不掉下來的記錄。還有,南北朝時期,有一位和尚,也用木材造了一個飛鳥,在空中飛翔好幾天,最後又回轉原處降落。不幸的是,這些比發明飛機還早的發明,受到「奇技淫巧」觀念的影響,被埋沒了,沒有受到如西洋思想中的重視,再加研究,再加改進而成為人類實用的科學技能。 4 w( j9 S; V, R8 D3 \% ?& _4 s0 g6 E6 N7 N0 n f) T1 d+ c
至於明代初期鄭和所製造遠航的大樓船,以及宋、元時代在戰爭中運用的大炮,是否學自西洋,或是中國的發明,輾轉傳到歐洲而加以改良,考證起來,實在也很困難。因此,也不敢輕信一般的定論,貿然地認為自西洋傳來。公仔箱論壇& S; w# p. T' n c3 `1 u2 [& C
; z g7 t, Q( W- K2 O; x: H" C8 X總之,在我們的歷史上,自戰國以下,科技的發展,都被「奇技淫巧,典禮所禁」這個觀念所扼殺,那也是事實。而這個觀念,是否受老子的「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的思想所影響,卻很難肯定。老子所指的「難得之貨」,正如呂不韋思想中的「奇貨可居」的大貨。換言之,它的內涵,多半是指天下國家的名器——權力,並非狹小到像他自己——老子一樣,只願意騎上一條青牛過函谷關,決不肯坐大馬車去西渡流沙。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T1 K' j) T3 N$ c+ x
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5-1-10 11:25 PM 編輯 5 d4 E. O# X I8 o. n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39.217.77( ~& q, O* y/ F! A5 a% d3 o& z# X
【急流勇退的類型】 ' v J" _4 n- `/ D$ C( S5.39.217.77 2 T. a5 [# z! F+ `5.39.217.77等兩次之,從秦、漢之後,看歷史上風雲人物的作為風格,取其稍微類同於道家的,如漢代的張良與諸葛亮,原本存心都想「功遂身退」,但很可惜其遭遇仍然不能遂其所願。張良雖然不肯居功,只自謙退封於「留」地而為「留侯」,但卻身不由己,不能再加上三點水而一「溜」了之,以已絕人間煙火食的半仙之分,結果仍免不了受呂後的飲食所害而歿。與其如此,還不如諸葛武侯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身成絕代之功,更為划算。tvb now,tvbnow,bttvb/ t+ `# Q% z* D+ w( @
! x( s; i' U8 n# h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也許由此歷史經驗的教訓,致使後來道家人物的作為,如東晉的抱朴子——葛洪,南朝齊梁之際的陶弘景,更加小心謹慎。葛洪便早早抽身,自求出任為勾漏令,以宦途當隱遁,暗暗修他所認為的仙道以終。陶弘景則及早掛冠神武門,悠哉游哉,造成「山中宰相」的局面,作他的洞天《真誥》,自在精神領域了事。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F% ^- ^; [1 C) l
到了隋唐之間,文中子以儒佛道三家通才的學養,講學河汾,造成唐初開國一班文武兼資的盛世人才,在人文文化上立下莫大功德,但結果姓名隱沒不彰,反令後世多方考據,是為退身幕後的曠代奇人,雖無赫赫事功,卻真合於身退之道。 ( f' Y* v9 W3 p# ~% }) Ytvb now,tvbnow,bttvb- T6 I6 P% @% M' t
至於宋初,隱逸在華山的陳摶,已經完全走入道家的神仙行列,另當別論。南宋的韓世忠,知機早退,騎驢湖上,笑傲山林,可算明智之舉,難能可貴。明初的誠意伯劉基,以亦儒亦道的姿態出山,輔助朱元璋而成功帝王事業,但結果仍然難逃被毒而亡。公仔箱論壇0 b* M- J, v1 I4 R" h$ S- o: h9 d
" ]0 K7 u$ k) n5.39.217.77此外,另如佛家出家的高僧而返還俗世初服,成功留名於歷史的,如元初的劉秉忠,明永樂時期的少師姚廣孝,可算切實作到了「功遂身退」。此外如幫助朱元璋,專任辦理西番外交政治的高僧宗泐禪師,不論道業學問,或者事功,都是第一流的人物,但照樣不能「功遂身退」而圓寂於西番任所。由此可見無論如何高明的人物,畢生能完全合於「功遂身退,天之道」的,確是不易了!難道「名韁利鎖」,當真牢不可破嗎? + f1 n' j* c5 C1 z) k' Vtvb now,tvbnow,bttvb公仔箱論壇: t1 \) `! |9 N8 z
但從唐宋以後儒家思想的觀點來看,對於老子的這句名言,雖然並無非議之處,只是把它換了文字的表達,變成「謙讓」或「謙光」的美德而已。其實,後世的儒家是心有不甘,不敢完全苟同老子的觀念,尤其反對修仙成佛之說,因此而搬弄文字的表相而已。這種思想,最有意趣的代表作品,莫如清人一首借題發揮、詠呂純陽的詩:1 u7 o8 x' s; h; T
公仔箱論壇 D k7 ?/ X* L7 h
十年橐筆走神京,一遇鍾離蓋便傾。5.39.217.77+ n. V+ l9 h7 n, f$ `: f
* f5 A, S7 m C8 U公仔箱論壇老子的書,倘使照條分類列來讀,看來只是一項一條的格言而已。如果按照王弼注的流行本的編排來讀,有時好像很矛盾。當然,也可以把這種矛盾,認為是正反的排比。例如本章本頭,剛剛說了一句「愛民治國,能無知乎?」跟著而來的第二要點,便是「天門開闔,能無雌乎?」但無知無識,正好是雌陰晦昧的境界。這與天門開闔,而無雌的說法,恰好完全相反。無雌,當然是與陰柔反對的雄陽正格。雄陽,就是剛正的表相。天門是象徵性的代名辭,天圓蓋覆,本自無門,哪裡開闔?但道家卻把人體的頭顱頂蓋天靈骨的中心點,古代醫術所稱的百會穴之處,叫作天門。也有別名叫「天囪」的。據說,修道的人,修到純陽無雜的程度,天門就會自然開闔。到此程度,自然智周萬物,神通天地,明達古今,超凡入聖。如果照我們上古歷史類似神話的傳說,自神農、黃帝以下,以及唐堯、虞舜等聖帝明王,都能在現生中修養到達這種境界。但皆退藏於密,深藏而不露,所以在愛民治國方面,都是表現其無知而知的大成就。公仔箱論壇" v5 l: Q: E `6 G* g: x
1 q# c* g9 `+ |+ B那麼如何才能使自己不死?「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復」是回頭的來路,如果借用佛家「無量無邊」的形容詞來說生命的力量,本是無窮無盡,一直保留在那裡,永遠不生不滅。不生並非斷滅相,不是枯寂,更不是完全沒有東西,而是說永遠有無限的能量存在那裡,用而不用,不會消耗殆盡。這種無比偉大的生命價值,姑名之為不生,在老子叫「復」。「復」也是個卦名,復卦又稱做「地雷復」,上面是坤卦,表徵為地,下面是震卦,表徵為雷。雷表示電能,生命發展的能源,從此發生。因此老子在後文提出「反回去」的觀念「反者,道之動」,回歸生命本初的狀態。修道是返回根本,追求生命最初來源的那個東西。5.39.217.77( I% T5 f& O; y W$ [, o
& M* ~+ l: X4 e4 ~+ R, Z- r5 a# e
「萬物並作,吾以觀復」,有志向道的人,不是魯莽地橫衝直撞,向前窮進,而是回頭走,走到生命來源之處。禪宗後世的慣用語「還我本來面目」,可當參考,作為此話的註解。真發現自己本來面目,明心見性,便開始接上那生命本具、源源不斷、龐大無比的能源。 V5 T s2 b: i2 z% j' p6 P2 U
公仔箱論壇9 W6 z" d8 j: B5 L0 `' z% J
【芸芸眾生的命根】8 ?8 s0 k# t" l! P
tvb now,tvbnow,bttvb5 J* @& B6 x0 N$ U* |5 u) |5 V5 j6 c
「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覆命,覆命曰常。」我們看看,天地間的萬物,生長最快的是什麼?——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把它的根挖掉以後,只要有一點不盡之處,它又會很快地長出來。生生不息的力量,草木似乎算是最快、最明顯的例子。依中國人陰陽五行的術語來說,木是代表於生發之機,東方把木表現作生生不息的現象。草木是同一詞意。「芸芸」代表一種普普通通的草,也用來形容宇宙萬物的生生不息。死了一批,又生一批;越生越多,叫做「芸芸」。後世便由這道家的「芸芸」,和佛家的「眾生」,演變成文學上一個很優美的名詞「芸芸眾生」。後來又有「林林總總」一詞的出現,也是形容猶如草木的多得不可勝數的情形。 ' B1 F9 ]" S2 t) q; H. U $ B& w8 }2 N: W }, O* ]) C1 jtvb now,tvbnow,bttvb老子說,一切萬物那麼多彩多姿,「各復歸其根」,他觀察每一個生命,皆是依賴它自己的根本而活。草木無根,活不了的。人也有根,人的根在哪裡?我常常看到許多朋友一心求道,卻是盲修瞎煉,拚命把丹田當作根,那是不對的;也有人誤認為根在肚臍,更是離譜。肚臍只是未出生時和母親接連一起吸收養份的通口而已,一落地就剪斷了,怎麼會是修道的根呢?人的根是在虛空,在頭頂上。虛空就是我們的泥土,這就是人與萬物不同之處。植物的根栽在泥土中,人與植物相反,根栽在虛空中。所以,道家講修道,「還精補腦,長生不老」,此「精」不完全是指精蟲之精,只是與精蟲有連帶關係。我們看中國國畫,主壽的壽星老人——南極仙翁,他那個腦袋被畫得比平常人高出一重來,叫做「壽頭」。腦子也是智慧的淵源。所以,嬰兒剛生下來時,頭頂的囪門凹處,裡面還是洞開的,與天根相接,在人的肉體生命來說,所謂「天根月窟常來往」,便指此處。等到此處封閉堅硬以後,他就慢慢開始會講話,意識漸漸成長,天根便截斷了。要修到還精補腦,長生不老,腦的內涵,就是指此「根」。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 k" f3 m+ |: O" p4 \7 |* h
* A% H+ W$ Y2 N6 d7 q
但是,要如何「歸根」呢?唯一的方法,就是求靜。「歸根曰靜,是謂覆命。」能夠靜到極點,才能找到生命的本源,回歸生命的根本。這個根是什麼?——虛空。「致虛極,守靜篤。」在佛家則直截了當地告訴我們「空」。所謂空,也只是個形容詞而已,千萬別認為空就是沒有,那就錯了。空等於老子所說的「清虛」。那麼,「歸根曰靜,是謂覆命」,靜到極點是怎樣的一種狀況呢?道家有兩句話:「虛空粉碎,大地平沉」,描述這個靜到極點的境界。連空也要打破,才是真靜。tvb now,tvbnow,bttvb: P: W7 m# ~, w k, n
: @& q, Y6 c( K- l% `2 I& z& ^5.39.217.77道家講修道的過程,「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其原則沒錯,但這之間的種種程序變化,麻煩得很。一定要做到,不但沒有身形人我的感覺,連這個物質世界、意識影像,甚至虛空的感受都沒有了,才算合乎「致虛極,守靜篤」的境界。 / M# P# y; Y8 d) T4 Z/ w. F - s- ~- k, `2 U3 i公仔箱論壇老子的文章剛剛在此露出一點道的曙光,馬上筆鋒一帶,又轉回去了。如同打太極拳一樣,看似一拳打過來,卻又縮回去,你說不打嘛,等一下那隻手又從另一邊攻來,難以提防,擋也擋不住。這是道家神龍見首不見尾的精神。《老子》這本書的編述也是這樣,因此接著又說明道體作用的現象。 + ~, E. j4 u* j. Otvb now,tvbnow,bttvbtvb now,tvbnow,bttvb8 V3 V( m/ i$ p/ g. p
「覆命曰常」,找到生命的根源,便能「不生不死」,永遠常在,永遠存在。「知常曰明」,你體會到生命根源是不生不滅,那就叫作明道,成了明白人,再也不懵懵懂懂,迷迷糊糊了。如果人不明白道的根本,不明白生命的本來,「不知常,妄作凶」,亂作妄為,必然大凶大害,沒有好結果。不知生命真理所在,莫名其妙,亂用道體,下場的危險性,自不待言。 8 ^, K& t, H3 k6 ~ v公仔箱論壇) ]& y9 k( q! j* w
我們拿中國哲學的看法來講,不管是佛學也好,道家也好,《易經》也好,講人生都沒得呆板、固定的結論。本來嘛!歷史上有哪一個人真能找到結論呢?我們看《易經》最妙了,八八六十四卦,最後一卦是未濟火水未濟,是永遠沒完,下不了結論的。一切事物的發展,永遠沒得底,無量無邊,永無止境,難以捉摸。也可以說它永遠自有源頭活水來,滔滔不絕,滾滾而來。如何加以形容,那是各人各家的主觀。《易經》由乾坤開始,到未濟而終。我們若讀懂了,就體會到古人所說「閒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幾多時」兩句詩的意味了。 - t# y- V# X% Q/ S& i. V. ?tvb now,tvbnow,bttvb & x, C0 X F; Z9 X ^2 D" Ttvb now,tvbnow,bttvb我經常對同學們說,有二樣東西必需要學——佛學與《易經》。但這兩門學問,窮一輩子之力,並不易學通,也不需學通。不學通,永遠追求不到,似通非通的那個樣子,其味無窮,一輩子有事消遣——老了也不寂寞,越研究越有趣。古人說,「夜讀《易》」,如果夜裡讀《易經》,鬼神都受不了。我的經驗,是夜裡讀《易經》,保險睡不著覺。剛剛讀啊讀,看出一點名堂,便想弄個清楚,繼續看下去,等告一段落再睡,結果一段接一段,不知不覺天已經亮了。真是「閒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幾多時」,一整個春天何時溜走了,都不知道,這個味道很好。 ) m$ a; o& P. h7 K& L' H' T' k S3 T. U2 y! f# T' h9 l
若是學通了的人,把人生看得一清二楚,透透徹徹,這個人生還有什麼味道?還有什麼美感?隱隱約約蠻好,拉開人生的內幕,一望無遺,那就一點都不藝術了。也許這是笑話,總之,假如真把易學貫通了,「微妙玄通」,通達一切,那也好。 ! r) [/ x- C3 F9 V公仔箱論壇( R* j6 X1 L2 O5 Y; n( m
「常」並不全等於永恆,一個人不知常,那就要從自己的生命回過頭來找。「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覆命。」也就是說宇宙生命的來源,本來是清虛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又何必對什麼事都抓得很牢,不肯放手呢?其實沒有一樣東西可以抓住的。你別刻意去計較,整個宇宙萬物,本來都屬於你嘛!人家問我,怎樣學佈施才不過分貪心營利集財?我說:「地球都是你的,你為什麼不佈施。」反正達觀不犯法,地球也是你的、他的、大家的,也是自己的。這是知常。我們生命的本來,不生不滅,對這不生不滅的本源,要把握得住,認識得透徹。「不知常,妄作凶」,醉生夢死,盲目人生,那將沒有好結果的。 5 W8 R1 w' e5 C* [0 \* u , A7 {9 {8 A0 p0 I! D' P0 g公仔箱論壇知「常」要把握住道的本源,才懂得做人,才懂得做事。知「常」便能「容」,胸襟可以包容萬象,蓋天蓋地。因為有此胸襟,智慧的領域擴大,不可限量,故說「容乃公」,自然做到天下為公,毫無私心。 4 {& S2 p6 E9 y" @5 r5.39.217.77 - b8 V& a8 ^, l# o* P5 G2 B' k公仔箱論壇既然能「容乃公」,當然「公乃王」。王者,旺也,望也,助也。一切萬物皆欣欣向榮,活活潑潑,彼此得助。命相家常告訴看相的人,依你八字要做某一件事,需選某一個自己的「旺相日」。是初一,還是十五?比如說,某人屬火,而木能生火,那麼那個屬木的日子,便是他的「旺相日」。「相」是輔助,幫助的意思。在五行中,各人有各人的旺相日,你的旺相日對你比較有利,對於他人,那就不一定了。 # R5 k( d, U# G5 }( h- s 0 ]9 }) m* Z* I. n: K9 k# Rtvb now,tvbnow,bttvb「公乃王」,此「王」並不一定作王解。照現代意思解說,一切為社會,佛家則言一切為度眾生;忘了自我,處處為人著想,你度眾生,眾生亦度你。若用一般合作的標語說,那便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你為人人,人人為你,最後不分彼此,都是一樣的。「公乃王,王乃天」,就符合天地自然法則。天地生長萬物,日月照臨萬物,公平無差,並不計較報酬,這是「天乃道」的自然法則。 ! I+ q. [4 I+ b; i6 ~9 x) S 0 p3 ], S8 ]8 q; e有天地一樣無所不包的胸襟,便合乎道的原則,那麼才能「道乃久」,源遠流長,長生不老。佛家所說的「無我」,就是「大公」,就是「天道」。明白了天道,就「沒身不殆」了。「沒身」,是說我們這個生命,活到最後一口氣不來,死後骨頭化成灰塵,肉體了了,但是生命的精神卻永遠常存。長生不老,它的重點,全在「致虛極,守靜篤」這六個字上。 U; s+ k5 K+ e* s公仔箱論壇 4 L" v8 D: K2 P. x5 w) |$ i作者: felicity2010 時間: 2015-1-13 08:39 AM
第十七章5.39.217.77( H; \, L2 J. \, B# R$ b. O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 Y* p( D3 S( a$ B7 k) Wtvb now,tvbnow,bttvb & o, g% v3 z1 O2 _1 q d公仔箱論壇【人生哲學與道的層面】+ D% K. ]0 c6 m5 P ]6 P2 i
# K1 v. _. S. q, { F y3 `tvb now,tvbnow,bttvb這一章,老子另起爐灶,又提出一個名稱叫做「太上」。「太上」等於《易經.系傳》上的:「形而上者之謂道」。現在我們講中國哲學,有「形而上」三個字,是譯自西方名詞,但採用《易經》中的觀念。「形而上者之謂道」,是說萬物尚未生長以前,名之為道。「形而下者之謂器」,是說有形象的萬般事物生長起來了,各式各樣,五花八門不可勝數,就叫「器世界」——物理世界。形成物理世界之前,名之為「道」,《易經》稱為「形而上」。9 V* g( N3 R" o( N* L4 h3 d* E! z
i! ?" D( ]2 Z作者: felicity2010 時間: 2015-1-14 01:09 AM
第二十二章 + R. ^( M' I1 I- c, f' _) ~ `- j0 m1 t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5 f, ?% m, b( s' G( M
: n) s& d; u2 Q0 y0 `【曲直分明轉一圈】公仔箱論壇' g. v$ @9 I: B+ @
tvb now,tvbnow,bttvb! k" Z) B; v; u% c0 X
講到這裡,《老子》一書的文章編排又不同了,由講「道體」而一轉到由體起「用」的因應。大家須知,道家的思想在可以出世亦能入世之間,有「體」有「用」。只主道體,光修道,而鄙棄用,那是不對的。只出世而不能入世,固然不對。只講用,而不講體,亦落在另外一邊,亦是錯誤。4 |: [* o" A7 E+ U$ ^$ G+ y
7 v! h( I) G" y, n R: U& C$ s5.39.217.77德,就是用,秦漢以上的思想、學術,道與德兩個字,往往是各自分開的。道、德兩個字合起來做一個名詞用,是秦漢以後的事。道,是形而上的「道」,它與形而下的「德」字對稱。德,是代表用,德者,得也。所以我們可以解釋,德是良好行為的成果。我們懂得了這個字義,在文句上就容易瞭解了。「失者同於失」,你要是走倒霉路線的人,自然碰到的都是倒霉鬼擠在一起。你要向失敗方向走,失敗的因素都會來湊合你。這就同西方的諺語所說:上帝要毀滅一個人,先要使他發瘋。發瘋與毀滅當然差不多了。所以,一個人倒霉了,他所交往的人和事,也都不對了,都是隨倒霉而來的。況且你還偏要和那個倒霉的方向去湊合。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7 @( F' q5 B4 Z3 ]
tvb now,tvbnow,bttvb/ G/ C: k# V {% Q9 |
「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也就是如孔子所說的話「德不孤,必有鄰」,恰好相同。真正為道德而努力,不要怕寂寞、怕淒涼,縱然不得之於一時,也得之於萬古,這一點先要認識清楚。有許多年輕人說:「我一輩子要做學問,修持道德。」我說:不容易啊!那你必須先要準備寂寞一輩子才行。要甘願寂寞一輩子還不夠,還要更進一步,懂得如何來享受寂寞。例如學道成佛,那都是千秋事業,不是一時僥倖的成功,乃至也不求千秋之得失,證無所證,得無所得,那就差不多了。 + u- A M: X/ o1 ~2 a" e 8 w, t% S) S2 \1 u$ O所以,談學問、道德,不要表面上做功夫,好像什麼都不要,只要學問,只要道德,不在乎其他。功夫做到胃出血的時候,看你在乎不在乎?那真在乎啦!但是,真要為道德的人,真要有這個精神,寂寞、窮苦、疾病所不能移其節操,才能說到出世入世,志在利他之心。沒有這個觀念,平日吹牛沒有用的。所以說:「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這些話,都是正反兩面,各盡其詞,要自己去細心體會,不要輕忽視之。 % z0 S, U- k, L& D7 ttvb now,tvbnow,bttvb 0 R+ f" W5 I8 \5 p G. ~5 Z' l本章由「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開始,把自然現象的因果律,用比喻來反覆說明,告訴我們一切都在無常變化中,須要認識人間世事的現象,以及人與事,沒有一分一秒不在變。它是隨時隨地都在變,既不是你的力量可以把握住它,而且也無須要去把握它。只有一個超越現實,是我們生命所本有的,就是那個自然本有的東西。那一功能,能變、所變、受變的,卻是天人合一,變而不變的那個東西。但那個東西又怎麼可以體會它呢?只有從「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去體認它,才能自然證得。但是有的人雖然相信這個道理,並不能真肯實信,所以便又說:「信不足焉」!此外,大多數人,就根本不相信形而上者有一個自然之道的存在,同時也不相信現象界中的自然因果定律。所以說:「有不信焉」!真是無可奈何!' P0 q8 m4 d) z1 y" m) n$ _* ]
tvb now,tvbnow,bttvb n; D6 }) ^3 Y c. P- V, F, Y" f
總之,讀《老子》不要把它一句句地讀,你如果分開來一句句地讀,倒不如乾脆把它寫成書箋,當格言看好了。你要完全瞭解它的宗旨,以原書原文來理解它本身,就可融通無礙。當然,這是很難的,等於我們欣賞一首詩,有人會作詩,確有詩的天才,語出驚人。但是只有好句,卻不能構成一篇好詩,有好句無好詩,便非好文章。好的文章是全面的,絕不能拿一句來代表全體。我們讀古書同樣容易犯此毛病,往往斷章取義,抓住一句好句子,忘記了全篇的大義所在,所以不能透徹瞭解,不能融會貫通,那就太可惜了!這樣說,也許便是「希言」,或者可以說,那才是「自然」的呢!欲知後文如何?且聽下回分解。作者: felicity2010 時間: 2015-1-14 01:13 AM
第二十四章公仔箱論壇/ I: u+ c0 I8 V# I0 Y
. i9 W/ C0 }& C; [- O5.39.217.77《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余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5.39.217.778 c x/ m) i/ ^: c& h1 H
' d; l' m- V# n/ g& ptvb now,tvbnow,bttvb【企鵝的步伐,猩猩的醉舞】 1 m7 ^/ V7 j! ^1 a1 |1 Y; d公仔箱論壇' v9 D5 |- N x8 ~* ~
由第二十二章開始,接連到二十五章為止,反覆地申明,道體自然,切莫亂加造作,因此,當起用因應在萬事萬物時,亦須傚法天地自然的規律,「曲全」而成事。本章銜接上兩章內涵,再提出反證,作為正面的告誡。因此開始便由「企者不立」講起。什麼叫「企者不立」呢?且看我們現在有許多公司,取名叫企業公司。什麼叫「企」呢?把腳尖踢起來,不斷向前開展叫「企」。這樣跟起腳尖來,能站多久呢?其實,是難以長久立足的,練過功夫的人,也不過站一短暫的時間。平常時,人們很少要那麼跟起腳來站立,也許是個矮子,為了與人比高,才這樣做,或者,偶然遠望,才那麼踢起腳來。但是,到底是站不久的。這便是「企者不立」的道理。) e; U& q) A) h4 A' m
" _! `/ e' t' Y6 f9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跨者不行」是說跨開大步在走路,只能暫時偶然的動作,卻不能永久如此。如果你要故意跨大自己的步伐去行遠路,那是自取顛沛之道,不信,且試跨大步走一二十里路看看。大步走,跨大步是走不遠的。因此,老子用這兩個人生行動的現象來說明有些人的好高騖遠,便是自犯最大的錯誤。「企者」,就是好高,「跨者」,就是騖遠。如果把最淺近的、基礎的都沒有做好,偏要向高遠的方面去求,不是自找苦吃,就是甘願自毀。由這兩個原則的說明,就可明白「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四不的道理。1 b1 u5 e+ ?% V) j0 A3 c' \. G& l& y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 h9 ^' C* o* r9 q/ j
「自見」、「自是」、「自伐」、「自矜」,是人類的通病,一般人的心理,大多具有這些根本病態。舉一個現在社會上常見的例子,當我們經常到一家名餐廳宴會,這家會做菜的名廚師,在我們吃飯當中,出來打一照面,招呼貴賓的時候,我們就要向他恭維幾句,或者敬他一杯酒,表示他做的菜真是高明,不然,他就很掃興,「喀然若喪其耦」了!如果說,你的菜做得天下第一好,那麼,雖然他這時還掛著一臉的油煙,累得要死,可是心裡的滋味,卻舒服得很,這是一般的常理。所以,老子在這裡再三說明,一個人有了「自見」、「自是」、「自伐」、「自矜」的心病,一定要能反省,知道自加改正才好。但從道理法則上講,這些心理的行為,卻是「余食贅行」。「余食」是多餘吃的。等於一個人飯已吃飽了,再吞一口都吞不下去,但還要再吃一個大麵包,這一下非得胃病不可,甚至還要去看醫生,或者是要開刀呢!贅,就是瘤子,等於甲狀腺腫大,脖子就會長粗了。我們正常的身體,在任何部位,長出一個瘤子,那當然是多餘的。像我們合掌的時候,五指就夠用了,有的人長出六個指頭,這就是「贅指」。多一個指頭就麻煩,手套還要另做。「物或惡之」,任何一樣東西,都有自然的定形,變體都是不正常的,即使是植物,過分地長出來一個多餘的附件,不但自己增加負擔,而且令人討厭。何況一個平常的人呢!假使你這個人已經很高明,高明就高明又何必一定要別人加說一句你太高明。你是不是高明,別人慢慢自會看清楚的。假如自己天天喊我很高明,除了做廣告以外,那還有什麼用呢?所以有道之士,自處絕不如此,絕對沒有這種心理行為,才算合於道行。 7 w9 Q n9 \7 c l' I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0 k: [: h% u9 Y/ @: q5 T【投鞭斷流的苻堅】公仔箱論壇( a% N7 n% L |9 A
* q! b6 j! e# ?. [但是,所謂「有道者不處」的「有道者」,難道是專指「入山唯恐不深,避世唯恐不遠」的山林修道之士嗎?當然不是如此,綜合老子所謂的「道」,既不如佛家一樣的絕對出世的,也不是如儒家一樣的必然入世的,它是介於兩者之間,可以出世,亦可以入世的。換言之,有體有用,道體在形而上的自然,道用卻在萬物萬事,平常日用之間。因此,他的道,也正如孔子的門人曾參所著《大學》一書中所說的「自天子以至於庶人」,都不能離開此道。 $ A! u1 {3 V- ]- c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h3 f$ U1 g8 n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因此,老子前後所說的知四不——不自見、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在體而言,有同於佛說的離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在用而言,又同於孔子所說的戒四毋——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恰如其分。所以,它不但只限於個人自我的修養,僅是修道者的道德指標,同時,也是所謂帝王學——領導哲學最重要的信守,最基本的修養。我們現在隨便舉出古今歷史上兩個事例,說明凡是要立大功、建大業的人,只要一犯此四個原則,絕對沒有不徹底失敗的。公仔箱論壇4 n2 e+ n+ }' V" ]+ p: E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d* a( d: M/ f% o
第一個例子,就是東晉時期,史稱五胡十六國亂華的時代,秦王行堅的故事。 ' ]. u& s4 h/ q P# @& o公仔箱論壇8 t1 e+ H) ~- H. C) Y1 U$ ^
苻堅就其君——姚生,自立為王,正當東晉穆帝——司馬觸昇平元年(公元三五七年),他起用了那個在野的名士、平時們虱而談天下事的王猛為政,不過十三四年之間,北滅燕雲,南脅東晉,大有不可一世的氣勢。在過不了幾年,王猛得病將死(王猛當政也只十六七年),苻堅不但為他百計祈禱,並且還親自到病榻訪問後事。王猛對他說: M" @! T' C3 O8 i) `3 d4 R r) L
: e) d* ?" ?9 d. F
「善作者不必善成(成功不必在我之意),善始者不必善終(也就是《易經》坤卦無成有終的意思)。古先哲王,知功業之不易,戰戰兢兢,如臨深谷。伏惟陛下,追蹤前聖,天下幸甚。」 2 s; W. J/ E' e1 Y9 |7 [ 5 t. p& X2 E& Y3 q又說: * @* X) ?. N, r S- l3 r; q5 @5.39.217.773 w3 B, G. B& L) m6 [6 C
「晉雖僻處江南,然正朔相承,上下安和。臣沒之後,願勿以晉為圖(告訴他,切莫輕易南下用兵圖謀東晉)。鮮卑、西羌,我之仇敵,終為大患,宜漸除之,以安社稷。」 w3 p% _! B2 f! |6 |( O- s# M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M0 d2 h' ?3 ^. I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王猛一死,苻堅三次親臨哭喪。而且對他的兒子(太子)苻宏說:「天不欲使吾平一六合耶?何奪我景略(王猛字)之速也。」過不了七八年,苻堅一反常態,不顧王猛的遺囑,便欲將百萬之眾,南下攻擊東晉。 ) F& ^' P2 i. D: [tvb now,tvbnow,bttv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9 }4 \9 o& P1 ?! |
當他聚集高級臣僚開軍事會議時,左僕射(相當輔相的權位)權翼持不同的意見說:「晉雖微弱,未有大惡,謝安、桓沖,皆江表偉人,君臣輯睦,未可圖也。」 6 g9 L0 i2 | [5 i- q9 k' f6 N公仔箱論壇公仔箱論壇! i+ U7 D* Y. f/ F Z' e" R
太子左衛率(相當於侍衛長官,警備總司令)石越曰:「今歲鎮(天文星象的歲月,鎮星)守斗(自南斗十二度數起,到須女星的七度,屬星紀,正在吳越分野之處)。福德在吳(古代抽象天文學,認為太歲所在,其國有福),代之必有天殃。且彼據長江之險,民為之用,殆未可伐也。」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4 K k0 z6 K% B* C/ J. r1 O
5.39.217.778 z6 R) t+ S# L( o- C
苻堅卻堅持自己的意見說:「天道幽遠,未易可知,以吾之眾,投鞭於江,足斷其流,又何險之足恃乎?」這便是苻堅的最大自伐、自矜之處。公仔箱論壇2 X+ n M+ \3 I% t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d0 Q( t& u/ r7 C1 `$ z. U
會議席上,文官武將,各人就利害關係,正反面的意見都有,始終無法決議。苻堅便說:「此所謂築室道旁,無時可成。吾當內斷於心耳!」 9 Y! Q" v8 K r! v( b. O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V; e/ \- K" o, m當時這個時候,再也沒有一個人,如王猛一樣,教他先求修明內政,建立最高的文化政治以鞏固基礎的建議了!5.39.217.77 ^! F& N4 c9 T/ {& ~! d' ]
( l' F' u2 {7 u( Y, n7 Z6 H! x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散會以後,將堅特別留下親王的陽平公——苻融商量,苻融說:「今伐晉有三難,於道不)順,晉國無釁。我數戰兵疲,民有畏敵之心。群臣言晉不可伐者,皆忠臣也。願陛下聽之。」 2 ]* E, M& z5 T7 w7 A3 D- l+ @tvb now,tvbnow,bttvb$ Z. m H. M* x# r- B5 x
苻堅聽了他的意見,便正色地說:「汝亦如此,吾復何望」。苻融聽到他的堅持自見與自是,愈覺不對勁,便哭著說:「晉未可滅,昭然甚明。且臣之所憂,不止於此。陛下寵鮮卑、羌揭,佈滿哉甸。太子獨與弱卒,留守京師。臣懼變生肘腋,不可悔也。臣之頑愚誠不足采。王景略一時英傑,陛下嘗比之諸葛武侯,獨不記其臨沒之言乎?」tvb now,tvbnow,bttvb+ t) F; \' b: I;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