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e4 J& Y# m) Wtvb now,tvbnow,bttvb以上討論術語煙幕或術語迷彩,目的在於揭示術語容易用來掩飾語意的曖昧。要注意的是:語意曖昧和語意清晰之間,只有程度之分,而沒有一刀兩斷的區別。不過,沒有截然的界線並不等於沒有約略的界線。比方日與夜,雖無明顯分界,但非沒有分別。(縱使說,抄一本書叫做剽竊,抄十本書叫做參考,抄一百本書就叫做創作,因而剽竊與創作之間只有程度之分,但不能由此推論兩者沒有區別。)5.39.217.773 o3 k& _ V+ ]2 o- r1 U' @
0 y. p" B: V6 S) v( h) Z; A
(A)語意虛浮 ' U. `* p$ i. n ~4 d5 I5.39.217.775.39.217.77" @7 B( X0 v# r* G6 c# J# d+ i( I9 t
語意虛浮是一種程度較輕的語意曖昧。所謂語意虛浮,在此是指「含糊其辭,漫無分際而沒有定準」。這種言辭又可稱為「浮詞虛語」。以下闡述這種言辭的特性。/ c5 C1 I% q2 B- z3 w2 @- S! ]
公仔箱論壇+ \) ~; R6 X3 `( X" H4 b9 _
(1)有不少人(包括筆者)喜歡年年給「年輕」提出一個新的界定。事實上「年輕」一詞也沒有一條截然分明的使用界線。但儘管如此,我們卻不能說「年輕」是一個全無分際、可任意伸縮的字眼。十八歲總可以稱為年輕,而八十歲則不能算年輕[注]17。再看「小孩子」一詞,有的父母要子女幫忙做家務時就說:「你已經不是小孩子了,該做點家務。」當他們不想子女談戀愛時又反過來說:「你還是小孩子,不要這麼早談戀愛。」這顯示「小孩子」一詞的適用範圍沒有很明確的分野。但我們也不能稱之為漫無分際。四歲肯定是小孩子,四歲便會談戀愛就叫老人精,或叫天才﹔四十歲肯定不是小孩子, 四十歲還不會談戀愛就叫白痴,或叫智者。[注]18 # Z J9 x6 ?9 S 5 q- a& E+ J5 q: ^+ k y8 [% q公仔箱論壇由此可見,「年輕」、「小孩子」等字眼並不是毫無定準的。另一方面,比如「反革命」,卻是一個沒有定準的字眼。今天被稱作最革命的行為,明天可以叫做反革命[注]19。又如「合乎(或違反)上帝的旨意」這個片語,在某些宗教人士的用法下,也是一個毫無定準的浮詞虛語而已--你怎樣去檢驗「祈禱就會得到,如果那合乎上帝旨意的話」這種講法是不是真的呢? ) @4 B/ C! P5 ?; E% }2 ]5 H - Q' }, |, b4 b5.39.217.77(2)我們時常需要使用「時常」、「大約」、「類」、「不少」......之類的彈性字眼,不能說凡使用了彈性字眼就等於講了語意虛浮的話。譬如:「不少人持此論調,但此論調有謬誤,因為......」,這種講法的主旨在於指明某個論調有謬誤,而不在於報告有多少人、是哪些人持該論調。在此情況下,我們不會認為這種講法是語意虛浮的。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1 M" y5 Z3 ?6 j( w$ B3 u
6 Q5 x7 w; A% L. s9 l6 a
但如果當時的關鍵系於指明有多少個人、或指明是哪些人持該論調,而講者卻只說「不少」,這時我們就會認為他的講法是語意虛浮的了。概言之,欲斷定一個言論算不算語意虛浮,須得考慮該言論是否恰如其分。公仔箱論壇% D& x. w, J, ~% x, C, S: k
8 H- @. S0 l+ Q* _
(3)這表示,一種言辭是不是浮詞虛語,常要視乎所涉的語境而定。例如「危害國家民族的根本利益」這個提法,若有比較具體的條文細則來加以闡明,或有法律傳統中的經典判例作為參照憑據,那麼這個提法也可以被詮釋到相當明確的程度。但如果缺乏或「割離」了諸如此類的詮釋基礎,那麼這種提法就無非是浮詞虛語吧了。(這類浮詞虛語所表達的「概念」,正是法蘭克福學派的馬庫沙等人當做法寶的「流動概念」。)2 B$ L7 Z2 }, _9 C! g
' e* f& H7 h5 _" e7 m; W用浮詞虛語(或「流動概念」)來制訂憲法律令,容易造成「人們一方面無法無天,一方面噤若寒蟬」的怪局面。無法無天,是由於法律條文彈性太大,沒有明確軌則限定。噤若寒蟬,也是由於法律條文彈性太大,人們無所適從,動輒得咎,多講多做多錯,不講不做不錯,最好還是消極怠慢,最終則是一潭死水。 ) j% s' T$ \: U w! d; M公仔箱論壇 0 K7 k! M ?& q6 \7 F; v8 u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4)一般語意虛浮的學說,既非正確亦非錯誤,而是稱不上正確不正確、錯誤不錯誤(許多人不知道這個極端重要的分別)。這種學說是無法被確實應用的。有用的理論能指導實踐,使人盡量避免犯錯,使人無須盲目摸索。比方登月之舉,即靠科學理論的確實應用。儘管那太空人「走的是一條獨特的道路,沒有先例可資借鑒」,但他不用在漆黑一片的太空中「摸索摸索」。太空飛行不是太空摸索,太空人不是摸到月球上去的。倘若我們採用某種學說來指導實踐,實際上卻只能倚靠自己去摸索,那不啻表明該學說無用而已。有的人將虛浮性與普遍性混淆,將虛浮的學說等同於普遍真理。當他們發覺這種「真理」無法落實應用時,就視之為「普遍真理與具體情況相結合」時的必然現象。其實這是嚴重的誤解。一種學說要是沒有可能應用,那無異証明該學說不是普遍真理吧了,因為普遍真理之為普遍真理,恰恰在於對一切有關的具體情況都普遍適用。 ! K2 Y! \ R, L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 Z$ U7 `- M, `0 ?/ ttvb now,tvbnow,bttvb上述那類學說一旦被奉為整個社會的「指導思想」,就很可能導致訴諸強權而不是訴諸理性的行為心態,其表現為:不問客觀是非,只問最新形勢,人人都要「緊跟形勢」,人人唯恐「落後於形勢」。此中原因,乃由於誰有權誰就有解釋權,誰有解釋權誰就有「最高真理」﹔結果,實踐不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實彈才是檢驗真理的標準。[注]20( t& C/ y: S- D1 N
7 [* W W$ r% [( {/ @5 w- }
【附筆:在這樣的形勢中,當某一派以正統自居時,其他派可有什麼對策呢?就語意虛浮的學說而論,誰得勢誰是正統,誰失勢誰是異端,那是天經地義,沒有任何人有堅強的理據去解釋自己對該學說的解釋為唯一正確的解釋。既如此,甘奉對方為正統,斯為下策。然則中策上策呢?自立為正統,斯為中策。讓那個「統」名存實亡,或者干脆超越那個「統」,斯為最上策。正如法國作家莫洛亞所言:「有的政黨領袖準備為學理或主義而犧牲國家,但真正的領袖卻說:‘去他的主義,拯救國家要緊。’」】公仔箱論壇3 M0 V/ U8 ?' R! y/ p
* C8 @+ m/ S7 t' l- {% Q, a3 \
* H0 V! c6 A d- p1 W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B)語意錯亂 + L8 K- h4 ]& S ' q$ N" n; U! l8 G# v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語意曖昧的程度達至全無意義之極端,達至語無倫次、不知所雲的地步時,讓我們稱之為「語意錯亂」。語意錯亂的言辭之所以會被「生產」出來,也許是由於生產者要偽裝高深﹔也許是由於在生產過程之中沒有想過--沒有「想」的習慣﹔也許是由於錯亂的思想用錯亂的言辭來宣泄就會有一種錯亂的快感。且不管其「生產」的原因,這種言辭我們就算以最大的同情也終是無法了解的。同情的了解到此而窮。反覆誦讀最多只能使你對它產生一種混混沌沌的「了解的幻覺」。了解的幻覺不是了解。上窮碧落下黃泉,在任何地方(包括在這種言辭裡)你都發現不到它有什麼意義的。這種言辭通常一無是處--除了用來舉例:舉例表明什麼東西除了用來舉例就一無是處。 , [5 k2 u: {( l 7 a) k' u2 C( _7 s' F% _/ n1 G公仔箱論壇從一系列叫做《哲學日記》的文章裡,可隨手拾得一大堆這種例子。底下舉出其中的一斑:5.39.217.777 U" z1 @. n, X l. o
$ m0 H- M; y8 k7 w$ `tvb now,tvbnow,bttvb(1)沉默--沉默可以表示很多不同的意思.我跟太太辯論時總是沉默的,即是說我不會跟太太辯論﹔那可以保存自己.我碰到糾纏不休的盲辯者時也常是沉默的,就是說我不屑跟他們辯論﹔那可以保存元氣(除非當時心血來潮,想向其他人作一次「分析演示」,那就另當別論).只要沉默時不至於目光呆滯、口部傻張,沉默總能使你看起來莫測高深一些,令人難以分辨你究竟是自知理虧呢,還是對別人的駁斥不以為然.公仔箱論壇$ V# z- A/ L, c+ Q% f7 p
/ K' }1 S* y, ?" }) |公仔箱論壇(2)詭辯--垂死掙扎乃求生意志的一種表現詭辯被攻破之後,可用加倍的詭辯去挽救,如同謊言被識破之後,可用加倍的謊言去補救.! Y1 m& X' F A. X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4 ^, `& L E
詭辯有時由自己赤膊上陣,有時由他人代勞,有時兩者兼備.由自己上陣詭辯,特別是盲辯,是需要有一定的勇氣的.盲辯者最大的弱點就是盲.他們不知道自己有哪些「死穴」.許多專破盲辯的招式是盲辯者連做夢也夢想不到的.把其中一些留著不用,等盲辯者閉目衝來才「出招」,盲辯者就會成為「祭刀」之物了.所以若要盲辯的話,最好還是由他人代勞.倘能煽動盲從者出來做啦啦隊,那就好得多了﹔七嘴八舌,總會佔點便宜的. / A( d/ @% }1 i" s8 s但是,如果找不到盲從者,如果別人都看穿了你的盲辯,知道了你的盲辯已被人從根摧毀,因而不願當你的啦啦隊成員,同時你又沒有勇氣自己站出來作進一步的盲辯,因為害怕受到進一步的折辱,在此困境中,倘若仍要繼續詭辯的話,還有什麼可能的途徑嗎?有的,你可以試用假名去詭辯.公仔箱論壇( N/ z1 A' k1 g) ?5 M0 B) d. D4 P& Q1 V
8 w5 k2 X! g+ X/ C4 s8 n z" f公仔箱論壇(C) 詭辯三訣 ! z9 X" O# a+ P$ Z1 V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C) e% \' ?1 i" z
剛才簡述「由誰來詭辯?」的問題,現在略論「如何詭辯?」的問題. " y# Q# o5 z: B" U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9 [( s8 r7 L6 S以詭辯搶救詭辯,可用的招式儘管五花八門,卻可以歸結為一句心法,三個要訣.那心法就是:顧左右而言他,回避對方的批判論點然而一味回避是較容易被看穿的,所以必須掌握下列三個詭辯要訣公仔箱論壇3 ]2 o u* b. k
7 G2 Q& ~$ ^( W9 M k(1) 似是而非--詭辯雖非,其竅妙在於「似是」有的詭辯「似是」的程度太低,很容易被識穿,例如(假定這是詭辯):「射擊之所以要閉起一眼,是因為如果兩眼都閉起來的話,就什麼都看不見了」至於「似是」程度夠高的詭辯,則很容易蒙混過關比如自己的胡言亂語被人破斥了,就反噬對方一口,說對方「咬文嚼字」(我曾一再指出:語理分析不同咬文嚼字,更非文字把戲,而剛好是文字把戲的克星)又如在討論上帝時,被駁斥得無法招架,就辯稱那問題「不能用理性去分析」,並指責對手「想張邏輯之網,將上帝一推而完全納諸其中」[注]14有的人一聽說你的對手「將上帝一推」,便會認為你的對手太過無禮,於是就會站到你那一邊的了.雖然「不能用理性去分析」、「不該把上帝推入邏輯之網中」一類的遁詞實際上不堪一擊,用前面「上帝超越邏輯?」那一章的論辯或近似的論辯即能輕易攻破這類遁詞,但碰到愚人的時候,這類遁詞還是甚有煙幕作用的。公仔箱論壇" f3 X, M5 Z6 E3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