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 m: G* `. }- l' D A9 s- N R公仔箱論壇 也要看到,眼下的“公務員熱”雖然有些盲從,卻不能忽視其背後的現實邏輯。正如論者指出的,青年報考公務員未必是尋求安逸,而是一種尋求社會保障的“恐慌性”報考;未必是考慮自己的興趣愛好和人生規劃,更多考慮的是社會保障和社會認可度。就此而言,如果社會保障能夠早日均等化,讓人們不再因為身份而焦慮;如果就業創業環境能夠更加優化,讓人們對市場競爭有更多信心,“公務員熱”才會真正降溫。 3 y9 S. |* n5 |1 t) S/ z" m) T( H% j5.39.217.778 g* z$ N* C: g* w! v% K
在這個意義上,對“公務員熱”的關注與反思,本身就是一個改革命題。當血氣方剛的青年,不再動輒把“安全感”放在嘴邊、想著在“鐵飯碗”裏尋求安穩,我們的社會才會活力奔涌;當我們中的優秀人才,除了一部分人做公務員,更多的人選擇在市場競爭中創造財富,這或許是人們對職業和事業理想的一種正常的認識。